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生态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入侵生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现有建模工具中,MaxEnt是最流行运用最广泛生态位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基于MaxEnt模型默认参数构建模型时,模型倾向于过度拟合,并非一定为最佳模型,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分布点较少物种。【方法】以茶翅蝽例,通过设置不同特征参数、调控倍频以及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分别构建茶翅蝽本土模型,然后将其转入入侵地来验证比较模型,通过检测模型预测物种对环境因子响应曲线、潜在分布在生态空间中生态位映射以及潜在分布空间差异性,探讨3种参数设置对MaxEnt模型模拟物种分布生态位影响。【结果】在茶翅蝽案例分析中,特征参数设置对MaxEnt模型所模拟潜在分布生态位影响最大,调控倍频影响次之,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影响最小。与其他特征相比,基于特征HT模型其响应曲线较为曲折;随着调控倍频增加,响应曲线变得圆滑。【结论】在构建MaxEnt模型时,需要从生态空间中考虑物种生态需求,分析模型参数对预测物种分布生态位可能造成影响

  • 标签: 生态位模型 MaxEnt模型 特征参数 调控倍频 背景拟不存在点数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外来人侵生物危害日益加重。我国针对当前各类重大外来生物的人侵,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3个层面,部署一系列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揭示人侵生物的人侵特性人侵机理,以及人侵植物与脆弱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研发了重大新发农业人侵物种风险评估及防控技术,建立了生物威胁数据库生物人侵突发事件可视化智能决策支持平台,以及重大人侵动植物治理模式技术体系;建立了主要人侵生物标本资源库。今后应以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为主要目标,开展人侵扩散与成灾机制、早期预防预警、快速检测监测、识别追踪溯源、点面拦截狙击、区域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 标签: 外来入侵生物 预防 控制 科技项目 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可以为保护云龙湖水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7年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1/16m2彼得逊采泥器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同时利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水样,每年5月10月各采样一次,共采样10次。利用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选择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水质评价,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CCA)得出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结果】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3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年际波动不大。云龙湖水质多年处于轻污染到中污染水平之间。优势物种中水丝蚓属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浓度,摇蚊幼虫主要影响因子高锰酸盐指数。【结论】云龙湖水体有富营养化风险,应对云龙湖大型底栖动物保护水质改善给予足够重视。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云龙湖 徐州 多样性指数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补充营养对周氏啮小蜂海南本土地理种群北京地理种群生物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设置不同营养(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水、空白)分别饲喂周氏啮小蜂,统计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寿命。【结果】2个地理种群周氏啮小蜂羽化后不久即可进行交配,补充10%蜂蜜、10%蔗糖、10%葡萄糖能显著提高2个地理种群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蜂寿命,补充不同营养对两个地理种群雌雄比、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饲喂10%蜂蜜海南地理种群寄生率最高(84.60%),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羽化率最高(97.47%),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出蜂量最高(60.03头),饲喂10%葡萄糖海南地理种群雌、雄蜂寿命均为最高,分别为9.138.53d。营养地理种群交互作用对周氏啮小蜂雄蜂寄生率、羽化率、出蜂量、雌雄比、雌雄蜂寿命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周氏啮小蜂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结论】补充营养可不同程度促进周氏啮小蜂生殖力、寿命及寄生率,对寄生蜂繁育利用其进行生物防治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周氏啮小蜂 椰子织蛾 营养 地理种群 生物学
  • 简介:【目的】外来植物黄顶菊对生态环境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了解黄顶菊与3种不同本地植物种植生长对丛生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造成影响,可以从土壤微生物角度进一步解释黄顶菊入侵机制。【方法】通过同质园小区试验模拟黄顶菊入侵生态进程,以黄顶菊3种本地植物狗尾草、藜、黄香草木樨研究对象,采用AM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黄顶菊与3种本地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对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结果】(1)黄顶菊根际土壤聚集AM真菌种类与其伴生本地植物种类有关:黄顶菊与狗尾草混种处理中优势种网状球囊霉根内球囊霉,而黄顶菊分别与藜、草木樨混种处理中优势种均为网状球囊霉、根内球囊霉缩球囊霉;(2)黄顶菊分别与狗尾草黄香草木樨混种处理中AM真菌种类既高于本地单种处理,也高于黄顶菊单种处理,说明随着黄顶菊入侵地上植物多样性改变,AM真菌种类也发生改变;(3)与3种本地植物单种相比,黄顶菊各混种处理黄顶菊单种处理中黄顶菊根际土壤根内球囊霉重要值均增加,表明黄顶菊入侵有利于根内球囊霉生长发育。【结论】黄顶菊入侵改变了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AM真菌改变既与本地植物种类有关,也与入侵程度有关。

  • 标签: 黄顶菊 丛枝菌根真菌 竞争 多样性
  • 简介:【目的】明确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对棉田物种结构生物多样性影响,以期选择合适生育期调查方法开展转基因棉花安全性研究。【方法】于20162017年,选择2个新型转基因棉花(GGK2,N15-5)及其亲本(K312,J14)材料,使用3种调查方法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1)在整个生育期每7d调查一次(5月上旬—9月中下旬);(2)主要生育期调查(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3)6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3个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调查。计算出不同调查方法下棉田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结果】3种方法对物种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影响最大,第1种方法数值最大,第3种方法数值最小。2016年,转抗除草剂基因棉田(GGK2)与其亲本(K312)相比,3种调查方法得到物种个体总数在节肢动物群落害虫亚群落差异显著,其他指数无差异。此外,2016年与2017年相比,相同棉田中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生育期调查方法仅对物种个体总数物种丰富度有影响,而对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无显著影响。因此,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中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生育期开展调查。

  • 标签: 转基因棉田 全生育期 关键生育期 棉铃虫 节肢动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目的】葡萄穴粉虱是近年来人侵新疆吐鲁番地区一种新害虫,明确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情况,可为防治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观察和田间调查,了解葡萄穴粉虱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葡萄穴粉虱属过渐变态。成虫复眼红棕色,翅膀表面覆盖白色蜡粉。卵倒锥形。若虫共4龄,扁椭圆形,体缘有蜡丝,末龄若虫在体壳内化蛹。4龄若虫(拟蛹)有半透明黑色2型,越冬型4龄若虫(拟蛹)黑色且有金属光泽。该虫在吐鲁番1年发生3~4代。越冬代成虫于4月上中旬破蛹羽化,开始在葡萄园危害,5月中旬第1代若虫孵化,5月下旬孵化高峰;6月中旬2代若虫开始孵化,6月下旬一7月初孵化高峰,世代重叠严重,10月中下旬之后以越冬代蛹在枯叶枯枝上越冬。除为害葡萄外,葡萄穴粉虱还危害五叶地锦葡萄科植物。【结论】在葡萄冬季埋土前或春季上架时,清除枯枝落叶可以大量减少越冬虫源,减轻防治压力。5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关键时期。在重点开展葡萄园防治同时,应加强对五叶地锦园林植物防治。

  • 标签: 葡萄穴粉虱 形态学 生物学 特性 新疆
  • 简介:【目的】生物杀虫剂及天敌昆虫应用是绿色防控发展方向,但有关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安全性尚不明确。研究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昆虫影响可以为更好地协调使用生物杀虫剂天敌昆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药膜法滤纸膜片法测定5种生物杀虫剂(苦参碱、桉油精、鱼藤酮、除虫菊素、橄榄鲨)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对4种天敌昆虫(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致死率。【结果】除虫菊素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大,致死率均达到100%;鱼藤酮对丽蚜小蜂、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影响均较大,致死率在98.65%以上;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均小于30%;苦参碱对丽蚜小蜂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56%15.91%;桉油精对巴氏新小绥螨影响最大,致死率达100%,对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影响较小,致死率分别为15.91%6.67%。【结论】这5种生物杀虫剂中,橄榄鲨对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桉油精对东亚小花蝽、食蚜瘿蚊安全,苦参碱对食蚜瘿蚊、巴氏新小绥螨安全,鱼藤酮对东亚小花蝽安全,除虫菊素对食蚜瘿蚊安全。

  • 标签: 生物杀虫剂 天敌昆虫 安全性评价 致死率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发展,生物入侵危害日趋严重(Painietal.,2016)。生物入侵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主要问题科学研究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国家之一(万方浩,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不同物种入侵提供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 标签: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 简介:生物安全学报》(原《华东昆虫学报》)是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与福建省昆虫学会共同主办面向生物安全科学国际前沿中英文学术杂志,于2010年更名,在国内外出版发行,征稿要求(简介)如下:1.主要登载有关生物入侵、农业转基因生物、农用化学品、新技术带来生物安全科学问题原始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及研究简报。2.论文内容力求充实,文字精练流畅,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文基本要素齐全,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 标签: 生物安全 征稿简则 学报 农业转基因生物 植物保护学会 研究论文
  • 简介:【目的】探讨外源基因导入对玉米叶片物理性状影响,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转基因玉米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种植大北农转基因(转CryAbepsps基因)大北农(对照)、IE09S034转基因(转CryIE基因)IE09S034(对照)、808-双抗-12-5转基因(转CryAb/cry2AjGloevo-epsps基因)808瑞丰-1(对照)3对玉米品种,室内测定不同时期(苗期、穂期花粒期)各品种叶片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茸毛密度、维管束埋深及Si、K、Ca、S、PCl含量。【结果】转基因玉米叶片中蜡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维管束埋深较对应常规亲本品种大,而叶片茸毛密度则较对应常规亲本品种小。其中,穗期大北农、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蜡质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7.95%、48.30%39.31%;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维管束埋深分别较对照高13.70%9.21%,花粒期分别高10.81%14.47%;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8.11%13.13%,花粒期分别高16.62%14.61%;大北农、IE09S034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花粒期叶片茸毛密度分别较对照低17.70%、17.43%17.78%。3个品种转基因玉米叶表面元素含量均大于相应对照。其中,与常规亲本相比,穗期大北农转基因品种叶片中CaS含量分别高64.71%61.18%,IE09S034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PCl含量分别高110.26%、16.67%、44.44%、46.32%20.00%,808-双抗-12-5转基因品种叶片中Si、Ca、SP含量分别高34.78%、50.52%、115.47%20.41%。【结论】外源基因导入会诱导玉米叶片相关物理性状改变。

  • 标签: 转基因玉米 叶片 物理性状 元素含量
  • 简介:【目的】小瓜虫病是澳洲龙纹斑苗种阶段危害巨大寄生虫病。探究小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器官上分布及其影响可以丰富小瓜虫致病性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渔业生产中小瓜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光镜及扫描电镜技术确定病原,并观察小瓜虫在澳洲龙纹斑鳃丝、鳃小片及鳃盖上分布情况及这些器官变化情况。【结果】小瓜虫侵染澳洲龙纹斑鳃器官后,分布在鳃丝、鳃小片及鳃盖表面,上皮细胞之下及鳃小片之间,或是包裹在黏液细胞里,但侵染后期在鳃丝及鳃小片上数量明显少于鳃盖。侵染后期,鳃丝、鳃小片及鳃盖出现一定程度膨胀变形,黏液细胞分泌增多,鳃小片末端膨大变形甚至黏连融合,顶端充血呈球状或棒状。【结论】对于鳃部而言,侵染后期小瓜虫主要分布在澳洲龙纹斑鳃盖上。小瓜虫主要通过侵染引发澳洲龙纹斑鳃部器官变形膨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造成血液循环受阻、渗透压调节失衡,最终导致鱼体缺氧死亡。

  • 标签: 小瓜虫 澳洲龙纹斑 鳃盖 扫描电镜
  • 简介:植物凋落物是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主要生命物质能量来源,其类型、组成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直接决定土壤有机质品质。对植物凋落物类型、品质、物理性质、层效应和激发效应以及根际碳淀积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关系进行了总结,可为研究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质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指出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变化研究。

  • 标签: 植物凋落物 土壤有机质分解 层效应 激发效应 根际碳淀积
  • 简介: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生物安全级别最高防护实验室,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科学研究重要技术平台,也是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外界环境不受污染防护屏障。近年来,强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烈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散。世界各国满足应急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及提升生物国防实力重大需求,纷纷开始加紧建设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阐述世界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历程与等级划分,各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进展与成果以及我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国产化四级模式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科技进展,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建设 分级 科技进展
  • 简介:2018年7月,本刊参加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组织"2018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遴选活动",荣获"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 标签: 科技期刊 高校 中国 生物安全 学报
  • 简介:【目的】国际航行船舶可携带多种植物疫情,造成有害生物入侵。分析进境近海小型国际航行船舶携带有害生物疫情,能够为对该类船舶开展针对性检疫查验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州口岸进境小型国际航行船舶概况、食品舱卫生状况携带有害生物种类、来源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2015—2016年调查3193艘次船舶,共截获有害生物686种次,其中87.5%是昆虫类,截获比例最高时期6—8月,55.9%有害生物在干货类食品中截获,食品舱卫生差船舶中有害生物检出比率36.1%。【结论】进境近海小型国际航行携带有害生物情况严重,有害生物发生具明显季节性,食品舱卫生状况与有害生物携带风险密切相关,应采取有效检疫措施。

  • 标签: 近海小型国际航行船舶 船舶检疫 有害生物 调查 食品卫生
  • 简介: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全球恶性入侵害虫,2008年传入我国,目前已有13个省区报道其为害,2009年在云南省被发现,截至2013年3月,云南省共8个州(市)10个县(市)已有分布。扶桑绵粉蚧寄主范围广,危害性大,适应性强。同时,云南省花卉、蔬菜调运及进出口贸易频繁,加之气候类型丰富、水热条件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优势,有利于扶桑绵粉蚧入侵、定殖与扩散,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目前,关于云南省扶桑绵粉蚧研究仍然缺乏,现就扶桑绵粉蚧在云南发生现状、潜在风险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该虫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危害 潜在风险 防治措施
  • 简介: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专家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本文简要介绍工作组围绕该入侵杂草在生态异质性条件下种群扩展与灾变过程预警监测、阻截防控带建设、替代控制与选择性除草剂协同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服务于中国云南经济国境线、绿色国境线生态国境线发挥建设性作用。

  • 标签: 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 简介:【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细菌性病害,培育抗性品种是治理该病害重要途径。因此,明确云南水稻材料对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可以为该病害防治与监测、水稻栽培合理布局良好抗性资源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剪叶接种法测定云南稻区30个品种对7个不同致病型白叶枯病菌抗性。【结果】在供试30个云南水稻品种中,2个品种(玉粳16JS42糯稻)对7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均表现为抗性;15个品种对7个致病型菌株均表现感病;对HEN11、SCYC-6、YN7、YN11、FUJ、YN241PX0997个致病型菌株表现抗性水稻品种分别占26.67%、16.67%、23.33%、13.33%、6.67%、10.00%20.00%。此外,区试材料抗性比例高于主栽品种,地方稻未发现抗性品种。【结论】现在生产上大部分水稻品种对优势致病型病原菌入侵抵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针对云南地区优势致病小种FUJ筛选得到2个抗性品种:玉粳16JS42糯稻。

  • 标签: 水稻种质 云南 水稻白叶枯病 抗性评价
  • 简介:【目的】二化螟是水稻重要害虫之一,钙黏蛋白(cadherin,CAD)是一类重要Bt杀虫蛋白受体,在获得二化螟钙黏蛋白基因(CsCAD1)基础上,明确CsCAD1蛋白与Cry1AcCry2Aa蛋白结合能力。【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CsCAD1基因片段,将构建pET-28a-(+)-CsCAD1重组质粒转入原核表达菌株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柱亲和纯化后SDS-PAGE电泳检测,利用westernblotligandblot技术分析其与Cry1AcCry2Aa蛋白结合能力。【结果】重组载体可在表达菌株BL21中表达一个约44ku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该蛋白条带单一,且纯度较好。Ni柱亲和层析纯化该目的蛋白后进行Ligandblot分析,结果显示CsCAD1重组蛋白可以与Cry1AcCry2Aa蛋白结合。【结论】CsCAD1蛋白可以与Cry1AcCry2Aa蛋白结合,是潜在Cry蛋白受体,所得结果有助于阐明Cry1AcCry2Aa蛋白对二化螟作用机制。

  • 标签: 二化螟 钙黏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