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汉娜·阿伦特不曾应人之约而写书,甚至不曾应自己之约而写书。读者只需看看本书的情况即可明白这一点。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阿伦特在20世纪50年代计划撰写的两本书。阿伦特对这两本书已经展开了相当多的细节,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一本书的写作计划被称作"马克思主义中的极权主义因素",它直接源自阿伦特出版于1951年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是该书尚未讨论的一个论题。

  • 标签: 阿伦特 政治权威 写作计划 汉娜 柏拉图哲学 看本
  • 简介:"哲学与生活世界"国际研讨会于2014年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联合举办。这是继2013年8月哲学所在希腊雅典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举办的同样主题会议的基础上,对"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讨。

  • 标签: 哲学与生活 主题会议 希腊雅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 日至
  • 简介: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陈波教授发起并组织、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资助的“真理、逻辑与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9月23日-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60余人来自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七个国家和地区.陈波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词,他强调:“真”和“真理”是意义重大且意蕴深长的概念,已经被赋予形而上学、认识论、语义学、甚至是伦理学等多重意涵,需要对它们做全方位的深入探讨.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外国哲学 “真理” 研讨会综述 逻辑 北京大学
  • 简介:弗雷德里克·奥拉夫松(以下简称"奥"):马尔库塞教授,您作为一名社会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者而广为人知,但是对马丁·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您的思想生涯中起到过的重要作用,我觉得知之者还是相对较少的。或许我们可以首先谈谈您与海德格尔以及他的哲学之间关系的基本情况。赫伯特·马尔库塞(以下简称"马"):基本情况是,我在1927年《存在与时间》(SeinundZeit)刚面世时便读了它,并在随后决定回到弗莱堡(1922年,我在那里获得了自己的哲学博士学位),以便能与海德格尔共事。我在弗莱堡和海德格尔一起工作到了1932年12月。

  • 标签: 《存在与时间》 哲学博士学位 马尔库塞 奥拉夫 本真状态 弗莱
  • 简介: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的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的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涉及蒯因的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和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和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逻辑哲学 哲学家 研讨会综述 蒯因 中国哲学研究
  • 简介:权力传承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是政治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理问题,是现象学应该研究的现象。《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的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的论述。通过它所拓展的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的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儒家基于亲子间的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和取代法家权力传承模式的重要原因;民主制对于君主制的优势在于权力传承中相互共在的时间结构。但是历史和现实也显示民主制在权力传承方面也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问题。

  • 标签: 权力传承 法家 儒家 君主制 民主制
  • 简介:从语义演化、内在逻辑及现实历史的演进三个层面看,中国传统政治的精髓在于“正人”“治民”。秦汉之后的大一统之政乃是中国特有“政治”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概念本身就蕴涵着这一发展趋向。儒家政道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主导原则,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顺应传统的“正人”之“政”的发展趋势,并以更大的综合性,为之提供更充分的理论论证,且使之在实践上得以更有效地贯彻和深化。

  • 标签: “政治” “正人”之政 以“攵”而“正” “大一统”之政 儒家政道
  • 简介: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将于2016年5月28日-5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联合主办“事实与证据:哲学与法学的对话”国际研讨。我们诚邀对事实与证据问题有研究兴趣的中外哲学家和法学家积极参与,共同促进证据科学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证据法 大会主题报告 证据科学 司法文明 会议议程 中北
  • 简介:反讽在罗蒂政治哲学中呈现出三副面孔。即反基础主义、私人游戏以及哲学家的去圣化和知识分子的政治化。反基础主义意味着否定了哲学证成政治的可能性.否定了理性主义证成自由主义的可能性。私人游戏是说哲学家只能在私人领域从事创造性发明,而不能僭越。这两层含义的必然结果是使哲学成为私人事务,使哲学家走下社会立法者的神坛。而反讽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德行必然要求他们在公共领域不断揭示社会无所不在的残酷,提供社会希望。哲学家若想在公共领域发言,必须改变身份特征成为知识分子,而且要注意公共修辞。

  • 标签: 反讽 反基础主义 公私领域 去圣化
  • 简介:2010年8月11-12日,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分析哲学学术研讨”在太原新世纪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4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美国南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贡萨格大学、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分析哲学 综述 山西大学 2010年 专业委员会
  • 简介: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不论衣食住行还是生老病死,随处都能看到科学技术的身影。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更是迈进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由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引起的伦理问题也大量滋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其所带来的挑战与风险更是时刻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哲学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乃至社会工作者日渐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技术工作者 哲学工作者 赛博空间 信息技术 智能系统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2015年11月14日,《哲学分析》编辑部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哲学分析》论坛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召开,会议主题是:"走向伦理精神"——樊浩教授学术作品研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学界前辈、

  • 标签: 作品研讨会 哲学分析 伦理精神 研讨会综述 教授 论坛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作为上海市社联的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的第二场研讨、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的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上海市台湾研究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分析》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共同举办的题为“第十届《哲学分析》论坛:信息时代的哲学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于2014年10月12日到15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共录取学术论文20篇。其中包括法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布伦纳(JosephE.Brenner)和丹麦著名学者索伦·布赫尔(S?renBrier)提交的论文。

  • 标签: 全国学术研讨会 哲学精神 信息时代 哲学分析 研讨会综述 论坛
  • 简介:莱纳·弗斯特(RainerForst)是新一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哲学从分析英美主流理论开始,指出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是因为正义情境上的不同倾向,并力图把普遍主义与情境主义结合起来。莱纳·弗斯特所提出的证成原则不仅是在阐述一种既符合普遍道德又满足特殊情境的规范性原则,而且也是在提出一种新的关于权力的正义观,一种在规范性原则基础上进行批判的新理论。

  • 标签: 批判理论 正义 批判 莱纳·弗斯特
  • 简介:平息批评最有效的方式是用批判之类的术语进行证明。当一种行动据理得到证明,如何有理由否定它的合法性呢?我们关注批判的策略,用以说明合理性(rationality)对合理批判的抵抗问题,特别关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福柯在其权力与知识理论中对这一点已有所阐释。经过仔细探究马克思用他的方法在对市场和技术的“社会合理性”批判时作出的预言,发现在对工作目的讨论中.马克思通过运用与“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非常相似的方法成功说明了“社会合理性”的沉默效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有技术批判的踪迹。19世纪60、70年代,在对待发达社会的技术合理性问题上.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都要求根本性的变革。首先在环境运动的影响下,有关技术的论战迅速蔓延。不充分确定的概念最终在对当代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中得到系统阐释,但这种阐释不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然而.对技术的纯理论理解作出的修正。它对弱化技术专家为制定公共政策提出的那种理由带有积极意义。技术政治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技术 合理性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这意味着中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整个社会需要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神动力。2014年1月11日,上海市哲学学会、伦理学学会和宗教学学会在上海社科院共同举办了“文化强国与精神动力”学术研讨。哲学学会副会长何锡蓉主持开幕式.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处处长王克梅到会致辞。宗教学会会长晏可佳和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分别主持了会议的主题发言和自由发言两个阶段。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对会议进行了精彩总结。来自上海社科界近6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文化强国的内涵、建设文化强国的途径、如何通过价值治理和发挥宗教正能量而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文化的认同与传播,以及如何在汲取自身传统和世界各种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自觉构建新文明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学会 学术研讨会 精神动力 文明类型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