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原料性能特点、出口产品不同规格及不同的质量要求,重点讨论辊轧机比较容易产生的几类典型缺陷的原因,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控制预防措施,以期有效降低轧机产品的缺陷率,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 标签: 冷轧不锈钢板 带表面缺陷 分析与控制 
  • 简介:摘要:现阶段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为自动控制领域的进步发展营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当下工业生产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效果越来越稳定。因此在当下冷轧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的质量,要积极做好对自动化控制系統的应用和研究。基于此,文章对当下冷轧自动化的过程控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借鉴。

  • 标签: 冷轧自动化 过程控制 研究
  • 简介:摘 要:轧钢工序有一台加热炉,燃料为高炉煤气,用于钢坯加热,因超低排放要求,需建设脱硫除尘设施。综合考虑后,采用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工艺,实现加热炉外排烟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等环保指标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 标签: 加热炉烟气 SDS脱硫 二氧化硫 脱硫剂 排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复位 + 自体骨植骨 + 双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这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实施 3 个月 ~2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切口一期愈合 27 例,其中出现切口红肿 2 例,切口皮缘坏死 1 例,经换药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 18 例、良 7 例、可 2 例、差 0 例,治疗优良率为 92.59% ;对患膝、健膝的胫骨平台最大横径、关节面塌陷程度、胫骨平台后倾角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钢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固定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了轧制力对轧辊弹性变形的影响,从而得到轧制力对钢板板形的影响,包钢 2250mm热连轧生产线通过此规律调整精轧机组的负荷分配有效改善了钢板板形。

  • 标签: 热连轧 板形控制 负荷分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钢板仓的应用日见增加,与传统的钢筋砼仓体相比,其具有建设工期短、建设费用低、维护费用低等优势。钢板仓由基础、仓壁、仓顶和配套的进料系统、出料系统等组成。目前进仓和出仓多采用气力输送,配合一定的仓底结构,其出料率可达 90%以上甚至达到 98% ~99.9%,且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本文以钢板仓灰库为例,探讨了钢板仓灰库的施工工艺,以期给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钢板仓 灰库 施工工艺
  • 简介:摘要:为了探索钢板式立筒仓储藏大豆安全度夏的可行性,本文充分利用常规储藏技术,建立了一种入仓前进行保温隔热改造以及入仓后进行抽芯、控温和防虫等钢板式立筒仓储藏大豆安全度夏集成技术。结果表明,在严格控制入仓大豆水分和杂质的条件下,供试大豆经钢板式立筒仓度夏储藏后,色泽气味、粗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三项储藏品质指标均维持在“宜储”等级,控温和防虫效果良好。因此,利用钢板式立筒仓储藏大豆安全度夏是可行的。

  • 标签: 立筒仓 大豆 安全储存 常规技术
  • 简介:摘 要:本文分析了 Q345QD厚板在钢板的边部发生 的 探伤不合的问题。发现这种缺陷 是由于钢板中存在微裂纹导致,微裂纹的产生的原因是板坯三角区偏析富集的硫化锰。通过提高 连铸机对弧精度 和调整 厚板 冷却工艺, 该类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 标签: 中 厚板 超声波探伤 偏析
  • 简介: 【摘要】 目的 : 观察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55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根据 Neer评分法 [ 1 ]评定标准优 35 例、良 14 例、可 4 例、差 2例 ,优良率 95 %。结论 : 应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55 例骨折对位准确,内固定牢固,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  股骨骨折 内固定 复位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远端骨折应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抽取 60例,运用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应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更为确切,利于改善患者的愈合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率。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应用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逆行髓内钉和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4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逆行髓内钉组合锁定钢板组,每组 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评分、并发症。【结果】:逆行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骨折愈合时间均比锁定钢板组少,两组在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面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逆行髓内钉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并能促进骨折愈合,在股骨远端骨折 AO分型 A型和 C型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钢板支护结构是建筑基坑支护技术的重要组成, 随 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施工中保证基坑施工工程对保证后续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目前的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来看,因为钢板支护结构施工技术具备施工操作简单、止水性强等多种优势,在建筑基坑支护施工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使用。本文分析了建筑基坑支护中钢板支护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注意事项,希望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有所助益。

  • 标签: 钢板支护结构 建筑基坑支护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T 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 。方法:在 2016 年 1 月 到 2017 年 5 月,选取 60 例 我院收治的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 T 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牵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为,对比差异显著,且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T 型钢板 内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 ]: 目的 通过采用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联合治疗 Hoffa骨折,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的 76例 Hoffa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 38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实验组的患者接受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中 Hoffa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的 26例,恢复情况尚可的 8例,恢复较差的 4例,其优良率为 68.42%;实验组中 Hoffa骨折患者恢复优良的 31例,恢复情况尚可的 7例,恢复较差的 0例,其优良率为 81.57%。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侧方支持钢板治疗 Hoffa骨折与空心拉力螺钉直接治疗 Hoffa骨折相比有更高的优良率,更加适宜应用于临床。

  • 标签: [ ] Hoffa骨折 空心拉力螺钉 侧方支持钢板 关节镜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螺旋镀锌钢板外护预制架空保温管生产的工艺结构,介绍了产品用料的性能指标,论述生产制造加工工艺规范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产品用途的控制重点,有利于该保温管的广泛应用。

  • 标签: 镀锌钢板 保温管 保温层 聚氨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治疗难复性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9 年 3月对 42例难复性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24例,女 18例,年龄 21~ 68 岁,平均 39.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36例,重物压伤 6例。骨折按 AO分型: 42C1型 14 例, 42C2型 21例, 42C3型 7例 。术前5例伴腓总神经损伤, 6例为开放性骨折, 根据 anderson-Gustilo 分型Ⅰ型 4例, II 型 2例。术后 2d根据 Johner-Wruhs 功能评分标准对临床功能 进行评价。术后对其伤口愈合、术前及术后CR片、三维 CT检查及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定期观察。结果 本组获随访 12~ 40个月,平均 21个月,皮肤一期愈合 35例,二期给予植皮或带血管蒂皮瓣转移后愈合 7例, 骨折一期愈合38例,延迟愈 4例,无骨髓炎及骨不连接等并发症。根据 Johner-Wruhs 评分标准:优 40例,良 2例,优良率 100%。 3例 腓总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恢复,2例无明显恢复。 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治疗难复性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能够在保证愈合、良好复位质量的基础上为患者腓总神经损伤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但是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关键词】:锁定钢板;髓内钉;胫骨中上段骨折;内固定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of locking plate monocortic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xpert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tibia with difficult recurrence and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M 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42 patients with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tibia with locking plate monocortic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xpert-type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9. There were 24 males and 18 females, ranging in age from 21 to 68 year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9.6 years. Causes of injuries: 36 cases of traffic accident injuries, 6 cases of heavy press injuries. According to AO classification, the fractures were 42C1 in 14 cases, 42C2 in 21 cases, and 42C3 in 7 cases. 5 cases with phil total nerve damage, 6 cases of open fractures, according to Anderson - Gustilo parting Ⅰ type 4 cases, type II in 2 cases. The clin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J ohner- W ruhs functional score 2d after operation.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R film, three-dimensional CT examination and knee and ankl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were regularly observed. According to J ohner- W ruhs scoring standard: excellent 40 cases, good 2 case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100%.The function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recovered obviously in 3 cases, but not in 2 cases. R esult This group was followed up for 12 ~ 40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21 months. 35 cases of skin healing in the first stage, 7 cases of skin grafting or vascularized flap healing in the second stage, 38 cases of fracture in the first stage, 4 cases of delayed healing, without complications such as osteomyelitis and bone disconnection. C onclusion Locking plate monocortic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expert-type 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fractures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tibia with difficult retrac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and can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recovery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 in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healing and good reduction quality.However, the degree of soft tissue injury must be correctly evaluated before surgery and the timing of surgery should be reasonably selected. 【 key word 】 Locking plate; Intramedullary nail; Fracture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tibia; Internal fixation 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大多由高能量暴力引起,具有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移位或粉碎明显、漂浮的骨折段容易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率及感染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等特点,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架[ 1]。然而对于难复性胫骨 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单一采用以上方法有时很难达到理想的复位,骨质的丢失,结构性不完整是导致日后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笔者回顾分析2015年 1月至 2019 年 3月对 42例难复性中上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的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 组  42 例,男  24 例,女  18 例;年龄 21~ 68 岁,平均 39.6岁。交通事故伤 36例,重物压伤 6例。骨折按 AO分型: 42C1型 14例, 42C2型 21例, 42C37例 。术前5例伴腓总神经损伤, 6例为开放性骨折, 根据 anderson-Gustilo 分型Ⅰ型 4例, II 2例。合并伤  8 例,其中脑挫裂伤  3例,硬膜外血肿  1 例 ,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4例 。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方法:术前对症治疗 ,做好术前评估,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取仰卧位屈髋屈膝, 自髌骨下缘向下做纵形切口长约3~ 4cm。 纵行劈开髌韧带,自胫骨平台下  1cm 正中稍偏内侧, 电钻钻入克氏针导针,C臂机透视下 确认开口位置无误后,空心开口器沿着克氏针钻入约1~ 2cm后,  用7号硬扩沿着开孔位置 自近端向远端进入,靠近骨折近端时,助手持续牵引下手法闭合复位骨折断端,若复位困难,术中可采用小切口联合点式复位钳及克氏针临时固定,对合好骨折远端,左右旋转手柄,旋入硬扩,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扩髓。C臂机透视下 确认胫骨力线良好后保留硬扩于髓腔内防止复位的骨折端再次移位,于骨折远近端各做一长约2cm长度的切口(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切口选择外侧或内侧),经皮插入上肢锁定钢板,远近端各拧入 3枚长度约 8~ 12mm的锁定钉做单皮质固定。 C臂机透视确定骨折复位良好,并确认髓内钉长度后退出硬扩,本组 选用专家型髓内钉均不予扩髓。 选择长短合适,以及近端弯曲度匹配的髓内钉于开孔处将其旋入,至尾端与胫骨平台相平。 其中因骨折粉碎造成复位穿钉困难, 行有限切开复位 16 例(开放性骨折  6 例,闭合性骨折  10 例), 确认髓内钉位于骨髓腔内, 在远端拧入  2~ 4枚交锁钉,  C臂机透视下确认 复位满意后,拧入近端 2~ 4 枚交锁钉,行静态固定, 骨质缺损严重者,取髂骨植骨,1%碘伏冲洗 切口后给予减张缝合。2 例皮肤组织损伤缺损, 二期给予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创面;3 例 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植皮修复,其余均一期愈合。 2.2 术后处理:闭合骨折者给予应用广谱抗生素头孢呋辛注射剂 24~ 48小时  ,开放性骨折者则根据药敏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至切口完全愈合,严格遵循无菌换药原则,同时抬高患肢利于消肿,早期进行患肢肌力及各关节屈伸锻炼。密切随访,根据放射学检查结果决定下地负重时间。治疗全程贯穿ERAS(快速康复)理念,减少患者全身应激反应,加速患肢功能康复。  3 治疗结果 本组  42例,术后 X 线片示 36例骨折解剖位(其中使用阻挡钉 5例) ,6 例功能复位, 16 例有限切开复位,钢板 、髓内钉及锁钉位置良好; 闭合性骨折均Ⅰ期愈合,开放性骨折中 3 例伤口表浅感染, 敞开换药至愈合, II 型 2例皮肤软组织损伤缺损,二期行小腿腓肠肌皮瓣修复。 随访  7 ~ 24 月,平均  13 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  Johner-wruh 评分标准[ 2]评 定,优  36 例,良 5例,中  1 例, 优良率  97.61%。

    术前 术后  4 讨论  4.1 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治疗难复性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优点: 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移位明显,极不稳定,复位固定难度大,并发症多,治疗除要尽量好的复位、坚强固定外,还要尽量保护骨膜软组织血液循环, 以利骨折愈合,降低感染 率,所以临床处理困难。 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及开放复位内固定或跟骨牵引, 多数骨折复位欠佳,骨折的稳定性差,固定时间长,对骨折块血液供应破坏大,易造成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踝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能有效控制骨折旋转和骨折端短缩移位,可使骨折获得较好的对线对位, 闭合穿钉和有限切开复位,对骨折干扰小,能早期功能锻炼,临床并发症较少[ 3],防止骨折的发生。  4.2 手术时机: 二期手术时机的选择应避免牵引时间过长导致骨折处的畸形愈合,而过早手术则易出现切口感染 、 坏死,所以一般从受伤入院急诊处理后至二期行内固定受伤治疗的时间以  5 ~ 10 d  为宜 [  4 ]本 组 42例,除开放性骨折 16例, 合并伤8例,均在入院 7天后待病情稳定,患肢肿胀消退后进行。  4.3 骨折端的处理:在插入髓内钉之前 ,可以使用手法复位或使用复位床、外固定支架或牵开器进行复位。导向克氏针可以标记显示髓内钉在胫骨髓腔内的通路。当通过导向克氏针插针时,还可调整各骨折块间的对线(实心髓内钉不允许这个过程,但可以通过上肢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来维持已复位的骨折块)。插钉的过程通常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然后将髓内钉近端和远端交锁以维持骨折块的复位。专家型髓内钉近端和远端交锁方案的选择(数量、位置、方向)进一步提高了内固定结构对骨折的稳定性。 髓内钉固定后,骨折的愈合主要靠外骨痂来完成的,因而,对骨折端骨外膜的保护尤为重要。 闭合穿钉是保护骨折端骨外膜的最有效方法, 但术者要接受大量 X 线照射。 我们认为, 开放穿钉复位切口尽可能小, 不增大原始骨膜的创伤面而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为较好方法。 本组病例一切以保护与碎骨块相连的骨膜为前提, 不强求碎骨块 一一对位良好,只要骨膜保持相对完整, 靠骨膜的牵拉使碎骨块相互靠拢即可。 骨折端缺损明显, 取自体骨填充了骨折间隙,利用生物学上成 骨、骨诱导、骨传导的优点以利于骨折愈合。  4.4是否扩髓: 当未行扩髓,则髓内钉仅对软组织产生极小的损伤。因此血供通过未受伤的骨内膜及外骨膜被最大限度保留。而扩髓可置入较粗的带锁髓内钉, 增加稳定性,髓腔扩髓后暂时破坏了内骨膜的血供,但是其可能刺激再血管化的发生,因此骨折也能够愈合。 对于中上段粉碎性骨折我们不主张扩髓, 因为扩髓会破坏髓内血液循环,增加感染机会,扩髓时骨折段易发生扭转, 造成血液供应丧失或加重软组织损伤。 本组对胫骨髓腔直径大于 9mm 者, 均未行扩髓, 而扩髓者和不扩髓者对骨折愈合时间与速度并无影响。 综上所述,经皮锁定钢板单皮质固定联合专家型带锁髓内钉治疗难复性胫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该术式相对微创,不仅能够在保证愈合、良好复位质量的基础上为患者腓总神经损伤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还能大大降低感染率,优化治疗过程。但是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时机。 参考文献  [ 1] 荣国威,翟桂华,刘沂 .译 .骨折内固定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13-115.  [ 2]  Johner Rwruh O. Chassification of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nd correlation with results after rigid fixation [ J] .Clin Orthop,  1983, 178: 7.  [ 3] 杨雍,刘长贵,罗先正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 J] .骨与关 节损伤杂志, 1998, 13( 5): 269.  [ 4] 陈琼杰,潘肇坊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 J] .临床骨科杂志,  2014 ,  17 (  2 ) :  237.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