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龙岩市土地资源特点,基于P-S-R框架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龙岩市2002-2012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敏感级"上升到2012年的"良好级",期间2004-2008年一直处于"风险级",说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的同时仍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为龙岩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地生态安全 动态评价 指标体系 龙岩市
  • 简介: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分野是人类作为实践主体对外在世界,以及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之观念发展的自然结果.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而言,以实践理性为指导,探寻培育"生态人"的有效路径,既是客观环境的紧迫之需,也是生态文明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所以,在实践理性的指导下拓宽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也注重各类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必由之路.

  • 标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人 理论理性 实践理性
  • 简介:日益蔓延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促使农民对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反思,一种新的观念——生态理性开始形成和传播.生态理性尚处于生态觉醒阶段的农民在走向生态自觉的过程中,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社区作为通往农村环境自治的阶梯,其教育职能对于引导农民走向生态自觉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农村社区教育须以生态环境政策的优化为契机,在创新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理顺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支持,让农民重新定位和自然的关系.将自己内化为自然的一部分,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自觉.图1,参14.

  • 标签: 生态自觉 社区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
  • 简介:作为研究鸟类的学者.我曾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第3届鸟类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承台北市野鸟学会的安排,先后参观考察了台湾的公园.动物园.博物锗.科研院所,对台湾的环境保护和公众保护意识教育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 标签: 科研院所 环保教育 保护意识 安排 公众 学者
  • 简介:依据统计资料,基于P-S-R框架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以湘西自治州为例,计算出各县市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湘西州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全州缺乏处于较安全安全状态的县市,大部分县市均处于较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态.其中,吉首市和凤凰县处于较不安全状态;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分析其土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湘西州乃至湖南省生态环境脆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图3,表4,参25.

  • 标签: 突变级数法 湘西州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环境脆弱区
  • 简介:论述了影响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教学环境"之外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招生、就业、财政投入等政策因素,提出了招生、就业、财政投入等政策改革若干设想.表1,参24.

  • 标签: 农业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政策 就业政策 财政投入 改革
  • 简介:一切由心开始,在与自然的接触中,让孩子们形成保护环境、注重生态的健康生活态度,塑造自信、勇敢的出格和团队意识,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

  • 标签: 大自然 孩子 教育 保护环境 生活态度 团队意识
  • 简介:大学生是具有较高觉悟和文化素质的公民群体,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推进高校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进课堂,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观、价值观,有效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阐述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校生态文明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进课堂的主要途径.参5.

  • 标签: 高校 生态文明道德教育 课堂 必要性 主要途径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通过ICP-AES法测定了26个云南野生牛肝菌居群中As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种类牛肝菌对As的富集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云南野生牛肝菌的As污染水平;根据FAO/WHO规定的每周As允许摄入量评估野生牛肝菌的As暴露风险。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种类牛肝菌中As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菌盖的As平均含量在(0.18±0.31)~(13.33±2.21)mg·kg^(-1)dw之间,菌柄的As平均含量在(0.06±0.10)~(17.09±5.8)mg·kg^(-1)dw之间;表明牛肝菌对As元素的富集程度与牛肝菌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2)不同种类牛肝菌菌盖、菌柄的As污染指数分别在0.35~26.66及0.12~34.20之间,且多数牛肝菌的As污染指数大于1,表明多数牛肝菌的As含量超过GB2762-2012规定的限量标准,处于重污染水平;(3)若成年人每周食用500g新鲜牛肝菌,则通过牛肝菌摄入的As均低于FAO/WHO规定的PTWI标准(As≤0.9mg),未达到As暴露水平;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通过野生牛肝菌摄入As元素外还会通过其他食物(大米、肉类等)、饮水、呼吸等途径摄入As元素,因此,为了防止As暴露危害人体健康,不宜大量或长期食用野生牛肝菌。

  • 标签: 野生牛肝菌 健康风险 单项污染指数 云南
  • 简介: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法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 标签: 六价铬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基准最大浓度(CMC) 基准连续浓度(CCC)
  • 简介:该文从TVET角度出发,提出了职业创新能力概念,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情况,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的若干原则: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适当修完大学一些公共基础课,必须拓宽专业设置面,须慎重考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三者之间的学时比例,须拓宽知识教育面、增加选修课程,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须拓宽办学层次,须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增加投入.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体系
  • 简介:结合国内外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现状,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例,针对环境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环境教育设施设备、人才队伍、教育活动、宣传与推广和环境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表5,参15.

  • 标签: 环境教育 植物园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 评价指标 对策
  • 简介: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基于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以及大学生自身缺乏生态文化意识而提出来的.而在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途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在高校中推行生态文化教育,是我国高校园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在农林类高校显得更为突出.该文将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30余年来坚持践行的生态文化教育成功经验为例,分析该校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生态社团建设为平台的推广效应,为学生生态文化普适型教育范式、自助式成长新模式提供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支撑.

  • 标签: 高校 生态文化 教育 生态社团
  • 简介: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于2010年10月授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10个单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3年7月又被授予“湖南省教育科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基地”。该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集省级和国家级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基地,并依托这两个平台,顺应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定位生态文明研究与教育,立足生态科学研究,强化生态文明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打造生态文化辅导与教育平台,推介生态学术研究前沿人物及研究成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 标签: 生态文明教育 教育基地 研究基地 湖南省 职业技术学院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按照能力递进理念设计了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开发了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基本要求,给出了一个附录即市场调研报告.主要创新点是:基于能力递进的系统设计、基于校企合作的标准研发、基于岗位需要的内容重组和基于持续发展的就业岗位.主要经验是:两个结合、反复论证、广征意见和论改同步.图1,表2,参11.

  • 标签: 中等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标准 能力递进 湖南
  • 简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新性、科技性、智能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发展大势,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面临的投入大、成效小的突出问题及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迅捷、载体丰富多样、交互性强的显著优势,使得“互联网+”融合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成为必要,“互联网+”视域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内容包含生态环境知识及生态科学技术常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实践,“互联网+”视域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路径要从培育互联网平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专业人才,完善互联网平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成效反馈评价机制四方面着手,提高网络条件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互联网+ 生态文明 宣传教育 意义 内容 路径
  • 简介: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要素及专业评估现状,基于生态思想下提出专业内涵建设由核心要素、支持要素和输入输出要素组成,构建了专业内涵建设框架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 标签: 专业内涵建设 要素 框架体系 内容
  • 简介: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 标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生态风险评价 熵值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 简介:2014年5月1日,中国检科院化学品安全研究所成为中国唯一加入WHO化学品风险评价网络成员。已加入该网络的成员包括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卫生署(ANS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奥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田纳西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俄罗斯联邦科学中心、加拿大卫生部、意大利农药与健康风险防范国际中心(ICPS)、葡萄牙国立卫生研究所以及国际毒理学联盟和欧洲生态毒理学中心。

  • 标签: 化学品安全 评价网络 风险防范 研究所 WHO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