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正>抗大的创办和发展一直得到毛泽东的亲切关怀。抗大成立后,他除了兼任抗大政治委员并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外,还及时地为抗大制订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校风。抗大教育方针和校风的制订。为加强抗大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它标志着毛泽东教育思想发展达到成熟

  • 标签: 教育方针 政治方向 毛泽东教育思想 教育委员会 校风 学校
  • 简介: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毛泽东“和平解决”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坚信在这一伟大理论的指导下,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一定能最终完成祖国统一这一神圣光荣的历史使命,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作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台湾问题 台湾回归 方针 根本利益
  • 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以全会的形式就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作出的第一个决议,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史上的纲领性文献。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根本性质、现实意义等论述,为决议的制定和形成奠定了基础:《决议》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谋划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回应各种思潮挑战和谋划文化发展道路的客观结果。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内容的论述,为《决议》的框架结构提供了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道德风尚,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为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决议》指明了方向: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与《精神文明建设决议》使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决议
  • 简介:基于近年来成为舆论热点的“短命公共政策”为案例的研究,聚焦政策环境、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督与评估等公共政策流程的每一环节,对导致政策失败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构建出“政策失败成因分析框架”。政策环境中的压力型体制和政治锦标赛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选择性执行和基层共谋是导致政策失败的环境因素,政策制定和政策监督环节的制度疏漏是导致政策失败的制度因素。在现有政策环境下,推行循证决策、落实政策审计可作为优化公共政策质量、降低政策失败概率的可行路径。

  • 标签: 政策失败 循证决策 政策审计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之所以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因为在这方面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系统地提出和深刻地阐述了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一是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上重申和强调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二是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奉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三是要"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四是把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之中。

  • 标签: “七一”讲话 中国共产党 群众工作 指导方针
  • 简介:浅论邓小平政策理论的特点孙成民邓小平政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政策理论,把握其基本特点,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正确地分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前...

  • 标签: 邓小平 政策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生产力 从实际出发 生产力标准
  • 简介: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化
  • 简介:李合敏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不仅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情况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把资产阶级当作财富、社会变革不能太快等基本精神,而且还多次作出具体指示。1956年12月7日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中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思想:“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毛泽东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 所有制形式 南京市委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争取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繁荣昌盛,始终是融汇于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不能缺少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不能没有一个领路人,而邓小平所主张的民族政策正是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出发,兼顾各民族的平等利益,并在实践中得以顺利实施的完备理论。正是有了这些精辟的论断,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得以顺利进行,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才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大团结局面。

  • 标签: 大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工作 社会主义建设 少数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
  • 简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执行不仅是其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手段,更是其遵循人民至上之"善"、权力运行之"真"、关系协调之"美",变革社会现实、改造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实现社会蓝图的有力武器。在中国共产党博大精深的政策执行思想和改天换地的政策执行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人民性、合意性和协同性的基本逻辑。人民中心、依靠人民和人民获得的"人民本色"化解了政治与行政割裂的风险;强制性约束、技术性智识和理想性担当形成的"合意"合力克服了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执行";组织、观念和保障的系统协调破解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难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政策执行 逻辑
  • 简介:利用外资来建设新中国一度是中国党和政府的既定政策。只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受苏联逼债和严峻的国际形势影响,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逐步放弃了利用外资的设想。利用外资遂成为社会主义的禁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党和政府逐渐恢复了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政策,并最终在1978年重新确立起利用外资政策,打破了对外引进的禁区。

  • 标签: 1978年 利用外资政策 突破禁区
  • 简介:公共政策过程能真实反映一国政治体系结构、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甚至更根本的历史文化基础。本文通过选取“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两个切入口,以公共政策的结构分析为基础,管窥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具体细节上的异同。以此为基础,找寻理解各国政治体系结构的钥匙,并阐释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国立场和本土化学术理念。

  • 标签: 公共政策过程 政治体系 中西比较 本土化
  • 简介:浦东,即上海黄浦江东岸。1990年4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宣布了开发浦东的计划。两年之后,1992年4月,在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浦东的开发已经作为未来10年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主要战略之一。

  • 标签: 上海 浦东地区 建立过程 政策制定 经济开发 地理条件
  • 简介:从非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我国民间组织与国际上一般所称的非政府组织有类似之处。依照民政部门的管理规定。我国民间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团体,另一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问。我国社会团体增加了33倍,可谓“爆发式增长”。据2002年8月26日《学习时报》载,全国性社团从不到100个增加到1800多个,地方性社团从6000个左右增加到20万个左右(1989年后我国政府对各种民间组织进行了重新登记清理。其数量减少到18万多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70多万个。县以下的各类民间组织至今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保守的估计至少在300万个以上。

  • 标签: 民间组织 政策思考 民办非企业单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非政府组织 健康
  • 简介:我国的社会保障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它以政府为主导,以制度结构演变及宏观调控为主动力,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中,要对影响社会保障的目标、对象、基金来源与运用、社会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系列社会经济政策进行全程研究,不断推动社会保障制度适应市场与经济行为的变迁.

  •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政策 中国 宏观调控 市场机制
  • 简介:伴随着50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个体私营经济在中国几乎绝迹。二十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个体私营经济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如何认识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我党在思想认识上及政策上经历了...

  • 标签: 个体私营经济 政策演变 新时期 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邓小平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性经济集团不断涌现,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到目前为止,在世贸组织登记的区域经济集团已有上百个。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贸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对我国经贸政...

  • 标签: 区域经济集团化 对外经贸政策 北美自由贸易区 加入世贸组织 集团组织 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