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如果说肇始自一个世纪以前的那场声势浩大的“现象学运动”已经风光不再的话,那么这与其说是一个时代或原理之终结的标志,不如说是作为一种“方法”或让·瓦尔所说的“现象学风格”的哲学遗产的确立。作为一种追求纯粹原初性和确定性基础的思想努力,它早已悄悄地以各种不同的、乃至矛盾的要素和方式构成或激发了20世纪哲学的主要内涵(无论是现象学的,还是“反”现象学的)。

  • 标签: 现象学运动 马克思主义 激进化 对话 20世纪 确定性
  • 简介:<正>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最为显赫的宗派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之一。禅悟,则是佛禅修习的重要内容。它是禅的关键,也是禅的目的。禅悟有渐悟和顿悟之分。中国佛教史上一直有“南顿北渐”的争论。北宗神秀主张渐悟,认为只有经过长期次第修

  • 标签: 禅悟 禅宗 中国佛教史 神秀 见性 渐修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8年)。全书共17万字,242页,对汉易学作了系统的论述。该书目录前附有“本书主要易学家年表”和“汉易学传承表”,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汉易中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一个是易与秦火的问题,对汉易的来源作了清晰的考辨;第二个是易的传承问题,作者按时代划分三个段落考查了汉易学的传承;第三个是易伪书的问题,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两汉 时代划分 传承 汉易
  • 简介:面对各地对《韶》乐的争宗,本文考证了《韶》乐的由来及其故乡,明确指出,《韶》乐源自帝喾之《九招》和帝尧之《大章》,齐国是其真正的故乡,湖南、广东之说纯系传说。

  • 标签: 韶乐 争宗 齐国
  • 简介:本文在笔者以前考证的基础上,又以读书所得新证据对北宋刘牧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考证。并以考证结果为根据,对诸多巳成“事实”进行了商榷,指出。三衙刘牧无任何易学著作存世;朱震等有关“河洛”图书的传承代次,全是瞎说,不可再引以为据;“河洛”图书内容出于彭城刘牧著一卷本《易散钩隐图》之后,很可能是其弟子窜入;范谔昌的“象学”并不讲“河洛”图书,以此溯及陈抟之“象学”亦非“河洛”内容,范氏晚于彭城刘牧.并非其师等。最后指出;彭城刘牧讲太极大道,理应在“宋明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刘牧 三衙刘牧 彭城刘牧 易散钩隐图 北宋 易学
  • 简介:目前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经文业已经过大幅度的改动,并非王弼所依据的文本。通过考察王弼注直接引用以及间接表述的经文,可以发现其中与王弼今本经文相异的句例基本可以在简帛文本以及其他传世本中找到依据。王弼注所引述的经文,与楚筒本、汉简本、帛书本以及傅奕本最为契合,而与河上公本距离最远。王弼今本的经文与河上公本最为接近,当受到以河上公本为代表的通行本的大面积同化。

  • 标签: 王弼 《老子》 经注 简帛
  • 简介:《论语·泰伯》“曾子有疾”章都是关于曾子临终场景的记录,编次的倒置彰显了孔子守死善道教诲的主题。守死、善道是曾子守死心态和修身意志的表征,因而守死得以守护死亡、喜悦全归,善道得以留存礼之不善而“贵乎道”之善。检视身体、踏上9-3途之守死是对死亡的接纳,因而守死指涉修身的外延;人之将死,尚能“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此之善道是对生命的坚持,因而善道指涉修身的内涵。曾子的身体爱欲,是孝和仁的巅峰体验;“言不远身”,“行不远身”,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君子风范和儒家修身哲学革命性、彻底性的表达。

  • 标签: 《论语》 曾子 守死 善道 爱欲 修身
  • 简介:12月13~14日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召开,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主题是“意向性的多重面向”。福建省社会科学基地生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学科带头人、华侨大学社科处处长杨楹教授,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周世兴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

  • 标签: 青年论坛 意向性 现象学 华侨大学 华东 大学哲学
  • 简介:《资本论》最为关注的就是“资本”问题。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资本的“形式规定”,就必须对“资本本身”进行最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现象学”分析。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现象学
  • 简介:法国现象学家米歇尔·亨利认为,真理有许多种。比如,“天空越来越黑,天要下雨了”和“在同一个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是个不同的真理,它们的区别在于:第一个是偶然真理,因为天空可以是蓝色的;它同时也是一个后天真理,因为是经验告诉我们天空正在变黑。

  • 标签: 生命现象学 真理观 亨利 偶然真理 后天
  • 简介:<正>《周易》是本筮书时,人们要想从中获得信息,得到某些启示,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提取,使其显示出来,这就是卜筮。卜筮的方法多种多样,或简或繁。较有影响的是使用五十策蓍草卜筮成卦的方法,朱熹的《周易本义》“筮仪”中作了详细介绍。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的“成卦法”与“筮仪”介绍的大同小异,只是去掉了繁文缛节和“挂一以象三”的左右限制。以上方法,一是造成了阴爻和阳爻出现的概率不等,导致六十四卦出现的概率不等,即出现了阴阳失衡现象;二是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人为控制成卦,使卜筮变成筮师“参与决策”的过程,人的因素多于“神灵”的因素。明白了这些,就使《周易》的神秘色彩黯淡下来,

  • 标签: 失衡现象 概率 阴阳 周易本义 六十四卦 人为控制
  • 简介:9月21—24日在兰州大学召开,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学者,围绕“现象学与中国思想”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讨论。在提交的论文中,有三个主要趋向值得注意:一是关于现象学与中国思想的讨论,不似以往那样更多地从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人手,学者们开始关注现象学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二是对现象学内部概念及专名的翻译问题,学者们展开了积极的对话,青年一辈的学者对此作出了新的贡献;三是关于胡塞尔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中国现代 哲学学会 现象学 思想主题 外国
  • 简介: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是由历代”君子”所承担的。然而何谓“君子”,本文依据《论语》拟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包括“君子”的世界、“君子”的意义、“君子”的困惑及“君子”的本质四个方面。目的在于澄清“君子”的原始形态,为进一步探求传统文化的特征及与现代文化之关系做一点基础性工作。

  • 标签: 君子 境遇 不愠
  • 简介:7月6~7日在湖北神龙架举行,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湖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现象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 标签: 现象学 学术会议 科技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简介:“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齐鲁十二圣”文化现象具有天下为公、厚德仁民、讲信修睦、经世致用、躬身实践、自强不息、勤勉睿智等丰富的精神表象和鲜明精神特质。

  • 标签: 齐鲁十二圣 自然基础 社会环境 文化条件 精神特质
  • 简介:各级地方官作为维护治安职能的主要承担者,是关系地方治安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汉社会的治安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以豪强大姓为主、对社会治安严重破坏的地方恶势力;二是遭遇天灾人祸的诸多灾民、流民;三是官逼民反,以农民为代表的社会下层反抗势力.针对这些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问题,许多齐鲁籍官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并且留下大量施政范例,在社会治安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两汉 齐鲁人 地方治安
  • 简介:<正>刘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于魏景元四年(263)写的《九章算术法)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基础。笔者在《刘徽思想探源》(《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一文中曾探讨了刘徽的思想与魏晋辩难之风的关系。本文继而探讨刘徽与先秦、汉某些思想家的关系,是为续篇。

  • 标签: 思想家 墨家 孔子 刘徽注 儒家 圣人
  • 简介:当我们把规范性关联于行动者时,我们就是在探讨有关行动的实践理由问题。一般来说,有关行动理由规范性的说明一方面要对行动的动机给予说明,另一方面要对行动理由的普遍客观性给予辩护。如果行动理由在根本上关联于行动主体,那么对行动理由主观动机的解释就总是具有相对容易的可理解性,而对于一个关联于主体的行动理由如何具有客观性的辩护却并不那么直观。

  • 标签: 行动主体 可理解性 主观动机 客观性 行动者 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