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在海上地震勘探得到记录上会见到很强鸣震现象,海上纵波地震勘探难以将鸣震压制干扰,海上多波地震勘探采集了4个分量数据,可利用其中P、Z分量压制海上鸣震,在研究前人关于双检波压制海上鸣震方法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实际生产处理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 双检波器 鸣震 压制
  • 简介:上有自喷能力油田采用多管分采成熟技术.南海西部W10-3油田1986年应用双管分采分注开发以来,收到明显效果.但是,海上油气田生产安全环保要求严格.油井管柱上控制工具较多,施工操作复杂,有一定难度.通过对W10-3井修井双管封隔遇卡典型处理实例,介绍双管封隔遇卡后处理方法.并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双管封隔器 遇卡处理 海上油气田 施工
  • 简介:油藏数值模拟并行计算技术虽然正处在研究发展初期,但它是一门有前途技术。在引进9个处理分布存储并行计算上,用自己编写小黑油模型完成了并行试验。对于大中型油藏模拟问题,并行计算效率达到90%以上,9个处理加速比达到8以上,计算速度达到VAX85504倍(或VAX78024倍)以上。分布存储并行机能够适应油藏模拟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发会有相当潜力。

  • 标签: 分布存储并行机 油藏模拟器 并行油藏模拟器 分布存储 并行计算 并行试验
  • 简介:在进行海上多波地震勘探,无论采用拖拽式还是回收重放式作业,由于海流,海底障碍物影响,检波位置及检波X、Y方位都会与设计方位有误差,文中提出利用电缆定位资料和检波X、Y分量能量两种方法估算方位误差,然后通过方位旋转来进行方位误差校正,用后一种方法对南海某地多波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了试验处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 检波器 方位误差 校正 方位旋转
  • 简介:近年来层序地层模拟在盆地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层序地层模拟结果可预测沉积相分布和结构,检验和修正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地层基本控制因素作出评价,文中论述层序地层模拟软件开发原理和方法,详细介绍层序地层模拟流程图,构造沉降模型,沉积作用模型,负载沉降模型和侵蚀作用模型,依照所述内容读者可以开发出自己模拟软件。

  • 标签: 碎屑岩 层序地层 计算机模拟 原理 方法 模拟流程图
  • 简介: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层序地层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陡坡带(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为例,在假定湖平面变化呈-正弦函数曲线,物源供给速率中等,匀速条件下,分别模拟了盆地加速沉降和减速沉降两种过程陆相层序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构造沉降旋回过程控制着一个陆相层序及其体系域发育和形成。

  • 标签: 构造因素 断陷湖盆 陆相层序 影响 机理 计算机模拟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油田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它们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文章简要地介绍崖13-1气田地质特征、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着重叙述气田形成有利条件:崖城组气源丰富,大量生气时间晚、速率高,岩性组合有利于生排烃;主力储气层陵三段砂层属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背斜形态、圈闭面积较大、幅度高;梅山组岩性致密.分布稳定为区域盖层,对气层具岩性—压力双重封闭作用;圈闭形成期早于大量生气期;生储层之间不整合,使运移通道范围、距离短;气田保存条件好。

  • 标签: 崖13-1气田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区域构造
  • 简介:莺歌海盆地南海北部大陆架重要含气盆地,盆地中央沉降速度快且欠压实,局部构造发育,该盆地中央泥拱带浅层气很发育,加之深部热流体影响,导致纵波剖面上出现模糊区和构造形态畸变(同相轴下拉),严重影响了勘探效果,由于转换波传播受气影响远远小于纵波,故在转换波剖面上不存在模糊区,不会出现构造形态畸变,因此,多波地震技术不仅可用于烃类检测,而且可用于构造准确成像,这对气田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 海上气田 构造成像 应用 莺歌海盆地 地震模糊区
  • 简介:孤南垦23断块及三合村地区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胜利油田第一个成功地利用地震“亮点”技术进行浅层气藏滚动勘探开发范例。这两个区块建成投产,既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巨大经济效益,为胜利油田浅层气藏勘探开发、实现在少井条件下开发方案编制提供经验,对其它油田浅层气藏及其它类型气藏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地震“亮点”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开发方案 编制 少井条件 “亮点”识别
  • 简介:自从八十年代初工作站开始投放市场以来,它作为新一代计算以其优良图形性能和快速运算速度受到各行各业用户青睐,由于工作站价廉物美,与原有的大型及巨型机相比具有良好性价比,所以到目前为止,原属大型机市场几乎全被各类工作站生产厂家抢占,随之而来软件开发和应用硬件平台大转移,各类厂商和工作站用户纷纷在工作站上开发各种专用和通用软件,目前运行于工作站平台上应用软件已数不胜数,但工作站界面开发环境却始终不尽人意,成为困扰软件开发人员和影响软件开发周期,开发效益障碍,笔者经四年艰苦努力和探索,在Motif界面开发方面取得突破,研制开发出VMIDT界面生成工具。

  • 标签: Motif界面开发 工作站 地质软件 VMIDT界面生成工具
  • 简介:对比一下铀和钍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一种描绘运移途径和与烃生成运移流体演化手段。铀和钍亲石阿系元素,它们一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物。在还原条件下它们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不活泼。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活泼性指出了富集铀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
  • 简介:渤海新生代构造格局主要受郯庐断裂系和塘沽-蓬莱断裂系控制;渤鲁帚状构造系和黄骅-东濮隐伏断裂系分别对渤海南部和西部构造影响较大.渤海新生代构造演化史与渤海湾盆地陆区类似,但主要断裂活动期和沉降期比陆区晚,导致渤海含油气系统特征有如下特殊性:①发育沙三段和渐新统两套成熟烃源岩,比陆区多发育一套渐新统沙一段-东下段成熟烃源岩;②湖盆萎缩较晚,东营组和上第三系砂体类型和储盖配置优于陆区;③后期构造活动强烈,有利于形成浅层油气聚集;④下第三系普遍存在地层超压现象,对油气成藏作用有重要影响;⑤多期成藏和主要油气藏形成较晚.渤海油气分布特点:①以上部成油组合为主力,中部组合也有较大潜力;②油气富集带以凹陷之间基岩凸起带为主,其次凹陷内部Y字型断裂背斜带;③大油田主要分布于资源量超过5亿t富含油气系统.渤海勘探程度较低,应用复式油气聚集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围绕基岩凸起和Y字型断裂背斜带还可发现可观油气储量.

  • 标签: 渤海 新生代 含油气系统 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 简介:自从PROSPECTOR(Duda,Gaschnig,Hart1979)勘探者专家系统在美国研制成功并找到钼矿后,专家系统技术在地质领域愈来愈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列出一些典型系统,希望对从事专家系统(ES)研制者有所启发。用地质知识库进行井-井地层对比(SAITO,KATSUEI等,日本)系统在输入了倾角测井数据、地震勘探数据和岩相分析资料后,使用地层数据库地层知识进行辅助地层对比。系统可以首先确定标志层,然后进行砂岩对比,预测砂体几

  • 标签: 地质学专家系统 技术进展 地质知识库 沉积盆地分类专家系统
  • 简介:由于70年代中期引入三维地震技术取得成功,使得人们一旦在钻井获得油气后,三维地震测量已成为圈定储层边缘最常用工具。除去三维地下成像技术优于常规二维方法外,该技术运用迅速增长还在于三维测量工作周期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1988年,Geco公司在使两艘地震船作业成为一体,给海上三维地震勘探又新增加了一维。作业这两艘地震船,每艘都装备一对地震源和一对等浮电缆。这种作业模拟了一种使用四个震源测量技术,这四个震源依次点火将信号传向四根等浮电缆,可同时产生12个独有的共中心点(CMP)地下剖面。

  • 标签: 油气勘探 勘探效率 成本 海上三维地震勘探
  • 简介:4D就是加入时间维地震油藏监测技术.在油田内安装一套永久性地震采集系统,反复进行3D地震工作,就可得知油藏随时间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开发方案.预计,4D技术可使采收率达到65%~70%.

  • 标签: 四维 地震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 简介:从有机包裹体及成岩作用研究角度对崖21-1构造油气成藏作了初步分析。崖21-1构造上第三系砂岩储层烃类丰度高,演化程度较高,储层经历两期烃类运聚过程,运聚储层温度在145-165℃,埋深在3100-3600m,时间为上新世-第四纪,油/气源来自梅山组。构造顶部下第三系砂岩储层为含烃水层,少量烃类崖城组烃源岩早期排烃产物。构造顶部砂岩储层可能存在一致密胶结带,此胶结带对向上运移油气起了封堵作用。构造形态及沉积特征形成胶结带主要原因,而成岩胶结作用与油气运移时间导致油气运聚最终与构造顶部浅层无缘。推测在胶结带下方和构造翼部可能形成油气富集。

  • 标签: 储层 成岩作用 有机包裹体 崖21-1构造 成藏 研究
  • 简介:80年代石油工业形势有过繁荣出现过萧条。虽然中后期勘探工作明显萎缩,但大油气田发现率却比较稳定。部分情况简介于下:一、挪威海上重大油气发现挪威海上勘探始于1965年。1969年首次发现油田(Ekofisk)。到1989年6月,有19个油气田投产。挪威大陆架已发现探明可采储量52亿吨油

  • 标签: 80年代 世界 油气勘探 重大油气发现 海上油气田
  • 简介:静校正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有很重要作用,由于常规静校正方法只能处理小静校正量,无法用于转换波资料处理静校正,因而实际处理多使用趋势面静校正方法进行转换波静校正,但该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困难,文中介绍一种人机联作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及其在Focus平台上开发与应用,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以看出该方法处理效果明显。

  • 标签: 人机联作 转换波 静校正 原理 开发 应用
  • 简介: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大型石油地质应用系统-PRES油气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一个子系统。该系统拥有一个6类20多种模型模型库,通过菜单式模型组装完成评价区埋藏史、热史、成熟史、生烃史和排烃史历史模拟,从而进行评价区生油条件定量评价,指出评价区有利生油气区,确定主要生排烃期和生排烃量。通过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在珠江口盆地各坳陷区实际应用,可以看出该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同时可以看出这一盆地模拟系统主要特点。

  • 标签: BAES盆地模拟评价系统 珠江口盆地 应用 模型库 油气资源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