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行政规定的制度建设是法治政府构建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现行立法规定及对法律渊源的含义和形式理解不一,导致对行政规定是否属于法律渊源界定不清。法及法律渊源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变化的特性,法不应只局限于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法。现代行政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立法方式随之发生变化,行政规定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法律规则、补充完善法律体系。行政规定的可诉性,应当得到进一步明确。实证研究表明,行政规定主要有创制性、执行性、指导与规划性、内部管理性等性质分类,具有行政法渊源的属性。

  • 标签: 行政规定 法律渊源 属性
  • 简介:刘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29.5万字,249页。该书是作者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期间,在廖名春教授指导下,历时三年的精心之作,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高校社科文库》。

  • 标签: 光明日报出版社 校释 帛书 博士后流动站 发展研究中心 2009年
  • 简介:我很少给人写序,迄今为止,只给吕绍纲先生写过一篇。我上过吕先生的《周易》课,他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周易)的哲学精神——吕绍纲易学文选》,嘱我写序,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写得实在艰难。现在,刘彬副教授又要我写序,我本想一推了之,但实在说不出口。一是因为刘彬副教授在清华跟我做过二年的博士后,其工作的结晶就是此书——《帛书()篇校释》,许多问题我在课堂上、在课后都跟他有过交流、有过讨论。向读者推荐、介绍此书,我确实比别人更有发言权。

  • 标签: 校释 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易》 哲学精神
  • 简介:马王堆帛书《》篇有“五正”一词,乃为古代易学讲君道的特定术语。其内容是帝王取度于身所建立的规矩绳权衡五种法度,与八卦中的某些卦、四时和五方等相配纳,而形成的易学模式。此配纳模式说明,君主布施规矩绳权衡五正,其旨在因顺阴阳、谐和四时、理顺五行,以达致天人祥和的理想政治境界。此古《易》“五正”的要义,是君道合于天地、阴阳之道。

  • 标签: 《要》篇 五正 规矩绳权衡 易学
  • 简介:在帛书《》篇中,"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前羊"即翦祥,"弗羊"即祓祥,此句当释为:翦除凶邪而得福,消除灾殃而避祸。"孙正而行义",孙正即循正,意为遵循平常的做法。义为宜,行义即行得其宜。"则是用倚于人也",倚通奇,"用奇"之"奇"与"孙正"之"正"构成一对范畴。"唯周粱山之占也,亦必从亓多者而已矣",是由多人占的一种占法。"后世之士疑丘者",疑为责怪之义。

  • 标签: 帛书 《易传》 《要》
  • 简介:科技价值观、科技创新观、科技人才观是江泽民科技战略思想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读江泽民的《论科学技术》一书,从话语背景、表达内容和具体方法等层面对上述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而确证出江泽民的科技战略思想不仅是对邓小平科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而且作为治国方略的一部分,其现实意义也是昭然的.

  • 标签: 江泽民 治国方略 话语背景 新发展 科技人才观 现实意义
  • 简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十年前,面对着网上万人签名要求取消中医,中医学界和中国哲学史界的一些朋友们,与热爱中医和中国文化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心情都很不平静,感到很受压抑。他们在一起商量:应该怎么应对?我们怎样发声?

  • 标签: 中医哲学 哲学思想 钱学森 中国哲学史 专业委员会 历史条件
  • 简介:本文从贞天地、立人极、通天人三个方面来阐释王夫之的圣人观。三者既是对圣人的内在规定,也是一种客观叙述;既是圣人成就自身的工夫,也是其所达至的境界;既是“本体上说工夫”,也是“工夫上说本体”。“贞天地”可分为“择阴阳之粹精”和“肖阴阳之德”两个方面,其内涵是贞守天地之正理、贞固天地之正气,其途径是效法天地的易简之道。立人极体现在圣人的德性才能和法象治器、制礼作乐等作为中。二者体现了“本天论人”和“以人合天”的思维方式和诠释向度,其理论基础在于“通天人”。在阐释中,王夫之综合了先儒关于“圣”的“通天”、“德性”、“才能”、“纯于天理”、“境界”等方面的涵义,突出了圣人养民佑民和治理社会的“作为”,是对明代中晚期重内圣、轻外王思潮的一种理论补正。

  • 标签: 圣人 王夫之 周易外传
  • 简介: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之《》篇释文(下)(日)池田知久著牛建科译第十三行上经文A子也日教此弟子曰,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蘩。赐以此为然矣,以此言取之。赐缗行。经文B子也日教此弟子曰①,行亡者,神灵之趋②。知谋远者,卜筮之蘩③。赐以此...

  • 标签: 《周易》 《易》 马王堆汉墓帛书 《说文解字》 假借字 通行本
  • 简介:<正>近年来,国有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或想享受三资企业政策待遇为原因,积极寻找外资进行合资。目前,国内三资企业已有20多万家,冲击到国内市场上是琳琅满目的洋名商品,占领国内市场。据报道,在饮料市场上中国八大

  • 标签: 中国名牌 市场经济 名牌产品 创名牌 消费者 三资企业
  • 简介:<正>著名学者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35年生),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9年赴美,任加州大学研究员,1984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多年来致力于哲学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先后出版了《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老庄论集》(与张松如合著,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老庄新论》(香港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于1992年分别出版)、《耶稣新画像》(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悲剧哲学家尼采》(三联书店1987年出版)、《存在主义》(与孟祥森、刘崎合译,商务印务馆1987年出版),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从1992年起,创办并主编了《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早年并曾在台湾出版过《庄子哲学》、《庄子哲学探究》等

  • 标签: 陈鼓应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中国哲学史研究 庄子哲学 今注今译
  • 简介:法院调解的结构要素可分为类型化纠纷、调解人、交涉行为、调解基准几种。通过调审分离,使调解人从,审判角色中完全独立,减少因受审判角色感染而导致的不自觉的恣意以及潜在强制性,采用法律规范与情理规范的灵活结合,促进当事人双方之间进行主体性、自治性对话和交涉信息的积累,实现当事人合意的实践理性。

  • 标签: 法院调解 调解人 交涉 调解基准
  • 简介:我国传统社会属于统合制社会,其统合方式是四个纽带。该社会结构存在内生性危机,危机的来源之一是散流化。当统合制与外来的市场制结合的时候,散流化会增强以致威胁到结构的存续。预防这种危机,需要与传统不同的创新性治理方式。

  • 标签: 社会结构 统合制 市场制 散流化
  • 简介:<正>《庄子》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是通过特殊的语言结构而展示的。“寓言”、“重言”、“卮言”、“无言”、“玄言”等几种语言形式就是《庄子》一书语言结构的集中反映。

  • 标签: 庄子 寓言 逍遥游 语言结构 天倪 语言形式
  • 简介:<正>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元素(原子)构成,元素又是由基本粒子(质子、电子)等构成。由于不同性质以及数量的基本粒子,按照一定规律,组成不同结构,时时刻刻运动变化,从而生成纷纭多姿的花花世界。《周易》有一个辩证符号系统,由相反相成的两个被称为“爻”的符号(“一”和“——”),组成反映客观现象的四个“象”和八个“经卦”,再由此经卦两两相合,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用以表达先贤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复杂多变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创立爻、卦的伏牺以至文王,未必知道世界是由基本粒子和元素构成,然而《周易》的符号系统及其辩证演变规律,则是与客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构成元素,元素构成不同的物体及

  • 标签: 构成元素 周易 辩证思维 基本粒子 符号系统 原子核
  • 简介:唯物史观的结构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是我们解读“中国问题”的两个基本的哲学分析框架,其中有两个值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关注的根本性问题。首先是“结构转型”:结构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必须把握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与马克思讲的经济社会结构和恩格斯讲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结构不同,中国历史形成并遗留下来的是社会层级结构

  • 标签: “中国问题” 结构转型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总问题 经济社会结构 结构分析方法
  • 简介:京房八宫卦结构与意蕴新探俞齐煜京房八宫卦次,是易学研究的一个大谜。马王堆帛书《易经》的出土,为揭开谜底提供了根据。刘大均先生据此将帛本与王粥今本对比后,发现了京房八宫卦的独特之处:“京氏横向的八组卦(由‘本宫’八个卦至‘归魂’八个卦),都是由四对互‘...

  • 标签: 八宫 六十四卦 京房 逻辑规则 意蕴 《良》
  • 简介:理学以建立一个与宇宙秩序本质同一的人间秩序与心灵秩序为核心。其中,宇宙论设立一个人天沟通的枢纽,从而借此将天道秩序顺利地引导并落实于人类社会公共生活而成为人之内在心灵秩序与外在社会共同法则;心性论的实质则是将宇宙论所预设之终极本体界定为人之生命本质,同时围绕此宇宙、人生共同本质而寻求修身上达之路径。

  • 标签: 理学体系 逻辑结构 社会公共生活 宇宙秩序 张栻 生命本质
  • 简介:明清时期,苏北地区的集市镇大量兴起,并不断得到发展.这些集市镇在商品流通中显示出各具特色的市场结构.本文主要从其市期、集期特色、集市镇上交易商品的种类特色和集市镇的规模特色三方面分析其结构特色.

  • 标签: 明清时期 苏北地区 集市镇 特色 市场结构 商品流通
  • 简介:罗钦顺对自然界“理”、“气”范畴和理气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批评形成其“气本论”的理气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立论根据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理论基础。罗钦顺对人生界“心”、“性”范畴和心性关系的探讨及其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扬、对陆王心学和禅宗佛学的批判与排斥形成其“性本论”的心性观,所提出的哲学命题作为其整个哲学体系的论证主题构建了其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重心。罗钦顺用人之“心”、“性”即自然之“气”、“理”作为统一其自然界之理气观与人生界之心性观的逻辑前提,但其哲学逻辑结构中阐发其论证主题的人生界之“性本论”的心性观与提供其立论根据的自然界之“气本论”的理气观存在着无法统一的内在矛盾。

  • 标签: 理气关系 心性关系 逻辑结构 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