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中,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严重疫情到社会稳定风险的次生机制,存在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和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两种生成逻辑: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前期,大致遵循“公众本能的风险高估—风险的社会放大形成群体恐慌—恐慌催生过激反应”的生成逻辑;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中后期,大致遵循“压抑—刺激—爆发”的生成逻辑,即严重受灾群体在精神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压抑,经群外成员恐慌型差别对待等刺激,可能嬗变为相对剥夺感,最终爆发群体泄愤行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治理,需对这类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并采取不同的策略精准施治。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 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 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 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症急诊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价值。方法:抽取本院急诊科2017年月至2019年月96例急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3%(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0.8%(P<0.05)。结论:急症急诊患者的治疗中引入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为将来的相关临床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基础。

  • 标签: 急症急诊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减少药房退药中的风险隐患,保证药品质量,进一步促进医疗安全。方法 结合所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药品安全和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退回的药品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药品安全隐患的问题比较突出。结论 优化退药流程,健全退药相关制度,严格执行追责制度,减少退药率,减少药房退药风险隐患,保证药品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退药  质量  风险  安全  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 PIVAS 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 方法 强化清洁消毒措施,加强对人员、药品、物资的管理,优化药品配送方案,开展防控知识培训。 结果 在 COVID-19疫情期间, PIVAS可通过各种防控措施确保正常运行,保障疫情期间的输液成品供应。结论 面对突发 COVID-19事件, PIVAS应及时采取多种防控措施科学应对,并可供全国各医院 PIVAS 借鉴。

  • 标签: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防控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新冠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呼吸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家属满意度评价。方法选择从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呼吸科静脉输液患者纳入研究工作,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 SAS评分、护理前后 SDS评分、临床护理依从性、 FLACC评分、 Wang-Baker评分以及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 96.00%,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 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呼吸科静脉输液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科 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二级医院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的现状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护士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对湖南省 8所二级医院 41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二级医院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得分为( 287.04±89.12)分,得分率 47.84%,组织公民行为与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呈正相关( r=0.47, 0.01)。结论 二级医院护士临床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处于中下水平,且组织公民行为与不良事件风险感知密切相关,组织公民行为得分越高的个体,不良事件风险感知越强。因此应提高护士组织公民行为,来增强临床不良事件风险感知。

  • 标签: 二级医院 不良事件风险感知 组织公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