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国气象事业战略研究成果提出的“公共气象”理念,通过对公共产品的分析,探讨了公共气象的内涵和公共气象产品的特征,着重提出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构想。

  • 标签: 公共产品 气象事业 研究成果 气象产品 气象服务
  • 简介:为加强气象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宣传应用,充分发挥软科学研究对气象工作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从《2005年度气象软科学研究计划》中择优选取了6个已结题项目,对其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进行提炼后,向读者进行介绍。更多课题和更为详尽的软科学研究成果,请关注政策法规司编辑的2005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文献汇编。

  • 标签: 气象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项目 中国气象局 公共 科学研究计划
  • 简介:区域气候模拟温市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十多年,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给许多国家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能否预测气候的这些异常变化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

  • 标签: 区域气候模拟 气候变化 气候灾害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
  • 简介:本文针对新时期履行好气象公共服务职能的问题,通过分析作为政府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职能内涵、包括的内容以及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提出了气象公共服务职能的内涵、包括的内容以及实现气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这对气象部门履行好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气象部门 服务职能 公共服务
  • 简介:安全和健康所涉及到的天气问题,超越了与交通、强风暴和能源和空气质量相关的传统天气问题。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严重干扰了大气的化学成分。而大气化学成分的改变对城市、地区和全球的空气质量,以及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公共健康 安全 空气质量 化学成分 痕量气体 人类活动
  • 简介:按照国家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利用甘肃省酒泉区域6个测风塔不同高度层的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区域的各种风能参数,并给出了该区域风能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划分,除2号地区属于风能较丰富区以外,其他测风塔对应的区域属于风能丰富区。文章给出了酒泉地区有效风功率密度空间分布图,对进一步了解、应用甘肃酒泉区域的风能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酒泉区域 测风塔 风能参数
  • 简介:当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独具中国特色的决策气象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专项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专业气象服务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到“十二五”末期,实现气象部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明显增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气象服务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决策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效益世界领先,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达到世界同期先进水平。

  • 标签: 气象服务系统 决策气象服务 专业气象服务 世界前列 社会管理职能 公众气象服务
  • 简介:本文根据车贝雪夫展开系数的物理意义.结合物理量诊断分析,归纳出用环境背景场预报暴雨的概念模式,对环境背景场的描述客观、定量、自动化,同时给出了1993年试报结果.

  • 标签: 车贝雪夫展开系数 物理诊断 暴雨概念模式
  • 简介:利用1968~2007年共40年的福州区域9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福州区域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论是08时、14时、20时,还是日平均能见度,平潭站均最小;08时平均能见度罗源最大,14时、20时、日平均能见度永秦最大。(2)40年来,除永泰站外,其余各站全天候能见度和霾雾天气能见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趋势趋缓,霾雾天气能见度的下降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度。(3)前20年,福州区域各站08时能见度主要集中在6级、7级和8级;后20年,6级能见度出现概率明显上升,8级能见度的出现概率明显减少,3级以下能见度(〈1Km)的出现概率有所减少。(4)全天候能见度的年变化为单峰型,能见度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3月或4月,峰值出现在7月;雾霾天气能见度的年变化与全天候能见度的年变化相类似,但其变化幅度小于全天候能见度。

  • 标签: 能见度 雾霾天气 变化特征
  • 简介: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力求在准确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向全体社会成员均等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并在把握公共气象服务的含义及特征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不均等的现状与原因,进而提出了逐步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措施。

  • 标签: 气象服务 公共服务 社会矛盾 公共产品 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
  • 简介: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扯的目标.通过分析余杭区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当前余杭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找出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能力建设、部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想法。

  • 标签: 余杭区 公共气象服务 思考
  • 简介:201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余杭区气象局正式揭牌运行。围绕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通过分析余杭区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当前余杭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现状,探讨其发展的机遇,找出差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能力建设、部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几点想法。

  • 标签: 余杭区 公共气象服务 思考
  • 简介:采用一个基于流体静力平衡的动力学诊断模式对大亚湾核电站厂址区域的气象场进行实际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流场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数值实验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局地环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模拟气象场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多源模式计算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干湿沉积量。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很好地反映在海陆风和山谷风环流及排牙山影响下大气参数的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

  • 标签: 气象场 中尺度 海陆风 热力作用 下垫面 时空分布
  • 简介:截至11月底,自治区气象局已建成区域自动气象站509个,单要素站44个、两要素站385个、四要素站以上站80个。通过区域自动站网建设,使自治区地面气象观测能力明显提升,在2007年汛期服务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气象保障服务中,全部区域自动站实行5分钟加密观测,提供了大量的实时气象观测数据,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站网建设 气象保障服务 气象观测数据 自动气象站 自治区 观测能力
  • 简介:为保障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及时解决区域自动气象站出现的故障,加强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总结在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中的经验,提出合理便捷的解决方法,提出日常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区域自动气象站 故障处理 日常维护
  • 简介: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软实力的重要价值,以及具有的超强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说明了新世纪新形势下气象工作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福祉安康的重要作用,以及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所限,目前气象服务与社会经济生活、党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存在的巨大差距,加强气象软实力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特别对气象服务理念、气象文化、凝聚力、运行机制、管理水平和社会信任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引用一些具体事例说明加强气象软实力建设,对于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效果的重大意义。

  • 标签: 气象工作 公共服务 社会经济生活 人民群众 经济全球化
  • 简介:阐述了“气象热点”栏目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气象热点”编写从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创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气象热点”需要专业知识与文学创意相结合,总结提出了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文学修养,保持高度的服务敏感性,才能不断提高“气象热点”编写水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标签: 气象热点 编写 探讨
  • 简介:阐述了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即: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基本公共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存在较多问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差较大。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我国气象 服务现状 气象服务
  • 简介:气象服务是现代气象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不同,它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预报预测业务和综合观测业务所关注的是人们生存的大气空间,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而气象服务的对象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用户,服务对象有不同的需求,也受不同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从业务技术角度来看,气象服务属于自然科学领域范畴。

  • 标签: 气象服务 机制创新 气象业务 体制 综合观测 预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