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周易》本经称《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是殷周之际作品。《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是《易经》最古注解,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又称《十翼》,均作于战国时代。《易经》成书年代古老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思维特征,且含有极简朴哲学因素。《易传》则从哲学角度解释《易经》,是先秦时代首届一指思想史料,包含有古朴但相当系统辩证思想,本文拟通过《易经》和《易传》,探讨《周易》这部古著特殊思维形式

  • 标签: 周易 思维形式 易经 八卦 六十四卦 形象思维
  • 简介:古琴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尊贵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历史性、哲理性、文学性.古琴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以擅长琴、棋、书、画作为个人修养,古琴因其淡雅清和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处世态度而居于首位.古琴同书画、诗歌等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承载者.

  • 标签: 古琴 表现内容 思想 情感
  • 简介:《论语》是以“语”体和“子曰”等形式记录孔子言论,建构孔子的话语权威和思想价值体系。“子曰”形式最宜于孔子独自式地直接阐发自己思想,“问——子曰”形式由于受到孔子“礼”和“仁”规范,导致与孔子对话真正主体缺席,而成为孔子建构自己话语权威有效言说方式。孔子重视“言”作用,但反对“巧言”。孔子不期望论辩,面对论辩他往往先预设道德判断,然后否定欲辩者,从而最终否定论辩本身。对孔子来说,“巧言”和“沦辩”会使自己的话语权威和思想价值体系面临被解构威胁。

  • 标签: 《论语》 文体形式 文化阐释 话语权威
  • 简介:<正>战国末期,封建大一统趋势即将到来,究竟采取什么样“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国家胜败存亡大问题。长期居于齐国,深谙齐国历史、关心齐国政事荀子,或在稷下学宫讲坛上以齐人齐事为据,或直谏齐国统治者,竭力阐发自己治国之道,为封建统一局面的到来,提供理论根据。

  • 标签: 荀子 治国之道 人之道 齐国 统治者 理论根据
  • 简介:<正>齐瓦当是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建筑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地位,是研究齐国历史、艺术、民俗、语言文字、文化形态重要资料。特别是对工艺美术、装饰造型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很高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从齐文化整体来看,对齐瓦当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对齐瓦当艺术方面的研究更加不足,故当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从三个部分对齐瓦当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初步探析。

  • 标签: 云纹瓦当 半圆形 艺术表现手法 圆形瓦 齐文化 装饰纹样
  • 简介:在证据理论领域,已有学者开始冲破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关于证据作用观点范囿,将证据作用从控诉与辩护职能简单界定发展到更精确地涵盖控诉、辩护与定案三种职能,从而将证据划分为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三种。定案证据是审判人员在经过双方当庭质证和辩论之后,...

  • 标签: 刑事诉讼证据 控诉证据 合法性 证据理论 证据能力 证据形式
  • 简介:本文主旨在研究之思想.管法思想源流,在于形上学之道,改造儒之道统为社会道德礼义廉耻,效法阴阳家之天道,予人性基本需求;之法为战国田齐时代产物,是根据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思潮;之意义之演变,从其字义,与刑、礼及其意义扩展为宪律(根本大法)、制度、法度、法律、法令、政策、方法意义;之体系建立,即是宪律制度(根本大法)的确立,法制设置,法度(法律)订定,法令推行,法禁设置,版(公布成文法)之公布,执法过程,建立法之体系;与权利、与经济、与道德关系;之特性为其精神公平无私、平等;其特质为绝对、恒常、超越;之推行过程要、重令、任.

  • 标签: 管子法源流 意义 体系特征
  • 简介:11月23—24日在新加坡举行,由新加坡儒学会、新加坡炎黄国际文化协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主题为“儒家与宗教:互动和对话”。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本地约200名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儒家精神如何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新加坡儒学会会长陈荣照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可通过与各宗教对话与交流为建立普世价值提供很好资源。

  • 标签: 国际 人文主义精神 儒学 儒家精神 新加坡 文化协会
  • 简介:现代环境发展经历了两次大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和环境保全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环境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底线;(3)从生态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 标签: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 简介: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儒家与理想之治”。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荷兰、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百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副校长杨慧林、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裁朴仁国,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韩国成均馆大学荣誉教授李东俊,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池田知久等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 论坛 儒学 国际 高等教育
  • 简介:11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由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特别讨论了由英国约克大学迈克·比尼教授主编《牛津分析哲学手册》(2013)汉译问题,涉及内容有:分析哲学史研究重要性、哲学问题分析论证,以及一些重要分析哲学家思想,如维特根斯坦、亚历克修斯·迈农、弗雷格、唐纳德·戴维森、斯特劳森等。

  • 标签: 国际分析 北京 学会 大学哲学 哲学史研究 维特根斯坦
  • 简介:论美国国际地位与作用演变孙克强就象有人曾经认为应该把1914年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作为19世纪与20世纪分水岭那样,现在也有人认为,应该将198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统一作为20世纪与21世纪分水岭、因为,这种划分更反映出了两个...

  • 标签: 美国国际地位 国际新格局 “冷战” 国际格局 地位与作用 国际政治
  • 简介:<正>《孟子》一书中有数处提及助,如《公孙丑上》云:“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滕文公上》云:“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租税已经普遍采取实物形式,孟子却主张实行助及劳役形式。人们从已经熟悉“劳役—实物—货币地租”演进系列出发,是很容易对之作出“落后”、“倒退”甚至“反动”评价来

  • 标签: 孟子 评价 实物形式 思想 薄税敛 战国时期
  • 简介: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应用有一些特殊习惯和习俗.古法多义,是古人观念多样性反映.学界认为商周人没有法观念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周代'在军法'观念起源很早,由于军容不入国习俗,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规范.

  • 标签: 法观念 习俗 军法
  • 简介:10月18—2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由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主办,国内外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协办。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加拿大、西班牙以及中国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信息哲学元理论问题、信息哲学与当代前沿科学领域中哲学问题、信息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或学科比较问题、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哲学问题、信息哲学与具体科学交叉问题,从多个学科与不同视角进行了学术探讨与对话交流。

  • 标签: 信息哲学 国际 西安交通大学 哲学问题 元理论问题 科学学会
  • 简介:4月26—27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举行,110多名中国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60多名北美、欧洲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出席论坛。主要组织者有: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视域下后现代农业和城乡发展”。中外生态文明专家就“中国是否要走以乡村文明消亡为代价城市化之路”、“生态文明与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话。

  • 标签: 生态文明 国际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
  • 简介:4月25~26日在美国克莱蒙召开,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编译局、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美国西雅图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建设性后现代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中美高校、政府、公益组织等相关机构和单位近200余人,基于“为了生态文明教育”会议主题,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念”、“生态文明与现行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变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教育”等论题。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国际论坛 后现代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教育理念
  • 简介:文章简要论述了以“礼”为代表中国古代自然思想。首先肯定“礼”是中国古代典型自然思想,并追溯了“礼”起源,指出了礼自然特性:非绝对永恒性、与人定法融合性以及与道德交互性。最后说明了“礼”这一自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实践儒家治世方法理论指导。而主张只有道家思想是自然观点,显然缺乏对于儒家礼思想深入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儒家 自然法 礼刑
  • 简介:6月22日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专家学者主要有来自日本陶吉(SatoshiTojo)、萨诺(KatsuhikoSano),新西兰斯里曼(JeremySeligman)和挪威艾高腾(Thomasǎtgotnes),以及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郭美云副教授、马明辉副教授等。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基本命题逻辑延伸、基于代理(agent)通信信道动态认知逻辑、关于不确定性推理自由选择、关于证据决策困境等。

  • 标签: 命题逻辑 国际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 语言 动态认知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