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是由于我们在这个方面的一些观点是存在问题的,而这些观点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实践。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是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最典型的便是苏联的一些学者对普列汉诺夫的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就观点而言.最典型的则是斯大林,根据他的观点.人类历史变化迅疾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 重新定位 重新评价 劳动价值论
  • 简介:“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离不开对“新时代”的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古往今来的时间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空间判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视野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指向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 标签: 新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定位
  • 简介: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大会的主题也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这是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新篇章。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变化这个中心环节,全面深入地领会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的新定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
  • 简介:在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物化现象的批判以及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卢卡奇提出总体性思想,阐释了总体性与物化、总体性与无产阶级意识的关联。但卢卡奇黑格尔式的解读马克思主义,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富有意义的解释,终不能摆脱黑格尔哲学框架的束缚而达到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本质。重温科耶夫作为存在论的黑格尔辩证法,我们会发现卢卡奇对黑格尔辩证法是一种有缺陷的解读。劳动和斗争,则是使总体性思想摆脱唯心主义残余影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反思 具体的总体性认识 无产阶级意识 存在论
  • 简介:利用外资来建设新中国一度是中国党和政府的既定政策。只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受苏联逼债和严峻的国际形势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逐步放弃了利用外资的设想。利用外资遂成为社会主义的禁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党和政府逐渐恢复了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并最终在1978年重新确立起利用外资政策,打破了对外引进的禁区。

  • 标签: 1978年 利用外资政策 突破禁区
  • 简介:改革开放使中国以崭新的国际形象走上世界舞台,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这一成就的取得,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重塑中国国际形象的深入思考密不可分。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进行的理性反思,是对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更是对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重塑国际形象的新认识。"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变化",中国逐渐将一个和平开放、一心一意谋发展、独立自主的积极形象展现于世界舞台。可以说,邓小平对中国国际形象的重塑,为此后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赢得了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 简介:按劳分配理论中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田广研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马克思设想,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生产者将组织成为...

  • 标签: 按劳分配理论 劳动者 新认识 生产要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消费资料
  • 简介:虽然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在最近十几年的政治及哲学界(不论是从社会民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从女性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被广泛翻译、争论和引用,但是从总体的角度去理解罗莎·卢森堡的著作在历史及现代的作用无疑仍是十分重要的。即将出版的中文及英文版《罗莎·卢森堡全集》无疑为我们达到这个目标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 标签: 总体性 自发性 组织性
  • 简介:农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后发优势,其发展状况是决定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唯物主义史观审视,我国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具有重要性:发展农村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符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认识,也符合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过程。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农村还存在很多问题,“十三五”时期,农村发展面临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要准确定位农村在我国经济拉动中的战略意义:在改变我国消费力不足方面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凸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战略地;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好生态的重要依托;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后发驱动力。

  • 标签: 新时期 全面建成小康 “五大发展理念” 农村定位思路
  • 简介:<正>特里·伊格尔顿(TerryEagleton,1943~),英国伯明翰大学英文教授,无疑是一位在英国乃至在西方学界享有国际声誉的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和文化理论家。伊格尔顿早年在剑桥读书期间,师从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ns),试图在个体与社会、个体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综合视域内实践文化政治批评。当阿尔都塞将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阐释引进英国,并在英国激进左派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伊格尔顿深入阿尔都塞对上层建筑的思考尤其是其意识形态理论,出版了《批评与意识形态》和《马

  • 标签: 伊格尔顿 文学批评家 政治批评 美学观 雷蒙德 阿尔都塞
  • 简介: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转折,'两个凡是'成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严重障碍。破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是转折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体现。这场思想路线交锋的标志是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紧紧抓住思想路线转变这一关键环节,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氛围形成、阶段推动和深入发展的各个环节,从各自不同的侧面积极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深化。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西南组作书面发言,率先公开否定'两个凡是'。邓小平复出前后多次强调'准确'、'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批评'两个凡是',有力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随后的东北谈话则把思想路线的争论引向政治路径的选择,提出'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引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不断升级。陈云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会上发言,十分尖锐地提出了六个问题,一些意见最终为中央重视和采纳,'两个凡是'的论调再也无法立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了初步胜利。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凝聚党内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的共识与定论。之后,通过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功地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

  • 标签: 邓小平 陈云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 简介: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一直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其实,马克思晚年所做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摘抄、批注和书写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追求。这些研究和探索并不像一些学者所理解的那样是马克思的非典型研究成果,更不是他成熟时期理论研究的中断或转移,而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这一思想主题的完善和发展。马克思在对他者理论的或批判或褒扬、或肯定或否定和摘记标注中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取向和立场观点,深化和完善了他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这一思想主题的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的研读与摘记是其自觉地有意识地回应具体的实践问题与时代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和已有的资本主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素材、拓展研究思路的最新成果。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思想主题
  • 简介:在跨越百余年的时空中,马恩的某些后继者们试图重建、重构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版图.尽管他们阐释的焦点各不相同,但其致思路径却极为相似,就是借“发掘”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之名歪曲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从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半遮半掩”,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明目张胆”,再到西方马克思学的“可悲的骗局”,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一而再地被误解、诟病.通过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文本,确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有关细节,我们并不认为晚年恩格斯背离了他与马克思的“共同见解”.因此,为了厘清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间的差异,确认晚年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地位,需要转换研究视阈,即从晚年恩格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他关于时代和无产阶级实践提出新问题的理论思考来展开研究.

  • 标签: 晚年恩格斯 历史唯物主义 差异论 第二国际 苏联哲学教科书
  • 简介: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同一"最初是黑格尔对基督教核心理念"爱"的一种哲学阐释。随后黑格尔进一步论证爱和生命如何扬弃反思的知性而升华为辩证的理性。至《逻辑学》中,爱的哲学和辩证理性完全统一起来,表明辩证逻辑实质是一种情感逻辑。明确辩证法的基督教神学起源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意识到辩证法属于实践理性而不是理论理性,辩证法的实质是"爱"与"和"而不是"仇"与"斗"。

  • 标签: 辩证法 基督教 对立同一 知性 理性
  • 简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对自身功能重新,以适应和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新形势下实现政治领导功能、致富带动功能、民主建设功能、维稳倡新功能,真正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

  • 标签: 农村党建 功能定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
  • 简介: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宏观视角看,中国道路就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道路,就是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章从历史、理论、理念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位进行深入探讨,以利于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中国道路的未来走向。

  • 标签: 三个定位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批判继承,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和谐社会设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在论述和谐社会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和空想社会主义“和谐制度”的异同,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地位,探讨了国家在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 标签: 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 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