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战略选择,其哲学基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有'新人思想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的科学价值选择,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重温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紧密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前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把坚定科学理想信念、大力推进诚信道德建设、注重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知行统一作为三大着力点,其主要途径宜从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结合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网络信息传播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之中等方面入手。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邓小平提出'四有'新人和'四化'干部的要求与标准,在党的干部工作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解决了干部代际代内的'新'的问题,也解决了'好'的问题。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邓小平'四有'新人和干部'四化'的内涵,'四有'新人是党培养好干部的前提条件,'四化'既是党和人民选拔、培养、任用和评价合格优秀干部的标准,也是领导干部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自律准则。必须准确把握邓小平干部标准的深刻政治思想意蕴,坚持人民利益是最高准绳的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其中,人民利益准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和政治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人民利益准则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二者高度统一,赋予了邓小平'四化'干部科学标准的深刻理论品质。'四有'和'四化'对当前的干部人才科学培养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四有”新人 干部“四化”
  • 简介:本文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为理论基点,从"美的规律"的角度对人的"二重性"与现代性问题进行重新思考。认为,马克思的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从人类学的意义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也是在人类学的意义上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被一种更合理、更符合人性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技术中心主义不合理的同时,也从人的对象化机制的二重性和历史辩证法的角度,清醒地看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以及未来社会可能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包括文化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思考和把握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科学的基础。在美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中,引入当代人类学等实证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方法,诸如数量统计与分析、田野调查、精神分析方法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把人文学科的问题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尽可能结合起来,从而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审美、伦理、信仰等一系列社会危机和文化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就有可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和危机的可能性及其途径。

  • 标签: “美的规律” 现代性 美学 跨学科 实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