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典型泥石发育云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典型泥石沟滇北江流域蒋家沟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江流域泥石暴发与该流域邻近的沾益及会泽常规气象站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以及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暴发的次数与夏季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夏季降水和前期的Nino3海表温度(SST)呈显著的负相关;每年泥石发生的次数与首场泥石发生的早晚关系密切,而激发首场泥石的降水量与冬春Nino3SST呈负相关;泥石暴发次数与大雨日数关系密切,而大雨日数与Nino3SST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冬春季Nino3SST对江流域泥石的暴发次数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ENSO与江流域及蒋家沟泥石发生的关联性。分析结果亦表明,Nino31月SST与当年蒋家沟泥石次数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ElNi~no位相年泥石少发而LaNi~na位相年泥石多发。Nino3SST变化最少要超前泥石暴发4个月,因而ENSO可以为云南北部泥石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指标信息,从而有可能利用ENSO冬季信息来预测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滇北)当年夏季泥石活动。

  • 标签: ENSO 降水 泥石流 灾害预测
  • 简介:从气候变化出发,介绍藏东南林芝地区泥石类型、分布及活动特征,确定泥石形成条件和临界指标,揭示林芝地区泥石发育规律。温度和降水波动性变化以及不同水热组合影响林芝地区泥石发育。冰川泥石在温度升高或降雨增大情况下都有可能被激发。日降雨量〈5mm时,主要为温度激发的冰雪消融型泥石;日降雨量5~10mm时,主要为冰川降雨型泥石;日降雨量〉10mm时,为降雨型泥石。冰川泥石在升温条件下发生次数占80%以上,降温条件下约占20%;降雨型泥石在升温条件下发生次数占60%,降温条件下占40%。从激发泥石的规模、次数和灾害大小看,高温多雨年代和低温多雨年代都有利于泥石发生。

  • 标签: 泥石流 气候变化 林芝地区
  • 简介:将GIS技术与中小区域泥石短临预报相结合,建立了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技术的中小区域短临泥石滚动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了凉山州泥石无缝隙的滚动预报,预报间隔为1h,预报时效为3h。模拟预报结果表明:系统可应用于预报业务。

  • 标签: 中小区域 泥石流 预报系统 研制
  • 简介:2010年8月12日晚至15日,四川省因强降雨发生多起泥石灾害。由于应对科学、转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创造了成功避险的四川奇迹。本文将从政府应急管理能力、预警、灾害意识、应急演练等九个方面分析其成功应对原因。

  • 标签: 四川省 山洪泥石流 原因 避险 解析 泥石流灾害
  • 简介:厦门市气象台地面组的达因风向风速仪笔尖由于出水不畅,造成自记迹线经常中断,影响了记录的挑取。如果墨水添加多了,便沿着笔尖流到自记纸上、又顺着纸壁往下滴。用吸水纸吸湿后,自记纸常被搞得墨迹斑斑。地面组的同志和机务科的林坚勇工程师决定用出水流畅的湿度自记塑料笔替代现用的鸭嘴笔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面临三个难题:一是更换的笔须与原来的重量相当,笔尖倾斜角度适当,才有原来笔尖对自记纸那样的压力:

  • 标签: 制作 风向风速仪 自记纸 自记迹线 倾斜角度 笔尖
  • 简介:1993年1月13日,辽宁省喀喇泌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科协召开了学会工作达标和优秀论文表奖会议.第一项内容就是气象学会理事长刘长富介绍工作经验,到会的21个自然科学学会的秘书长们,听得津津有味,无不咋舌赞叹.第二项内容是气象学会秘书长孙立德宣读论文:《喀

  • 标签: 气象学会 宣读论文 喀左县 立德 蒙古族自治县 国际联机检索
  • 简介:基本风压的分析单惠茹(内蒙古气候中心)风压是垂直于气流平面上所受到的风的压强,其单位为千牛顿/平方米,风压在建筑上称风荷载,风荷载直接影响着各种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安全。所以,正确的计算和确定各地不同重现期的风压值,对各项建筑工程的抗风安全...

  • 标签: 内蒙古 风压 数理统计 空气重度 建筑工程 最大风速值
  • 简介:本文利用比较完整的格点资料,采用Gamma分布百分位数的降水量指标系统分析了亚非季风夏季降水变率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区SST的关系。首先根据REOF分析,指出亚非季风区里有五个关键地区,分别为萨赫勒地区、日本南部到中国长江流域、中国华南到印度半岛东部、热带非洲地区和东亚地区。然后利用子波分析等方法对这五个中心地区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降水变率 Gamma分布百分位数 REOF分析 子波分析
  • 简介:云导风反演明显的局限是在晴空无法获取风场。为克服这种局限,提出利用静止卫星红外图像资料反演晴空风场的方法——时间序列差值法,利用LOWTRAN7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应用云导风实验系统CWIS进行晴空导风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NCEP资料低空风场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传统的"云导风"基础上,增加晴空卫星导风,可为卫星遥感资料在台风、梅雨和强对流等天气系统分析预报中的定量应用提供更多的卫星风矢。

  • 标签: 静止卫星红外图像 晴空区导风 时间序列差值法
  • 简介:作者建立了描述在来流水平风场和由于地表热扩散产生的垂向风场联合作用下的风沙发展过程的基本方程。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引起的热扩散对风沙发展过程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给出地表热扩散对风沙中输沙率以及风沙达到充分发展的时间等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热扩散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多场耦合
  • 简介:礼县是个农业县,全县94.64%的作物无灌溉条件。冬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5—52%,占总产50%左右。冬小麦的丰欠直接左右我县粮食产量的高低。长期以来,冬小麦平均产量徘徊在100—120公斤。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冬小麦播种盲目追求季节性,很少考虑气候和品种条件。在海拔较高的地区8月下旬就开始播

  • 标签: 旱地冬小麦 播期试验 冬小麦产量 产量关系 小麦播种面积 灌溉条件
  • 简介: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CEP/NCAR)1948/1949-2012/2013年的逐日再分析资料,从年际变化和季节内演变两种时间尺度分析了冬季乌拉尔阻塞与东亚冬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角度,东亚冬季风综合指数(EAWMII)与冬季乌拉尔阻塞频数显著相关,且两者的线性趋势与周期一致。当乌拉尔阻塞频繁发生时,对流层中层西伯利亚反气旋异常,东亚大槽加深;对流层低层表现为贝加尔湖及东亚沿岸北风显著加强,中亚和东亚大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降低,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加强。乌拉尔阻塞的由强盛到崩溃的过程对应着西伯利亚高压由加强到减弱东移的季节内演变,850hPa风场对应为异常北风由贝加尔湖以北逐渐影响至低纬度菲律宾以东的演变特征。

  • 标签: 乌拉尔山阻塞 东亚冬季风 年际变化 季节内演变
  • 简介:利用天气形势图、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8年5月3日下午武当索道一次雷击事故的天气条件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雷击事故的雷暴天气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的共同作用。同时大气不稳定层结导致大气能量的不断积累是引起此次雷暴天气的直接原因,雷达上主体回波的移动位置与雷暴发生的时间基本吻合.同时武当特殊的地形作用也在此次雷暴天气中有着重要影响。

  • 标签: 雷击事故 气象条件 环流背景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 简介:科技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论文的写法有一定的规范性,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这个题目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广,或过于深奥,不然无从下手。

  • 标签: 小论文 科技 撰写 科学研究 文学作品 咸蛋黄
  • 简介:以无人机为平台的低空遥感是卫星遥感的有力补充,快速获取并批量处理航拍影像,最大程度体现低空遥感数据的高分辨率和高时效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低空遥感的角度,介绍了无人机航拍影像的获取方法,并以渭河西安段无人机航拍影像为数据源,介绍了航拍数据的后期处理及专题图制作。由于无人机航拍获取的数据质量可靠、分辨率高、时效性强,因此在灾害应急、灾情调查、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低空遥感 航片 影像处理
  • 简介:分析了黄河源1960-2000年气候变化特点,对蒸发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植被和冻土的变化,对径流在20世纪90年代后明显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源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明显增加,降水在90年代偏少,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但蒸发变化不大,径流减少的直接原因是降水的减少;在90年代后降水强度的减弱也可能是径流减少的重要原因;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显示植被在90年代后期呈现退化的趋势,冻土在80年代以后表现出的明显的退化趋势,植被冻土的退化可以使得冻结层上水位下移,土壤水向土壤下层的渗漏增加,也会造成径流的减少。

  • 标签: 气候变化 径流 黄河源区 植被 冻土
  • 简介: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扯的目标.通过分析余杭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当前余杭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找出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能力建设、部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想法。

  • 标签: 余杭区 公共气象服务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