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中风 1、 2号方对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如脑水肿、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影响及治疗出血中风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81例,对照组 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按脑出血治疗指南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 7天 内给予口服出血中风1号方,发病 8-21天口服出血中风 2号方。出血中风 1号方组成:水牛角 15g,钩藤 15g,牛膝 10g,生大黄 6g,栀子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出血中风 2号方组成:天麻 15g,赤芍 12g,三七 6g,益母草 15g,竹茹 10g,中药免煎颗粒剂(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日一剂,水冲 400ml,分 2-3次温服。分别在入组时、发病第 7天、第 21天进行患者血肿体积测定、水肿带面积测定、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测定、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及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检测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病第 21天 G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同时间段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水肿带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21天炎性因子 TN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发病第 7天,第 21天 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口服出血中风 12号方联合西医治疗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周围水肿带吸收及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临床使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 出血性中风 1 2号方,中西医结合疗法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治的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吻合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生物制剂抗TNF-α治疗,连续应用2周。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2.14 ± 0.41)d比(6.24 ± 1.28)d和(3.54 ± 0.77)d比(6.99 ± 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4 d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3/61)比18.0%(11/61)](P<0.05)。试验组术后1 d与术后7 d血清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15.66 ± 2.19)ng/L比(39.77 ± 1.30)ng/L、(5.20 ± 0.11)ng/L比(13.08 ± 1.45)ng/L](P<0.05)。试验组术后14 d排便排气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4 d最大静息时肛门括约肌压(MRASP)和最大缩窄压(MSP)都显著高于术后1 d,试验组术后14 d MRASP和MS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24 ± 11.39)mmHg(1 mmHg=0.133 kPa)比(76.24 ± 12.11)mmHg、(231.98 ± 45.29)mmHg比(226.39 ± 41.87)mmHg](P<0.05)。结论抗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抑制血清TNF-ɑ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肠梗阻 缺血性肠坏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锥颅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本文 60例研究对象,于 2017年 2月 -2018年 12月收治入院,均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参照先后入院顺序,将其划分为 2组。治疗方法分别采用 锥颅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观察组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高于对照组,无效人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整体有效率为 70.0%,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次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临床分析,锥颅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有着各异的手术过程和对身体的创伤程度不同,但对患者都有着积极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锥颅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PI四联药物用于治疗HP感染阳性胃溃疡并发有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总结其炎性因子变化。方法在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胃溃疡并发十二指肠出血的患者中,随机择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普通组。实验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普通组采取三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和炎性因子数值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Hp根除率和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动态变化值显著优于普通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I四联药物用于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甚好,值得在临床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标准四联疗法 胃溃疡 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