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空间转移飞行器其它动力及推进系统都需要长寿命涡轮泵,现在涡轮泵中所使用滚动轴承无法提供足够寿命来满足这些应用。在许多高速透平机械应用中,流体箔轴承在较宽温度工质范围内,表现出了长寿命高可靠性优点。然而在低温工质中,有关箔轴承性能现有数据还非常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以及AlliedSig-nal空间系统与装备公司(ASE)共同合作研究了片式柔性箔轴承在液氧液氮中性能。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ASE合作进行内部研究发展计划,这项工作论证了箔轴承最小承载量在液氧中是1.834兆帕,在液氮中是2.427兆帕。而且,还得出了箔轴承直接阻尼系数为7×10~3到8.75×10~3牛·秒/米,为上面级发动机涡轮泵设计箔轴承在液氮中阻尼比是0.7到1.4。通过本次试验结果以及在空气循环机械及其它应用中多年来成功使用经验,美国准备用片式柔性箔轴承在液氧涡轮泵中进行试验。

  • 标签: 液氮 液氧 箔轴承
  • 简介:利用GEMCHIP程序数值模拟方法.检验了燃料液膜冷却双组元发动机边界层扰流块对燃烧性能改善,以及性能增益与扰流块几何形状关系。改善燃烧主要机理是在于强化了中心区边界区火焰燃烧。即处于中心区燃料液滴正常燃烧被边界层扰流块迫使参与液膜冷却燃料液滴向中心区转移而加强。另外,扰流块后尾区里一些氧化剂液滴.在富燃近壁区开始了共轭燃烧。对于一种没有预先混合双组元喷注器,在有扰流块燃烧室中。氧化剂燃料燃烧效率所得到增益,高达20~30%。为改善燃烧,对扰流块三种结构方案进行了模拟实验,其中,裁面为三角形矩形扰流块结构在燃烧效率上比截面为半圆形扰流块能获得更高增益。对于预先混合型喷注器(有很高燃烧效率),燃烧效率增益相当高,其总燃烧效率达到0.99甚至更高。本文还讨论了将来研究领域,涉及燃烧中涡流问题。

  • 标签: 液膜冷却 双组元发动机
  • 简介:给出了带裂纹机身壁板剩余强度准则。并给出了剩余强度、疲劳裂纹扩展以及裂纹转折分析实施方法应注意事项。同时对壁板设计剩余强度及裂纹转折试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作为设计分析试验研究人员参考。

  • 标签: 机身壁板 剩余强度 疲劳裂纹扩展 裂纹转折 分析和试验
  • 简介:本文讨论了推力为222.4kN、上面级膨胀循环发动机先进膨胀燃烧室设计研制。由Pratt-Whitney液体空间推进公司完成研制任务,任务来源于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合同要求,用于支持综合高收益火箭技术(IHPRPT)项目。先进膨胀燃烧室设计,可以增强冷却剂换热效果,改善系统推重比,增加比冲,提高可靠性。这些好处将通过设计、研制、高热流试验以及小型推力室在膨胀循环下承载9.51MPa室压能力而得以完成验证。

  • 标签: 燃烧室 膨胀循环
  • 简介:基于双变量曲面拟合,本文发展了轴沆玉气机涡轮特性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发动机性能模拟中冗长耗时部件插值计算。用新方法计算了某型涡扇发动机压气机涡轮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表明了新方法有效性。

  • 标签: 轴流压气机 涡轮 特性 模型
  • 简介:长期以来,一直采用CAI(冲击后压缩强度)来评定复合材料抗冲击损伤能力,大量实验数据证实,它是个物理意义比较含混力学量,不能正确指导材料研究设计选材。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结构抗冲击耐久性含冲击损伤损伤容限分别对应于材料体系损伤阻抗损伤容限,并可以分别用对应静压痕力~凹坑深度曲线拐点压痕力Fknee,凹坑深度~压缩破坏应变曲线门槛值CAIT(CompressionfailurestrainAfterImpactThreshold)来表征。

  • 标签: 复合材料 抗冲击 损伤性能 损伤容限 损伤阻抗 飞机结构
  • 简介:结合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修订,概述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规范演变,并基于过去20多年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经验教训和美国最新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从材料工艺、设计许用值、静强度、耐久性、损伤容限结构验证试验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验证要点及与金属结构差别。

  • 标签: 结构强度设计 复合材料 特点 飞机结构 设计规范 设计许用值
  • 简介: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和使用经验提出了复合材料体系损伤阻抗损伤容限性能表征需求。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指出长期以来一直使用CAI(冲击后压缩强度)物理意义比较含混,不能正确指导材料研究设计选材,同时提出应分别用典型层压板静压痕力—凹坑深度曲线最大压痕力Fmax来表征损伤阻抗能性能,用凹坑深度~压缩破坏应变曲线门槛值CAIT(CompressionfailurestrainAfterImpactThreshold)来表征损伤容限性能,同时给出了测试方法建议。

  • 标签: 复合材料结构 损伤阻抗 损伤容限 冲击损伤 飞机结构
  • 简介:基于压气机性能方程推导出一种新压气机级数学模型,并在这一模型基础上用Modelica语言和Dymola编译器建立了计算机仿真模型,编成了压气机系统仿真程序.还描述了压气机仿真程序建模系统和面向对象体系结构,介绍了压气机系统特性分析应用例子,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建立仿真模型能够用来模拟压气机性能.

  • 标签: MODELICA DYMOLA 压气机 建模 仿真方法 航空发动机
  • 简介:本文对卫星姿态控制反作用控制用单组元推进剂供应系统落压特性水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用理论模型模拟了落压过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非常吻合。试验测得过滤器隔离阀摩擦系数是与压力有关,这些组件压降与其入口压力相关关系必须予以考虑,以便获得准确模拟解。在推进剂供应系统落压式工作初始阶段,系统中压力下降速度很快。隔离阀对水击压力波有显著影响,它提高了水击压力波峰值频率。

  • 标签: 姿态控制 反作用控制系统 单组元推进系统 落压 水击
  • 简介:试验评定了液氧/氢旋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水/氮气冷流试验发现液氧出口凹进旋流同轴式喷嘴流动具有自身脉动特征。在2.63.5MPa室压、850500N推力、4.0~8.0混合比条件下进行单喷嘴燃烧室燃烧试验。试验中测量、分析了每种喷嘴燃烧室壁燃烧性能、室压分布及热载荷。结果表明:对于直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主要受蒸发效率所控制;对于旋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主要受混合效率所控制。已发现凹进旋流同轴式喷嘴燃烧室壁热负荷明显地增加了,并且在某些状态下还出现了不稳定燃烧。

  • 标签: 喷嘴 同轴武喷嘴 喷嘴试验
  • 简介:飞机全机地面振动试验是新机研制飞机改型中不可缺少一项重要试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试验系统中飞机支托设备上盖附加质量及激振器动圈附加质量附加刚度对飞机动特性(频率振型)会产生一定影响。介绍了怎样通过工程计算方法消除附加刚度附加质量影响,为共振试验中飞机结构模态试验结果修正提供一种工程处理方法。

  • 标签: 地面振动试验 附加刚度 附加质量 模型修正 飞机
  • 简介:通过实验分析对比研究,探讨了输液管道中液体压力流速变化对管道系统动力特性影响,验证了飞机液压及燃油管系结构动力学分析力学模型计算程序正确性。

  • 标签: 输液管道 振动 动力特性
  • 简介:介绍了高超声速推进装置三种工作模态,总结了高超声速推进装置优缺点,给出了研究重点.

  • 标签: 组合发动机 工作模态
  • 简介:1994年2月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H—Ⅱ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成功预示着日本宇航事业美好发展前景。H—Ⅱ运载火箭将做为日本九十年代到下世纪初主要空间运载系统。它最显著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第一级发动机LE—7第二级发动机LE—5A。这两种发动机均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氧化剂。独特发动机设计特点,使得H—Ⅱ运载火箭跻身于世界航天技术行列中并成为其中佼佼者。LE—7LE—5A是以LE—5发动机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LE—5发动机是完全依靠日本技术研制出第一种低温发动机,并成功地应用在H—Ⅰ运载火箭第二级上。本文着重介绍日本低温发动机研制历史,展示这些发动机独特设计以及研制中所遇到技术问题。

  • 标签: 补燃循环 氢氧发动机
  • 简介:简述了仿真技术内容、分类及其在航空动力系统应用特点;介绍了国外航空动力仿真技术现状发展;调查分析了我国航空动力仿真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航空动力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规划思路建议。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仿真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 简介:Aerojet公司得到俄罗斯登月计划使用已经飞行验证液体火箭发动机后,用现代仪器控制把它改进成可重复使用重复起动发动机,并用热试车验证了这些改进项目。NK—33液氧/煤油发动机是Samara州科学生产企业“TRUD”(现称为N.D.KuznetsovSamara科学技术公司)为苏维埃N—1运载器设计制造。该补燃发动机产生高压(14.54MPa室压)高性能(真空比冲为3246m/s)是西方烃类发动机从来也没有实现过。Aerojet公司引进了36台NK—33发动机、9台NK—43发动机(N.D.KuznetsovSSTC同一发动机在上面级翻版)。NK—33发动机改进后将首先用于KistlerK—1运载器。改进项目有:用电磁阎替换火药起动阀;替换推力混合比控制用机电起动阀;重新设计吹除供给系统;更换涡轮泵起旋主燃烧室点火器固体推进剂;为增加万向节推力矢量控制架而重新设计更换机架。增加阀、火药起动器管路以重新起动发动机,更换设备电缆束。Aerojet对该发动机进行了成功热试车,以验证新部件结构,并开始研究可重复使用Kistler运载器上发动机耐用性。本文描述了对原始俄罗斯发动机改进项目,报道了至今为止试验结果。

  • 标签: NK-33发动机 K-1运载器 重复使用 重复起动
  • 简介:论述了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在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上使用现状,分析了各种组合方案优势特点,着重介绍了RBCC、TBCC应用对飞行器总体性能影响,并提出了两种较优飞行器组合结构方案。

  • 标签: 两相反应 燃烧室 有限速率 EDC PDF 燃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