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红树林是潮滩木本植物群落,其光谱和陆生植被极其相似。利用EO-1卫星ALI(advancedlandimager)获取深圳湾区域影像数据,针对处于水分吸收带波段5P和波段5,提出了这两个波段角度指数(angleindex),分别表示为b1.25和b1.65。以b1.25-b1.65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分类特征,采用决策树方法,开展了红树林遥感识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红树林独特滨海湿地特点,使得其像元反射率在波段5P和波段5明显低于陆生植被,从而导致红树林b1.25-b1.65值明显大于陆生植被;通过结合b1.25-b1.65和NDVI分类特征决策树方法,能够对红树林进行有效识别,其错分率和漏分率分别为4.29%和5.11%。因此,具有众多红外波段ALI遥感器在红树林识别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红树林 高级陆地成像仪(ALI) 角度指数 决策树
  • 简介:本研究应用MODIS卫星遥感资料,分析2000—2010年大田县均溪谷地植被净初级生产NPP与NDVI相关性时空变化特征,运用ArcGIS软件对大田县均溪河做不同距离缓冲区分析,结合土地利用状况,研究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aNPP与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ANDVI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NPP随NDVI变化情况。可以看出,ANDVI与aNPP空间分布特征与距河流距离远近有着密切关系,河流不同缓冲区ANDVI与aNPP相关性系值为0.80~0.96。研究区域3年回归模型均通过α=0.01显著性F值相关检测,表明利用NDVI可以有效地对NPP进行实时监测。

  • 标签: MODIS NPP NDVI 均溪谷地 相关性
  • 简介:于2013年9月,在小兴凯湖湖区入湖口、农田排水渠、湖心、主要景观区和人口密集区布设14个采样点,选取10项水质指标,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水质指标进行空间分析及插值,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开流、857农场抽排干和兴凯湖农场31队采样点水质最差,新开口和东北泡子采样点水质最好;水体污染水平空间变异特征明显。人类活动是影响小兴凯湖水质空间变异主要因素,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废物输入湖中氮、磷和有机物是主要污染源,旅游业对该湖水质影响强度逐渐加大。

  • 标签: 水质 污染 空间异质性 小兴凯湖
  • 简介:在城市化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今天,褐色土地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褐色土地再利用面临实际障碍,构建评估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法律法规、经济条件、技术手段、本底条件、管理制度及环境意识6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下障碍特征设计具体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方法考虑不同评估因子及其权重。该评估体系可为城市老工业区工业废弃地开发再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褐色土地 再利用 障碍 层次分析法
  • 简介:总结和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阐明了饲养动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生态经济效应、现有生态种养技术急需克服关键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展望了饲养动物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应用前景。稻田饲养动物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系统水体和土壤环境和提高生物多样性,使整个系统所受的人为干扰减少,自然属性提高。未来稻田种养系统需要加强高位虫害防治和减少生态种养技术需水量,进一步促进种养技术发展最重要是推广和传播问题。

  • 标签: 生态高值 模拟模型 稻鸭共生生态系统 稻鱼共生生态系统 稻蟹共生生态系统 稻泥鳅共生生态系统
  • 简介:以闽江沙溪流域2008—2012年水文站及雨量站实测降水资料为基准数据,利用探测率、击中率、Heidke技巧评分指数、模糊评分、统计参数、降水重心等指标,对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3B42V6和3B42V7两种降水产品进行精度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日尺度上,TRMM数据在多数情况下能比较准确预报降水是否发生,两种TRMM降水数据探测率Pd、集中率FH、Heidke技巧评分指数平均值都超过0.55,3B42V7漏报率和空报率比3B42V6均有所降低;两种TRMM降水数据在不同降水量级预测中精度由好到差依次为小雨、暴雨、大雨、中雨,其中小雨预报精度最好,达到良好水平以上,3B42V7效果更好一点;两种TRMM数据与实测数据一致性都比较好,其中3B42V6数据均方根误差、偏差、相关系数都更小;月尺度上,3B42V6降水数据呈现旱季偏差大、雨季偏差小特征,而3B42V7数据在全年偏差都较小;年尺度上,两种TRMM数据降水重心位置与实测数据降水重心位置十分接近,纬度方向变迁路径一致,TRMM数据空间分布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

  • 标签: 沙溪流域 降水数据 TRMM 3B42V6 TRMM 3B42V7
  • 简介:生物炭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影响较大。通过批次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BC)对3种土壤(草甸土、水稻土和黄壤)吸附菲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土壤以及添加生物炭土壤对菲吸附数据都能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砰为0.9968~0.9765)。生物炭对菲吸附容量(群值)随着制备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吸附菲群值影响程度跟生物炭制备温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700℃下制备生物炭(700BC)对3种土壤吸附菲群值都能显著提高;500℃下制备生物炭(500BC)对有机质含量低黄壤和水稻土群值有显著提高,但对有机质含量高草甸土提高有限;300℃下制备生物炭(300BC)只能显著提高水稻土对菲吸附群值。因此,在用生物炭修复PAHs污染土壤时,生物炭和土壤性质都是需要考虑重要因素。

  • 标签: 生物炭 土壤有机质 吸附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
  • 简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中难点与热点问题。基于《中国沼泽志》中沼泽面积、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气象因子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中国沼泽面积-气候因子之间关系模型;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定量判别气候变化对沼泽面积波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沼泽面积主要因素,可以通过线性模型模拟沼泽面积变化;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正效应,其贡献率约为+17%~+30%;非气候因素导致湿地丧失,对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具有负效应,其贡献率为-82%~-70.1%。

  • 标签: 沼泽面积 气候变化 定量分析 三江平原
  • 简介:以晋江西溪流域为研究区,构建晋江西溪流域暴雨次洪分布式模型,选择3场不同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暴雨过程,模拟研究区在1988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情景下70年代3场次暴雨洪水过程,分析其在1988—2006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情景下洪水响应。研究结果为:1988—2006年晋江西溪流域LUCC最明显特征是林地、耕地减少而园地及建设用地增加;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洪量、洪峰流量增加,而对洪峰滞时及汇流时间影响不显著;相同LUCC对不同场次暴雨洪水过程洪峰流量、洪量影响程度不同,LUCC对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影响受暴雨强度、雨型分布、历时等因素影响。

  • 标签: HEC-HMS模型 LUCC 暴雨过程 洪水响应
  • 简介:金衢盆地连片、集中分布有较厚第四纪古红土。选择汤溪(TX)加积型红土剖面进行了磁学、色度和粒度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上段表土层和均质红土层磁化率高,磁性矿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剖面中段网纹红土层磁化率低,磁性矿物以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如赤铁矿)含量为主;剖面底部黄色网纹化砾石层磁化率低,磁性矿物以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为主。2)色度指标值(a*、b*、L*)偏高说明东部季风区湿热气候条件,不同层位差异说明不同层位具有不同成土环境。3)粒度组成显示有一定风成沉积特征,比较一致,以粉砂为主,但不同土壤层之间存在差异。剖面底部黄色网纹化砾石层可能为干冷早期河流沉积环境;中部网纹红土层反映是暖湿多水而且干湿交替变化频繁沉积环境;上部均质红土层则反映了与现代区域气候相似的沉积环境。

  • 标签: 金衢盆地红土 环境磁学 粒度 色度 环境记录
  • 简介: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据已发表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性控制增温实验[4-6],这限制了对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认识。

  • 标签: 热带生态系统 控制实验 全球变暖 全球平均温度 文献统计分析 DOM
  • 简介: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提取水体方法有很多种,细小水体漏提或误提现象严重,依靠单一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本研究结合现有的方法提出一种新思路:1)基于DEM数据提取河网数据;2)辅以河网缓冲区数据将Landsat8影像1-7波段和全色波段用于多尺度分割,根据形状特征提取线状细小水体;3)假设2.5m分辨率影像提取结果为实际水体,与基于像元MNDWI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总体提取精度提高11.7%,细小水体提取比例从13.3%上升到59.6%,因此本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线状细小水体提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山区细小水体漏提,提高水体提取整体精度。

  • 标签: LANDSAT 8影像 DEM数据 面向对象 形状特征 水体提取
  • 简介:以韩江流域潮安、横山和溪口3个代表性站点1959—2000年日流量数据为基础资料,选取4种边缘分布函数拟合各站点春、夏、秋、冬四季径流距平百分率序列,并利用线性矩法估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4种Copula函数拟合春-夏、夏-秋、秋-冬、冬-春径流距平百分率序列,然后计算出各站点连旱连涝和旱涝交替这2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表明:1)基于Copula函数建立联合分布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季节间连旱连涝和旱涝交替这2类旱涝组合事件发生概率;2)潮安与溪口站夏-秋、秋-冬时段平均每4年发生一次连旱连涝事件,春-夏、冬-春时段发生连旱和先旱后涝概率均在10%左右;横山站秋冬季节平均每1.28年就发生一次连续干旱事件。

  • 标签: 韩江流域 旱涝组合事件 COPULA函数 概率
  • 简介:通过调查和采样,测定了安庆菜子湖退耕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险指数法,评价了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生态危险;对土壤重金属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都低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除Pb之外,土壤其他重金属含量都大于长江流域土壤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累积。随土壤深度增加,不同重金属含量变化存在差异,Mn含量在增加,并在底层富集明显,Zn、Pb、Cr和Cu含量波动变化,Ni含量在减少。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风险等级整体偏低,属轻度污染。酸模(Rumexacetosa)群落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也最高,其次为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群落下土壤,细叶薹草(Carexrigescens)群落下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低。土壤中Cu、Pb、Ni和Zn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农业活动是其主要来源,Cr可能来自自然源,Mn和Ni来源较复杂。

  • 标签: 退耕湿地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污染评价
  • 简介:土地登记制度既是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地籍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物权法重要制度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权益保护意识提高,以及不动产统一登记提出,现今土地登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急需进一步完善。本研究以福州市各类土地登记现状及统一登记相关准备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了以土地为基础统一登记制度优势,根据其存在问题,从统一登记范围、统一法律依据、统一登记机构、数据更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符合本地实际土地统一登记制度设立,并提出了平稳过渡、分阶段实施设想,为下一步不动产统一登记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土地 登记制度 土地统一登记 福州市
  • 简介: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南清澜港4种不同栖息位置红树林软体动物食物来源进行研究,分别为栖息于红树植物枝干和树叶上粗糙滨螺(Littorinascabra)、栖息于沉积物表面的红树拟蟹守螺(Cerithidearhizophorarum)和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microptera),以及栖息于沉积物底内红树蚬(Geloinacoaxans)。根据红树植物树皮、叶片、大型藻类、海草、水体颗粒有机物、土壤表层沉积物和软体动物肌肉δ13C和δ15N值,利用IsoSource统计软件,结合δ13C、δ15N位置图,研究其食物来源。结果显示,实验所选取6种食物源都不是粗糙滨螺主要食物;红树拟蟹守螺和小翼拟蟹守螺主要食物都为大型藻类,食物贡献率分别为44%~80%和80%;红树蚬主要取食沉积物表层凋落红树植物碎屑,树皮和叶片食物贡献率都为26%~50%。红树林软体动物能够根据栖息生境选择适合自己食物,摄食行为与红树林区生境多样性相统一。

  • 标签: 红树林 软体动物 食物组成 稳定同位素
  • 简介:温度和水分对土壤MBN含量影响存在不同结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5℃、35℃)和湿度(25%、50%、75%)条件下,培养35天后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和增量分别为红壤27.51mg·kg^-1、0.63~2.51mg·kg^-1,红黄壤55.53mg·kg^-1、2.09~5.11mg·kg^-1,黄壤76.01mg·kg^-1、3.04-7.64mg·kg^-1和山地草甸土165.17mg·kg^-1、6.23-13.51mg·kg^-1,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P〈0.01),且与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显著相关(P〈0.05);温度对土壤MBN含量影响因海拔而异,增量最大温度区间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湿度对不同海拔土壤MBN增量影响规律一致,均为50%〉25%〉75%(P〈0.01)。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是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差异主要原因,不同海拔土壤MBN含量对温度变化响应规律不同,但对湿度响应规律保持一致,两者均影响土壤MBN含量变化。

  • 标签: 土壤微生物量氮 温度 湿度 海拔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中高纬度地区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增温实验很少见[4-6]。

  • 标签: 控制实验 CO2通量 全球平均温度 森林生态系统 全球变暖 中高纬度
  • 简介:位于青秀山风景区蜡烛湖是南宁市建设"中国水城"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论证蜡烛湖形态及相关设计科学性,根据不同入水口流速、出水口数量、位置和湖泊形态设置了5组实验,运用二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蜡烛湖入水口流速对于改善蜡烛湖整体流场影响不大,无法解决蜡烛湖大面积水体"死水"问题;不同出水口位置和数量对蜡烛湖流场和流速影响较大,其中出水口2、出水口4和出水口5对蜡烛湖流场流速影响最大,能够较好解决蜡烛湖整体流场流速;蜡烛湖岸线形状对于整个湖泊流场有较大影响,优化呈祥岛岸线形态能够改善附近区域静水流场,加快蜡烛湖水流流动;在优化了呈祥岛岸线形态基础上,增设出水口4和出水口5,能够有效解决蜡烛湖原有的大面积流场流速过慢问题,促进了蜡烛湖水流循环。

  • 标签: 景观水体 湿地工程 水动力 数值模拟 蜡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