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莺歌海盆地南海北部大陆架重要含气盆地,盆地中央沉降速度快且欠压实,局部构造发育,该盆地中央泥拱带浅层气很发育,加之深部热流体影响,导致纵波剖面上出现模糊区和构造形态畸变(同相轴下拉),严重影响了勘探效果,由于转换波传播受气影响远远小于纵波,故在转换波剖面上不存在模糊区,也不会出现构造形态畸变,因此,多波地震技术不仅可用于烃类检测,而且可用于构造准确成像,这对气田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 海上气田 构造成像 应用 莺歌海盆地 地震模糊区
  • 简介:从有机包裹体成岩作用研究角度对崖21-1构造油气成藏作了初步分析。崖21-1构造上第三系砂岩储层烃类丰度高,演化程度也较高,储层经历了两期烃类运聚过程,运聚时储层温度在145-165℃,埋深在3100-3600m,时间上新世-第四纪,油/气源来自梅山组。构造顶部下第三系砂岩储层含烃水层,少量烃类崖城组烃源岩早期排烃产物。构造顶部砂岩储层中可能存在一致密胶结带,此胶结带对向上运移油气起了封堵作用。构造形态沉积特征形成胶结带主要原因,而成岩胶结作用与油气运移时间导致油气运聚最终与构造顶部浅层无缘。推测在胶结带下方和构造翼部可能形成油气富集。

  • 标签: 储层 成岩作用 有机包裹体 崖21-1构造 成藏 研究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油田,它们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引用“封存箱”概念,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典型富油气凹陷地层超压特征。根据封存箱超压强度顶面埋深特征,将研究区内封存箱划分为5类。各典型凹陷封存箱类型对油气藏纵向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封存箱类型研究有助于从压力条件方面预测油气藏勘探有利层系有利地层。

  • 标签: 南海北部大陆架 封存箱 超压强度 箱顶面埋深 油气纵向分布
  • 简介:利用RV20旋转粘度计和原油渗流流变特性测试装置,对四种脱气原油在不同渗流介质流变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用三种不同测试方法测得原油视粘度明显不同,旋转粘度计测试视粘度最低,毛细管内粘度次之,岩心内渗流时视粘度最高;特别是原油在岩心内渗流时,岩心渗透率越低,原油视粘度越高,并且可能表现出非牛顿特性,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分析认为。原油组分、试验温度、岩心孔隙结构等因素对原油流变性影响最大。为了研究原油流变性,建议采用天然岩心测试原油地下流变性,该测试结果才能更好指导油田开发。

  • 标签: 渗流介质 原油 流变性 实验研究 渗流测试 粘度
  • 简介:张巨河油田张东构造地处大港滩海交接处,海域部分探井少。目前用油藏描述方法计算探明储量,落实程度备受关注。储量落实程度评价一个多因素综合评判问题,而且这些因素还分属不同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应用较为广泛模糊数学方法之一。该方法建立综合评判涉及三个要素,即因素集、评判集和单因素评判,由此所构造模糊评判关系模糊综合评判基础。本文用该方法对张东构造沙二段油藏探明储量落实程度作了尝试评价。

  • 标签: 模糊评判方法 张东构造 油藏 储量 计算 可靠性
  • 简介:对比一下铀和钍地化性质,就可为勘探地质家提供一种描绘运移途径和与烃生成运移流体演化新手段。铀和钍亲石阿系元素,它们一般以低浓度(1-50ppm)出现在沉积物中。在还原条件下它们地化特性相似,两者基本不活泼。但由于所处环境氧化电位升高,铀被氧化成五价,然后又变成六价,而钍仍然不活泼。这样,正如钍/铀比所示,铀相对于钍活泼指出了富集铀孔隙流体通道。干酪根成熟阶段孔隙流体成了富集铀流体。铀显然对富氧有机质(如未成熟干酪

  • 标签: 成岩作用 晚期 地化性质 油气勘探
  • 简介:在探索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中,要系统地研究储层流体系列(天然气、原油、沥青水中有机质)含有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演化与氧化、破坏与保存等储多方面信息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赋存特征。当将它们与形成上述特征地质背景(包括构造史、埋藏史、沉积成岩史、孔隙发育史、油气史)动态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时,发现油气聚集和保存具有明显时间和有效,并进而可以获得盆地油气有效成藏期有效成藏组合有用信息,从而为现实油气勘探服务。

  • 标签: 油气聚集 时间性 有效性 油气保存 储层流体系列 有机地化特征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油藏勘探与开发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依托获得储层砂体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选择、开发储量计算以及ODP方案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
  • 简介:在球坐标系统中,球一点受到挤压力时,在其前方会产生一个向上分量。俯冲板块前方所产生向上分力破坏了岩石圈重力均衡和相均衡,引起地幔底辟和岩石圈下部熔蚀,使地壳减薄,在俯冲板块持续作用下,上述作用反复进行,最终地壳被拱裂张开,形成洋壳化边缘海盆地。俯冲作用所产生张应力可用公式Fui=(h-hi)fsinαcos(β-ωi)θi(1-n)^pij计算。由俯冲产生张应力分布范围可宽达1000-2000km以上。

  • 标签: 球坐标系统 俯冲挤压 弧后拉张 边缘海盆地 形成机制
  • 简介:应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单井剖面.为此,设计了一种自动确定岩技术CLLOG.它是以常规测井资料和关键层岩心资料建立各种岩模式,用来对未取心井段(井)进行判别,绘制出完整而连续剖面,进而确定粒度和岩组合;参考主成份分析曲线自动分层结果,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沉积构造,可大致划分亚相.以A区2井实例,阐述了该技术使用结果,并结合高分辨地层倾角测井沉积构造解释,进行了沉积亚相划分和分析.

  • 标签: 应用 测井资料 自动确定 岩性 新技术 油气勘探
  • 简介:基于Arps递减方程,建立了油气藏递减阶段无因次累积产量与无因次时间关系典型曲线图版,提出了应用典型曲线拟合进行油气藏产量递减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地求得初始递减率D1、递减指数N递减前稳定产量Q1,避免了应用产量进行分析时,产量波动及时间离散对分析结果影响。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提出方法实用有效

  • 标签: 油气藏 产量递减 典型曲线 产量预测
  • 简介:油藏描述技术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田新技术。它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指导,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计算机,定性和定量描述三维空间中油气藏类型、油藏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分布状况等;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各方面的图件,掌握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变化规律,从而对油气藏进行详细准确地描述和较全面地综合评价。这项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物探、测并、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在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中作用,而且为寻找

  • 标签: 油藏描述 技术发展 电缆测井 泥浆录井 岩心分析
  • 简介:番禺4-2构造钻探成功近期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一次重要突破。富生油洼陷、洼陷边缘断层、三角洲前缘相砂泥岩储盖组合、挤压背斜构造和油气运移与圈闭形成时间配置番禺4-2构造成五大要素。在区域研究和含油气系统研究框架,认真分析这些要素有利于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

  • 标签: 番禺4-2油藏 形成条件 勘探意义 富生油洼陷 挤压背斜 NW向断裂
  • 简介:应用层序地层学进行地层研究,在勘探开发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研究陆相地层烃源岩分布,要以二级层序基本单元;研究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储盖组合,要以三级层序基本单元;在勘探程度较高地区(包括开发区)寻找地导圈闭,要以四级更高频层序基本单元。层序地层学主要贡献它能够提供统一、比传统地层单元组更细年代地层单元,从而提高了年代地层对比精度和沉积相预测准确

  • 标签: 预测 勘探目标 层序地层学 珠江口盆地
  • 简介:通过野外观察及物探资料处理和综合解释,以江绍断裂带界将东海北部分出以北扬子准地台区与以南加里东褶皱带;另以丽水—海丰断裂沿海四十米等深线断裂界,划分出地质特征与两侧有异海陆衔接带,东侧又可分为海礁凸起和西湖凹陷两亚区。充分表现出东西分带与南北分块之特征。更多还原

  • 标签: 东海北部 邻区 油气地质 基底 构造区划
  • 简介: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结合前人工作成果,认为南沙群岛油气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由中生代岩浆岩,沉积岩更老变质岩组成,层速度>5km/s,较由K2-E2组成中构造层层速度(约4km/s)大,该区(包括南沙海槽)地壳早期拉张减薄,后期挤压增厚陆壳,在渐新世以前,该基底与北部陆缘连在一起而组成统一华南陆缘。

  • 标签: 南沙群岛 含油气盆地 前新生代基底 北部陆缘
  • 简介: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主要有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类型.探讨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微观、层、层间平面非均质控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以油藏动态资料依据,分析了油层水淹情况、吸水和产液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沉积微相控制储层非均质和油水运动规律;前缘席状砂、河道间远砂坝等沉积区剩余油相对富集,今后调整挖潜主要对象.

  • 标签: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段下亚段 沉积微相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调整挖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