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平等的观念广为流行并且深入人心,但是平等主义者也大有人在。从平等主义者的观点看,平等是我们时代的首要迷信。平等主义者对平等观念提出了四种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平等是没有基础的;作为一种对待人们的方式,平等是不公平的;作为一种后果,平等是反生产的;作为一种政策,平等是不可行的。当然,面对这些批评,平等主义者也会有理由为平等主义辩护。

  • 标签: 平等 反平等 正义 政治哲学
  • 简介:人民波兰于194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宗教运动,这一宗教运动的理据主要有二,也即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剥削阶级强加给被压迫人民的精神毒品,并且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无产阶级必须以与宗教"作斗争"为己任,直至消灭宗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基本观点出发,这两条理据是靠不住的,偏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民波兰据此进行的宗教运动实质上犯了"左"的错误,其造成的消极后果值得我们警醒。

  • 标签: 反宗教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观 社会主义与宗教
  • 简介:毛泽东特权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形成了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逻辑体系。围绕这一核心,其基本特点主要包括:政治特权是特权结构中的矛盾主导方面;血缘特权是党员干部特权现象存在的本土传统文化因素;群众路线是党解决特权问题的有效路径;消除特权包含有人类终极关怀旨趣等。深入、系统梳理毛泽东的特权思想,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反特权 政治权力
  • 简介:现代化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顾乃忠现代化是一个与工业、商业、理性主义相联系的时代,因此它是一个进步的时代,但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它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在把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屈从于物的关系的统治,成为金钱的奴隶;它强调社会分工,必然在提...

  • 标签: 斯拉夫主义 反现代化思潮 理性主义 西方文化 俄罗斯文化 俄国文化
  • 简介:特权思想、特权作风和特权享受,是封建传统的重要表现。毛泽东历来反对官僚主义,他始终以身作则,彻底同“官国”传统决裂.为全党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典范。官僚主义就其对待群众的态度和作风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表现,因而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大的危害。共产党人应当是同“官国”传统彻底决裂的战士。在执政备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品格和情操.是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重要保证。防范和反对官僚主义必须改革和完善国家领导制度.只有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才能把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活动范围限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也才能有利于逐步创造消除官僚主义赖以产生的条件。

  • 标签: 毛泽东 官僚主义 特权作风 人民公仆
  • 简介:孟庆延在《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4期撰文认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历史意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阐释当时乡村社会危机成因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大众动员的权力技术,更是革命政党以马列主义普遍原则改造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中介机制。

  • 标签: 农村调查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早期 群众路线 乡村社会
  • 简介: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之根。毛泽东的《兴国调查》能成为调查史上的经典,皆因调查主体有求真务实精神,且方法技术到位,被调查者如实反映情况,主客体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然而,曾经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调查研究正在发生变异,它在某些场合甚至失效。昝其缘由。在于社会上和执政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致使调研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变化,而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更使调研活动失去本来意义。认真研读《兴国调查》,大力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念和作风。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

  • 标签: 毛泽东 兴国调查 启示 调研主体 调研客体 方法技术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参与了新中国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制定和指导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为我们党形成、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贯彻方面也很有特点,突出表现在他的调查研究活动上。

  • 标签: 刘少奇 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 简介: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科学概念的提出始自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工业社会诞生以来,有关生活、生活方式、生活与时代关系等问题成为社会学关注的焦点,由此衍变出众多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首次提出了生活方式的概念,而且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对生活方式的实证调查,包括设计了首个生活状况问卷调查。通过考察他们实证调查的详细内容及其意义,可以梳理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在中国的衍变,从中获得启迪,进而对当代中国社会学调查中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实证调查 生活方式研究 《工人调查表》 中国社会学
  • 简介:迈斯纳是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以五四运动旗手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为参照对象,在指出五四运动传统底色的同时,将传统分为全盘传统和温和传统两个派别,并详细考察了青年毛泽东相对温和与保守的传统文化性格,认为这一性格直接影响到毛泽东接受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 标签: 青年毛泽东 反传统 文化性格 迈斯纳
  • 简介:在经过"大跃进"的严重挫折、中国经济陷入最困难境地之时,毛泽东在1961年1月向全党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此后,毛泽东不仅身体力行,带头实践,而且还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和领导全党进行调查研究,使得1961年真正成了"调查研究年"、"实事求是年".

  • 标签: 毛泽东 1961年 中国共产党 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 农业生产
  • 简介:2016年3月-6月,本课题组利用“访惠聚”活动的宝贵机会对喀什市、疏勒县和疏附县部分乡镇(社区)的“去极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县市、乡镇、农村,重点调研了托克扎克镇、站敏乡等地的去极端化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分别在县、乡、村,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了解和研讨相关问题。本次调研通过了解干部群众,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基本情况,掌握各族群众对去极端化工作熟知情况。发现当前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在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极端化 喀什地区 调查 分区 新疆 专题调研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离”不仅体现在劳动与资本之间,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如何弥合这种分离,约翰·霍洛威在区分了“固化的拜物教”与“过程的拜物教”的基础上,批判了立足于前者,必然只能陷入“劳作与劳动结果分离”这一封闭的同一化运动之中。依此思考的前提是,将资本主义理解为稳定的、强化的、“已经完成了”的事实,革命因而被导向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如果将拜物教理解为一个持续的斗争过程,那么,解放便是“裂缝斗争”,是资本对劳动、无产者身份对个人的同一化过程的反向运动,进而,主体不断否定工人阶级的身份,革命便从针对“资本”转向“自我的解放”。

  • 标签: 拜物教 过程 政治理念
  • 简介:左倾错误与右倾错误的本质是一致的,两者可以互通、互变.邓小平把握了我党反对错误倾向的经验教训,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有"左""左"、有右反右的指导思想,在反对一种错误倾向的时候,警惕另一种错误倾向.我们要全面、历史地理解邓小平关于反对错误倾向的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左倾错误 右倾错误 反错误倾向思想
  • 简介:雷蒙·威廉斯对科幻小说抱有持久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确证:首先,他的两篇发表在《科幻小说研究》期刊上的文章探讨的都是这个类型;其次,他为人所熟知的一些著作中也大量引用了与科幻小说相关的内容,比如《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乔治·奥威尔》和《乡村和城市》;第三,他本人还创作了两部'未来小说',分别是《志愿者》和《为曼努德而战》,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看,前者显然是科幻小说,而后者的科幻色彩则相对弱一些。本文将会对威廉斯相关科幻类型的引用和论述加以总结,并研究威廉斯其它的一些更为普遍和关键的理论和概念,特别是'感觉结构'和'选择性传统'理论,因为它们可能更适合用于分析科幻题材。最后,本文认为,就科幻小说研究的中心目的而言,相比其它公然宣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例如达克·苏恩文的《科幻小说变形记》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未来考古学》,以及他们所运用的批判方法和观点,威廉斯所寻求的用以替代'描述'和'阐释'的'社会学'转向,应该是一种更富有成效的'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 标签: 雷蒙·威廉斯 科幻小说 乌托邦 感觉结构 选择性传统
  • 简介:毛泽东对中国农村的调查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毛泽东即重视了解国情,为之后的调查研究作了准备。"大革命"时期,又对湖南、广东、江浙等地农村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查,写下了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可以说,"大革命"时期及其更早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农村调查实践的起步和萌芽期。

  • 标签: 毛泽东 农村调查研究 “大革命”
  • 简介: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的关键期所作的重要调研,其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内容翔实,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寻乌调查历史经验表明,通过调查研究来弄清实际情况、用调查研究指导党的科学决策、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地的阶级路线进行明确等。从寻乌调查中学习毛泽东的调查艺术、牢牢把握四种工作态度、调查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调研成果由人民检验。

  • 标签: 毛泽东 寻乌调查 土地革命 历史经验 当代价值
  • 简介:在MEGA^2第2部分出齐之际,穆勒重提所谓的“马克思一恩格斯问题”,并借助第2部分相关卷次所收手稿中的大量实例以及相关学者的证言为恩格斯正名,反驳了各种批评恩格斯的观点,特别是以马克思晚年曾打算放弃而恩格斯在《资本论》第3卷刊印稿中当作重点加以突出的“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为例,指出现在发表的马克思原稿恰恰证明恩格斯完全领会了马克思的意图,没有歪曲他的任何观点,完美地编辑并出版了他生前未能发表的手稿。

  • 标签: 反恩格斯主义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1867-186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鲁迅在自己的思想探索和文化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性的理论,使现代性和现代性、理性与理性共时存在于他的思想体系中。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主体的发展是其核心和指归。本文拟将分析鲁迅早期的几篇论文中关于科学与民主的认识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的主体建构,揭示鲁迅早期思想理论的时代超越性,以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性行将终结"的今天所昭示的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现代性 反现代性 主体建构 科学 民主
  • 简介:《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都是毛泽东在开辟中央苏区的实践斗争中写成的。这四篇著作,旨在探索如何认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解决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以《寻乌调查》为主体的中央苏区调查,既为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毛泽东提出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理论和政策。

  • 标签: 毛泽东 中央苏区 奠基之作 寻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