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泛发性体癣临床较少见,在临床中诊治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职员。因腹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渐扩大30余天入院就诊。

  • 标签: 体癣 泛发性 伊曲康唑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因患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塞,长期服药致胃黏膜损伤,同时合并糖尿病,引发胃部真菌感染,经口服伊康唑200mg,2次/d,治疗3周后痊愈。

  • 标签: 胃部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简介:目的:概述国产伊康唑(商品名“美扶”)在国内10a的应用情况,为其在国内临床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检索复习10a来国产伊康唑在国内应用的各类文章。结果共计检索筛选获得48篇文献,手足体股癣10篇,共计治疗手足癣451例,总有效率为90.91℅;花斑癣6篇,共治疗340例,总有效率为92.94℅;糠秕孢子菌毛囊炎5篇,共治疗238例,单疗程单用国产伊康唑总有效率为71.05℅;头癣2篇,总有效率为80.00℅;甲真菌病6篇,治疗指甲甲真菌病患者2疗程法总治愈率为78.95℅(135例/171例),3疗程法治愈率为82.60℅(19例/23例),治疗趾甲真菌病患者总治愈率为79.94℅(275例/344例);生殖器念珠菌病21篇,共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2260例,总治愈率为94.32℅,有效率为97.27℅,男性念珠菌病409例,总痊愈率75.04℅;头皮脂溢性皮炎2篇,总痊愈率为81.18℅(69例/85例);小儿皮肤真菌病1篇,痊愈率68.2℅(30例/44例);真菌性眼炎1篇,56例患者全部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次为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可逆性肝酶升高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5℅。结论国产伊康唑在多种真菌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伊曲康唑 真菌感染 有效率
  • 简介:本组于2000年3月~2005年6月对128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口服伊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2个月~45年。其中指甲真菌感染者32例(病甲48个),趾甲真菌感染者72例(病甲377个),指甲、趾甲均真菌感染者24例(病指甲35个,病趾甲103个)。近端甲下真菌病37例,远端甲下真菌病61例,白色甲下真菌病30例。其中32例伴有手癣,67例伴发足癣,19例伴发甲沟炎,2例伴有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均可见菌丝及孢子。

  • 标签: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真菌常通过皮肤的微小外伤侵入,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的暴露部位。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或结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最近我们用伊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舍林抗新生隐球菌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mg/mL氟康唑、10mg/mL舍林、20mg/mL舍林、10mg/mL氟康唑联用10mg/mL舍林以及10mg/mL氟康唑联用20mg/mL舍林组。通过体外药敏试验及BALBc小鼠新生隐球菌动物探讨各组间抗隐球菌效果的差异。结果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舍林可有效降低新生隐球菌菌落数,当与氟康唑联用时抑菌效果更显著。动物实验发现2种浓度的舍林都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实验早期脑、肺组织的新生隐球菌菌落数,但在实验后期,低浓度的舍林对感染小鼠脑组织失去抑菌作用。脑、肺组织中,舍林治疗对新生隐球菌的抗菌效果均不如氟康唑。舍林与氟康唑联合用药对新生隐球菌模型小鼠肺组织的抗菌效果强于单用舍林或氟康唑。结论舍林具有抗新生隐球菌的作用,当与氟康唑联合用药时可起到协同作用。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舍曲林 体外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肺曲霉感染分为侵袭性曲霉病、半侵袭性曲霉病(包括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过敏性肺炎)、过敏性曲霉病和曲霉球等4型。肺曲霉球是寄生型的肺曲霉感染,大多寄生在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慢性肺脓肿、肺癌等的空洞或空腔内。

  • 标签: 伊曲康唑 肺曲霉球 病例报告
  • 简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类暗褐色或黑色物质,在真菌主要存在于细胞壁,与真菌的形态和毒力密切相关,具有增强真菌在逆环境中的存活力、抵抗宿主免疫攻击和耐受抗真菌药物等作用。随着临床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对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增多,探讨真菌黑与其抗药性关系将为阐明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为开发新型的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本文重点从真菌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类致病真菌抗药性方面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真菌黑素 抗药性 致病性真菌
  • 简介:高抗黄化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是以自育株系材料T7969F2-19-1-1-3为母本、T4078F2-3-3-3为父本,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选育的杂交一代粉红大果型番茄品种。母本T7969F2-19-1-1-3系从以色列引进的耐贮运番茄品种NEMOTAMMI(F1)与抗叶霉病粉红株系材料T9179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9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4078F2-3-3-3系从荷兰引进的抗TYLCVD番茄品种奇诺亚(F1)与粉红株系材料T9178杂交分离后代中,经连续8代单株选择而成。该品种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对浙粉702的农艺学、产量、品质和抗病等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浙粉702品质优良,早熟,丰产,高抗番茄黄化叶病毒病和枯萎病,抗叶霉病和番茄花叶病毒病,适合我国喜食粉果地区种植,平均产量可达73.83t/hm2。

  • 标签: 番茄 浙粉702 叶霉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品种 分子标记
  • 简介:目的评价1%氟马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非劣效临床试验,每天1次外用,疗程4周。结果主要疗效4周时的总有效率氟马唑组为71.43%,联苯苄唑组为64.81%(P=0.190)。在6周时(停药后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71.60%(P=0.018);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6.16%和77.50%(P=0.04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43%和91.58%(P=0.504)。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氟马唑组2.44%,联苯苄唑组2.46%(P=1.000),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皮肤刺激。结论1%氟马唑乳膏治疗足癣有效安全,4周时总疗效非劣效于1%联苯苄唑乳膏,但在6周时总疗效优于1%联苯苄唑乳膏,主要体现在真菌学疗效方面。

  • 标签: 氟曲马唑 联苯苄唑 足癣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评价氟马唑对足癣分离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联苯苄唑相比。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M-38A2(皮肤癣菌)和M27-A3(酵母菌)微量液基稀释法对病原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氟马唑对红色毛癣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031~2μg/mL,MIC50为0.5μg/mL,MIC90为1μg/mL,GM值为0.637μg/mL;联苯苄唑分别为0.031~16μg/mL,0.25μg/mL,2μg/mL,0.634μg/mL;两药对红色毛癣菌MICG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4)。氟马唑对趾(指)间毛癣菌MIC范围为0.031~1μg/mL,MIC50为0.031μg/mL,MIC90为0.5μg/mL,GM值为0.17μg/mL;联苯苄唑分别为0.125~16μg/mL,1μg/mL,2μg/mL,1.886μg/mL;两药对趾(指)间毛癣菌MICGM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酵母菌菌株数偏少,但研究结果显示两药对念珠菌属和毛孢子菌属MICGM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和P=0.031)。结论氟马唑对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与联苯苄唑相似,但对趾(指)间毛癣菌、念珠菌属和毛孢子菌属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联苯苄唑。

  • 标签: 氟曲马唑 联苯苄唑 皮肤癣菌 酵母菌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康唑和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有效安全,目前已成为孢子丝菌病治疗指南中的推荐用药[1].但少数患者单用伊康唑或特比萘芬不能有效控制病情,研究显示两药分别联合碘化钾溶液或两药联合治疗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显示疗效增强2-6].最近,我们诊治1例由球形孢子丝菌引起的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采用特比萘芬联合伊康唑治疗失败,之后经特比萘芬联合碘化钾溶液治疗才获得痊愈.鉴于该病例治疗过程的特殊性,我们对其分离菌株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
  • 简介:康唑口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在2009年3~9月,采用伊康唑口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治疗33例泛发性体癣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泛发性体癣 伊曲康唑 联合治疗
  • 简介:用0.15%秋水仙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 标签: 卷丹 多倍体 秋水仙素 染色体 嵌合体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实验考察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经黄芩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被膜,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素 氟康唑 生物被膜
  • 简介:目的探讨Fonsecaeamonophora黑的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方法通过化学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等明确F.monophora黑的理化性质;通过比对F.monophora菌株在基础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L-DOPAPDA培养基)和含黑抑制剂培养基(DOPA黑抑制剂培养基、DHN黑抑制剂培养基)的菌落生长情况,采用BioTek酶标仪EON定量分析其黑合成,以明确F.monophora的黑合成途径。结果F.monophora黑与合成L-DOPA黑的理化性质相似;菌株在含L-DOPA培养基较PDA培养基产生更多的黑,且在含DOPA黑抑制剂叠氮化钠及DHN黑抑制剂苯肽、三环唑培养基中其黑合成均明显降低。结论F.monophora黑主要为LDOPA黑,可能共同存在DOPA黑和DHN黑合成途径。

  • 标签: Fonsecaea monophora 黑素 理化性质 合成途径
  • 简介:目的探讨立康唑与卡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在给予同等剂量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使用卡泊芬净进行治疗,观察组32例使用立康唑进行治疗;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特征,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感染症状主要包括体温高、脉搏异常、咽喉肿痛、咳嗽咯痰、精神异常、肺部阴影并存在啰音等;感染部位以创面感染为主;引发感染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55.93%和20.3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38%和8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结论对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卡泊芬净与立康唑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严重烧伤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首次报道立康唑成功治疗1例红色毛癣菌引起的顽固性面部Majocchi肉芽肿,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真菌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并总结英文报道病例。方法患者男,50岁,因面部浸润性红斑溃疡5a就诊,取患处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真菌学检查、药物敏感试验及PCR检测。结果诊断:红色毛癣菌致面部Majocchi肉芽肿。治疗:立康唑静脉治疗2周改立康唑片剂口服,治疗4个月后患者原有皮损基本消退,真菌学阴性,无不良反应。结论Majocchi肉芽肿临床罕见,复杂难治,疗程长,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首次应用立康唑成功治疗顽固性Majocchi肉芽肿,为临床治疗难治性Majocchi肉芽肿提供新的诊疗经验。

  • 标签: Majocchi肉芽肿 红色毛癣菌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研究大蒜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大蒜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细胞黏附的影响;血清芽管计数法评价大蒜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结果低浓度(4μg/mL)和高浓度(64μg/mL)大蒜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23.0±1.1)%和(95.6±0.3)%;32μg/mL大蒜对早期(0h)、中期(12h)及成熟期(48h)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88.5±0.5)%、(63.3±0.8)%和(52.3±1.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蒜(4~32μg/mL)对培养30min、60min、90min、120min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空白对照组芽管形成率为(91.2±1.6)%,64μg/mL大蒜组为(2.2±1.2)%。结论大蒜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大蒜素 白念珠菌 生物膜
  • 简介:维生E是人和动物必需维生.本文以20份向日葵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通过对维生E含量、含油率、皮壳率以及百粒重的测定及统计分析,试图了解向日葵种质资源中维生E含量变异及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在20份向日葵种质资源中,油葵的维生E含量和含油率明显高于食葵;含油率与维生E含量在0.01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百粒重在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皮壳率在0.01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初步评价,发现3份富含天然维生E的向日葵种质资源.

  • 标签: 向日葵 雏生素E 种质资源 相关变量 维生素E 含量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