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是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47-2007)法定的检测废水中粪大肠的方法。本文基于滤膜法,对其培养时间进行研究,优化了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与行业标准方法得出的检测结果一致,该优化后的方法适用于废水中粪大肠的检测。

  • 标签: 废水,粪大肠菌群,滤膜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大肠埃希和粪肠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药提出指导意见。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送检的292份胆汁标本进行需氧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 标签: 胆道感染 大肠埃希菌 粪肠球菌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肠道丰度与正常人群之间的变化,为探索原发性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寻找新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诊断为原发性PD的患者30例(原发性PD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NC)。收集原发性PD组患者病史资料、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采集两组受试者的新鲜粪便,于-80℃冰箱冻存。对粪便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比较两组的多样性和各物种分类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原发性PD组和NC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原发性PD组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高于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0.052)。两组肠道群组成在各物种分类水平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原发性PD组厚壁门占53.6%(41.7%~64.8%),而NC组拟杆菌占51.7%(31.7%~65.3%)。两组的厚壁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9~3.4)比0.7(0.5~1.4),P=0.001]。在厚壁门所属的梭纲、杆菌纲、丹毒丝纲中,梭目、Christensenellace、Peptoclostridium、乳杆菌属以及Erysipelat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在原发性PD组高于NC组(P=0.024、0.046、0.036、0.022、0.037)。原发性PD组在拟杆菌目内普雷沃科丰度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理研科的Alistipes属、Marinilabiliales的丁酸弧菌属较NC组丰度偏高(P=0.047、0.033)。在放线门的双歧杆菌属,原发性PD组的相对丰度高于NC组(P=0.009)。尽管相对丰度较低,原发性PD组在疣微门及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也高于NC组(P=0.025)。结论原发性PD患者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较健康人群发生显著变化。

  • 标签: 原发性帕金森病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 简介:摘要人体肠道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维持肠道环境的稳定,还影响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认识的逐渐深入,其与血液病的相关性也引起极大关注。本文将综述血液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包括肠道作为诊断血液病标志物的潜力、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肠道变化以及展望调节肠道在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对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 标签: 血液病 肠道菌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和病理机制仍不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新近有证据表明肠道参与了AD的发生和发展,且有望成为新的药物靶点。本文主要综述肠道在AD病因学、病理机制以及AD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了解和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1DM)主要由自身免疫应答介导,肠道与免疫系统间稳态的破坏与T1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靶向肠道的干预方式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动物研究已初步证实了肠道疗法(益生菌治疗、粪移植、短链脂肪酸补充)对T1DM的保护作用,但相关临床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探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旨在综述肠道疗法防治T1DM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对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局限性进行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1型 益生菌 粪菌移植 短链脂肪酸
  • 简介:摘要共生的肠道被称为人体第二个基因库,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结构和功能特点。肠道菌群失调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会影响人体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消化吸收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宿主性腺功能。最近研究发现肠道失衡与男性不育有直接关系,但这一因素在临床上常被忽略。本文简要介绍了成年男性肠道和精子形成的过程,以及肠道通过介导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下调精子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生精的潜在机制。这不仅为研究男性不育症发生机制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为此前所谓的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选择。

  • 标签: 不育,男性 肠道菌群 内毒素血症 炎症反应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肾结石发病率和复发率高,危害严重。草酸钙结石是肾结石的主要类型,成因尚未完全明确,因而目前并无很好的针对性预防策略。随着16S rRNA、宏基因及代谢组学等方法学的发展,肠道及其代谢产物对疾病的影响已成为多个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指示肠道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可能和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一方面,肠道可影响草酸的稳态;另一方面,短链脂肪酸经肠道吸收循环到达肾脏后可参与一系列的生理病理过程,并调节相关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将系统地阐述肠道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肾结石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 简介:摘要肠道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构成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具有一定的平衡关系。近年有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紊乱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是CKD患者免疫缺陷状态和全身性炎症状态持续存在的潜在诱因。本综述主要阐述肠道与CKD患者免疫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CKD的进展机制,为干预治疗提供新理论、新靶点。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肠道菌群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肠道丰度或者多样性的不同对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浸润程度是否有影响。方法根据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选取2017年3~10月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就诊、经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37~74岁,分为高度浸润(TIL-H)组25例、中度浸润(TIL-M)组34例、低度浸润(TIL-L)组21例。通过Meta 16S DNA测序,对肠道的DNA进行分析,比较这3组间肠道丰度或者多样性的差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χ²检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肠道的关系采用β多样性分析。结果TIL-H组、TIL-M组和TIL-L组分别有3 174,2 996和2 877种不同的运算分类单位(OUT),3组乳腺癌患者(TIL-L、TIL-M、TIL-H)肠道在加权和未加权的3组间β多样性分析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加权,P<0.01;未加权,P<0.01),且在TIL-L与TIL-H组间比较时差异最大(P<0.01)。结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浸润水平与肠道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肠道菌群 Meta 16S DNA测序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 作者: 王拢拢 欧琼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5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睡眠呼吸室,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睡眠呼吸室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与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目前关于OSA患者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肠道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可能在OSA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OSA与肠道关系的动物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肠道紊乱介导OSA诱导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旨在从肠道的角度,为OSA疾病表型寻找生物标记,并对不同表型早期个体化干预及出现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并发症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对小儿肠道的影响,评价便涂片法监测小婴儿肠道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3个月以下小儿(试验组)及32例同年龄正常儿(对照组),用便涂片直接镜检法进行肠道的初步分析和监测。结果应用抗生素3~15d,试验组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明显下降,革兰阴性杆菌生长受抑制,革兰阳性球菌渐表现出优势生长。因此,对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尽早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结论应用便涂片直接检法可帮助临床医生初步判定小儿肠道的变化情况,简便、经济、方便,实用。

  • 标签: 抗生素 肠道菌群 微生态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叶酸及两者的关联性对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发未用药SCZ患者100例(SCZ组)和健康对照者9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叶酸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SCZ组精神症状,采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估认知功能。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RNA测序。探索SCZ患者肠道和叶酸对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SCZ组纳入男41例,女59例,年龄(22.6±8.2)岁;健康对照组纳入男32名,女58名,年龄(23.0±3.0)岁。SCZ组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M(Q1,Q3)][6.92(4.98,8.49)μg/L比8.93(7.13,13.37)μg/L](P<0.001)。SCZ组肠道中双歧杆菌属[0.005(0.003,0.013)比0.014(0.004,0.031)]和拟杆菌属相对丰度[0.015(0.001,0.091)比0.083(0.029,0.193)]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在认知功能的七大维度的评分下降明显(均P<0.05)。SCZ组血清叶酸水平与PANSS中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78,P<0.001),与信息处理速度(r=0.310,P=0.011)呈正相关。SCZ组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与血清叶酸水平呈正相关(r=0.374,P<0.001),与一般精神病理分呈负相关(r=-0.326,P=0.001),与信息处理速度呈正相关(r=0.330,P=0.00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Z患者叶酸×双歧杆菌属交互项与一般精神病理分相关(F=8.655,P=0.007),回归系数为-29.240。叶酸×双歧杆菌交互项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SCZ患者中血清叶酸水平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并且与其精神症状相关,提示相对丰度和叶酸水平可作为精神症状的潜在客观评估指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双歧杆菌 叶酸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病房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3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并对培养出的菌株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36例中,30例阳性,共分离出10种病原,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8例,占60%,革兰氏阳性杆菌12例,占40%。感染病原以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最为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葡萄球菌属最为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结论我院ICU病房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大于葡萄球菌,根据经验和药敏试验抗感染治疗效果好。

  • 标签: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相关性感染 菌群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施工承包管理模式下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关系、管理目标、管理思路、管理界面、管理职责、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思路、路径和措施。

  • 标签: 施工总承包 总包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以二苯碳酰二肼(DPC)为显色剂,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水样、盐酸还原过量的高锰酸钾的铬自动在线监测仪经实验研究对比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易于操作,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铬在线监测仪。

  • 标签: 总铬 在线监测仪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