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FBI)、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92例剖宫产产妇,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的宫内注射及静脉滴注,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先给予缩宫的宫内注射,再在子宫肌壁注射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恶露持续时间、FIB、D-D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宫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子宫底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P<0.05)。两组治疗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FIB、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胸闷、头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可能与有效减少FIB、D-D表达有关。

  • 标签: 剖宫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缩宫素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前列腺癌鼠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目前常见以下4类:自发和诱发鼠模型,异种移植鼠模型,转基因鼠模型和基因敲除鼠模型。简要综述了前列腺癌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前列腺癌 鼠模型 异种移植 基因敲除
  • 简介:目的探讨并建立可供药物评价或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方法克隆人PSCA基因,构建pcDNA-PSCA质粒,稳定转染RM-1细胞,用RT-PCR和流式检测的方法筛选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的RM-PSCA细胞株;再将RM-PSCA细胞接种C57BL/6小鼠,观察其致瘤性,并寻找能够稳定致瘤的细胞数量;进而观测RM-PSCA所致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状况。结果筛选到了表达人PSCA抗原的RM-PSCA细胞,且1×105个肿瘤细胞能够保证10只实验小鼠全部成瘤;所致肿瘤生长迅速,接种后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37d。结论该研究成功的建立了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的小鼠肿瘤模型。

  • 标签: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前列腺肿瘤 小鼠
  • 简介:痛风是一种特别疼痛的关节炎,由于其发作和缓解如风一样来去匆匆,故名日“痛风”。它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关节、软骨、滑膜及肾脏等组织中,引起炎症反应,初期表现为急性关节炎,若病情反复发作,后期可引起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以及尿酸肾结石和尿酸性肾病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痛风演变要经过下面四步:

  • 标签: 痛风 关节炎 代谢紊乱 浓度增高 炎症反应 功能障碍
  • 简介:防御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广谱性抗菌多肽,在生物体内由特殊的细胞合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分泌表达出功能分子,由于其抗菌活性高,且作用范围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目前通过对其天然表达细胞的培养、合成肽和基因表达等手段制备,并进一步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但临床应用仍未见报道。

  • 标签: 防御素 抗微生物 膜通透性
  • 简介:滥用抗生是我国和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抗生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加速了耐药菌的蔓延,细菌耐药形式严峻,不仅抗生普遍细菌耐药率升高,并且危害极大的“超级细菌”也纷纷登场.该文结合社会、医师、患者三方因素,对抗生滥用的原因予以分析.

  • 标签: 抗生素 滥用 原因
  • 简介:泛发性体癣临床较少见,在临床中诊治本病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职员。因腹部出现红斑伴瘙痒渐扩大30余天入院就诊。

  • 标签: 体癣 泛发性 伊曲康唑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因患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塞,长期服药致胃黏膜损伤,同时合并糖尿病,引发胃部真菌感染,经口服伊康唑200mg,2次/d,治疗3周后痊愈。

  • 标签: 胃部 真菌感染 伊曲康唑
  • 简介:胸腺α原(ProTα)是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结构保守的酸性小分子蛋白,是胸腺α1(Tα1)的前体蛋白.目前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已发现了ProTα.在胞内,ProTα作为一种核蛋白,参与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促进细胞增殖;在胞外,ProTα通过潜在的膜受体调节免疫应答,促进IFN-γ、TNF-α、IL-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但该蛋白的分泌机制、受体以及信号通路还有待研究.

  • 标签: 胸腺素Α原 胸腺素 免疫调节
  • 简介:胸腺β10(Tβ10)是胸腺β家族成员。与Tβ4一样,Tβ10也是与细胞运动有关的肌动蛋白隐蔽蛋白。研究发现Tβ10可能与某些肿瘤行为,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血管生成、肿瘤转移等相关。目前细胞中Tβ10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Tβ10有差别地表达于胚胎发生和神经发育过程中,在炎症及肿瘤发生时其表达量也有所上调,甚至过表达。我们简要综述了Tβ10的研究进展,包括差异表达、功能、机制,以及在肿瘤治疗、创伤愈合等疾病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胸腺素β10 肌动蛋白 差异表达 肿瘤治疗 创伤愈合
  • 简介:整合受体在细胞运动与因素活动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它们可以作为细胞骨架和胞外介质之间的结构性桥梁,在细胞膜内外进行双向信号传导。细胞中两个重要的整合配体是踩蛋白和下游激酶1(Dok1),这两种蛋白都结合于细胞质尾端的整合B3亚基,但是作用方向相反。

  • 标签: 整合素 启动 关闭 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概述国产伊康唑(商品名“美扶”)在国内10a的应用情况,为其在国内临床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检索复习10a来国产伊康唑在国内应用的各类文章。结果共计检索筛选获得48篇文献,手足体股癣10篇,共计治疗手足癣451例,总有效率为90.91℅;花斑癣6篇,共治疗340例,总有效率为92.94℅;糠秕孢子菌毛囊炎5篇,共治疗238例,单疗程单用国产伊康唑总有效率为71.05℅;头癣2篇,总有效率为80.00℅;甲真菌病6篇,治疗指甲甲真菌病患者2疗程法总治愈率为78.95℅(135例/171例),3疗程法治愈率为82.60℅(19例/23例),治疗趾甲真菌病患者总治愈率为79.94℅(275例/344例);生殖器念珠菌病21篇,共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2260例,总治愈率为94.32℅,有效率为97.27℅,男性念珠菌病409例,总痊愈率75.04℅;头皮脂溢性皮炎2篇,总痊愈率为81.18℅(69例/85例);小儿皮肤真菌病1篇,痊愈率68.2℅(30例/44例);真菌性眼炎1篇,56例患者全部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次为头晕头痛、乏力、食欲下降、可逆性肝酶升高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5℅。结论国产伊康唑在多种真菌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

  • 标签: 伊曲康唑 真菌感染 有效率
  • 简介: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及其高发病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代谢综合症病因学的核心是胰岛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然而,其相关机制并不是十分清楚,研究显示血浆中某些炎性因子(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6、肿瘤坏死因-α)浓度的升高与胰岛抵抗和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表明炎性因子在胰岛抵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这些炎性因子影响胰岛敏感性的机制加以介绍。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 简介:本文主要以雪橙Citrussinensis(um)Osbeckcv.XueCheng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成年雪橙树对印楝药液的吸收速率,印楝注射雪橙树后在雪橙叶片中的富集和消解动态,结果显示:采用药水吸收系数评价雪橙树对印楝索水溶液的吸收速率和日平均吸药量的试验结果表明,雪橙树对印楝水溶液的吸收速度在不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以14时至15时为吸药量最高点,吸收值为35.8mL/h,该时段也是试验当天最高温度时段。日平均累积吸药量为221.8mL,药水系数为2.98。不同浓度印楝注射雪橙树后,在叶片中的富集量和消解动态一致。印楝富集量在注射后9一lO天达到了峰值,注射后56天各注射浓度的雪橙树叶片中仍能检测到印楝,而印楝喷雾处理的雪橙树植株的叶片在药后7天即无检测量。

  • 标签: 印楝素 雪橙 残留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辣椒中的辛辣物质辣椒(capsaicin)能够引起口腔及表皮组织辛辣的感觉,这种现象早已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利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了解。1997年Julius运用功能克隆的方法在大鼠的cDNA文库中成功克隆出辣椒的受体,并将其命名为香草醛受体亚型1(vanilloidreceptorsubtype1,VR1)。随后,研究者又先后克隆出人、鸡、豚鼠和兔的辣椒受体。VR1广泛分布在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的中等和小直径神经元上。

  • 标签: 辣椒素 受体 上皮细胞 钙离子 分布 功能
  • 简介:血小板生成(thrombopoietin,TPO)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造血生长因子,其功能是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调节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由于它在临床上纠正较难对付的血小板减少症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短短两年时间其开发研究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据称初步结果比较乐观;在理论研究方面,TPO基因的克隆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巨核细胞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献。本文根据最新文献,综述人们在有关TPO的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生物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生物活性 信号转导 临床应用
  • 简介:本组于2000年3月~2005年6月对128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口服伊康唑胶囊(商品名:斯皮仁诺)治疗,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男性73例,女性5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5岁,病程2个月~45年。其中指甲真菌感染者32例(病甲48个),趾甲真菌感染者72例(病甲377个),指甲、趾甲均真菌感染者24例(病指甲35个,病趾甲103个)。近端甲下真菌病37例,远端甲下真菌病61例,白色甲下真菌病30例。其中32例伴有手癣,67例伴发足癣,19例伴发甲沟炎,2例伴有股癣。真菌直接镜检,镜下均可见菌丝及孢子。

  • 标签: 伊曲康唑 甲真菌病 疗效
  • 简介: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真菌常通过皮肤的微小外伤侵入,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的暴露部位。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或结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最近我们用伊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hs-CRP、IL-18及和肽(copeptin)与冠心病类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36例对照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4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均符合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肽;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IL-18水平。结果:UA组与AMI组WBC、NEU、hs-CRP、IL-18、和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UA组比较,AMI组的hs-CRP、IL-18水平显著升高;IL-18与TG、LDL-c、hs-CRP及和肽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和肽与IL-18水平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其水平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临床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和肽素 IL-18 炎症介质
  • 简介:据国外媒体1月29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维生D或能缓解哮喘症状,体内维生D含量不足的患者,哮喘症状更严重。

  • 标签: 维生素D 症状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