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毕生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应当对中国文化遗产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把握和吸纳,是成功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与基础;他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挖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放在第二位,与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应该吸取他晚年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放松警惕的教训。

  • 标签: 毛泽东 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经时代变迁,逐渐形成独特的公法文化品格,在历史的传承中,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然而,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过去建立在传统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权统治基础上的传统法律文化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与现代法治文明相互背离的部分思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合理的吸收继承和发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邓小平 法制思想 中国 法律文化 领导制度 法律制度
  • 简介:李达史学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必须从以往的传统史学成果中吸取营养。可以说,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精辟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和价值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必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智慧。李达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阶段的史学启蒙;二是受湖湘本土史学文化的熏陶。

  • 标签: 李达 史学思想 传统 溯源
  • 简介: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与西方民族及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的独特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毛泽东、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之娴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吸吮的营养.他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精华的掌握和对中华民族智慧的心领神会,使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但表现出了中国特色,以特殊的方式弘扬着中国文化的精神,而且能够自然地把握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理想在中国的实现.

  • 标签: 社会主义理想 中华民族 邓小平 精华 毛泽东 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张新在《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一是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和历史定位的思想。首先,强调不能割断历史,必须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珍贵遗产。其次,深刻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指出必须进行具体分析。二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观 毛泽东 习近平 继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简介:"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人们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是,何为"公平正义"?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人们多以西方的学说作解。其实,中国传统中以"公正"、"公道"、"公平"、"正义"等自有的话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关于"公平正义"的文化资源;我们在吸取关于"公平正义"现代文化成果的同时,有必要去发掘和研究中国自己的文化资源,这对于确立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观和公正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平正义"课题组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公正观"的研讨会,从思想观念和政策操作两个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公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谨将这次研讨会上几位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公正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公平正义 社会科学理论
  • 简介:邓小平是在近现代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激荡、交流、融会、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中新文化逐渐形成发展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邓小平个人理论的来源,应该既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代中国的实践活动以及邓小平个人品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寻根,也应该把它置于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从哲学、经济、政治等层面考察一下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而为揭示与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民族特性提供一种新的科学思路。与此同时,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冲突、交汇的大背景,来探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揭示邓小平理论浓厚的文化底蕴。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群众路线
  • 简介:中国共产党早期思想家、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在探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甄别;在同反动势力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斗争中,既坚持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同时又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社会文化改造的主张。重温恽代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观点,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恽代英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相结合,继承和发展并重,真正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发展相契合。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准则
  • 简介:李达研究中的一大误解是认为李达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误解既没有直接的文本依据,又缺乏有力的推论,混淆了不同概念.实际上,从李达的自述、他的学术思想以及长期以来人们的评价来看,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深远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思想.李达之所以在学术研究中很少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且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尽可能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化
  • 简介:一"公"、"正"除了连用为"公正"之外,在中国思想史上,"公"和"正"两个概念往往也是分开来讲的。朱熹也提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历史事实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 公正 “公” “正” 扬弃 中国思想史
  • 简介:<正>英国学者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曾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毛泽东是掌握打开我们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的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揭开我们时代军事奥秘的人》)。人们不禁要进一步问道,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呢?毫无疑问,它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极其丰富的独创性军事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此外,是否还有其他思想渊源?80年代初以来,随着文化热(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学者们开始探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民族文化渊源,并取得一批成果,初步揭示了二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研究领域的开辟,并不是违反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是突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法则的狭隘理解,使人们得以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这个更广阔的视野下把握这一根本规律。

  • 标签: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 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观 思想渊源 孙子兵法
  • 简介: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其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这种实践理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邓小平正是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实践理性,冲破了“两个凡是”等“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通过提出“不搞争论”、“摸着石头过河”、“猫论”、“三个有利于”等实践观点,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同时克服了中国传统实践理性的历史局限,对其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传统实践理性 继承和发展 实事求是 实践观点 国情世情
  • 简介:古往今来的军事家,都注重在既定的物质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转变,夺取战争的胜利。在我国古代的军事遗产中,最精彩的就是那些闪烁着辩证思维光芒、反映以弱胜强的那些作战指导原则。

  • 标签: 作战指导 中国传统 战略战术 毛泽东 主观能动性 物质基础
  • 简介: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阐述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民"之考察以集体为本位和价值理念上凸显民生问题;论述了西方人本思想的两大特征:对"人"之考察以个体为本位和价值观上偏重于政治视角;具体分析了两者各自的合理性、局限性以及两者的互补性。

  • 标签: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西方人本思想 特征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所展开的接触、交流、冲突、融会,可以说不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都是值得重视的哲学现象。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这一哲学现象典型地体现了自19世纪20世纪之交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民族国家的哲学-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历史进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中国传统哲学 毛泽东 李大钊 认识论范畴 中国哲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汲纳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它植根于中国土壤,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拥护的一个重要条件。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线过程,但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扬弃。从来源上看,毛泽东博采众家,以古代、近代中国各种理想人格观中的合理成分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源,吸收其精华于自己的党员党性观中,使自己的党员党性观具有了继承性和丰富性。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坚持批判改造和古为今用的方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超越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个体自省与主观直觉等内容和方式,实现了党员党性观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毛泽东最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

  • 标签: 毛泽东 党员党性观 理想人格 创造性转化
  • 简介:<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并不只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英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且还包括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相结合。在这方面.毛泽东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毛泽东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中国的山沟里可以出马克思主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内容。只是这些内容,因其没有那么

  • 标签: 毛泽东选集 民间文化传统 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