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昨日,从北京传来不幸的消息:我国著名的戏曲史论家余从先生于近日去世。噩耗传来,我十分悲痛.余从先生是与我多年深交的师友。他是一位学习刻苦、笔耕不辍、不知疲倦的老学者、老专家。多年患有糖尿病,经常带病工作,埋头写作,潜心戏曲研究。这种情况我是早已知道的。

  • 标签: 戏曲志 戏曲剧种 蒲州梆子 梆子腔 集成志书 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
  • 简介:牛桂英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五年,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头脑中萦绕。她的牛派唱腔,一直响在我耳边,挥之不去。她在世时,有什么心事总要找我商量。这几年中,她不找我了,我感到很寂寞。前段日子,她的弟子卢变嫦把牛老师与丁果仙大师的《打金枝》对唱的录音放给我听,我听到了牛腔的委婉风韵,不由又想起她来。于是,又提起笔写了如下文字。

  • 标签: 艺术家 牛桂英 丁果仙 山西省晋剧院
  • 简介:近日,在家收听收看丁果仙大师的音像资料。在欣赏丁派艺术之美的享受中,仿佛又见到了她,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丁果仙是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是晋剧丁派艺术的开山鼻祖。她1909年3月5日出生于河北束鹿县(现名辛集市)一户姓钱的穷苦人家。因家境贫寒,曾随母乞讨,后被卖于太原丁凤章做养女。她幼年拜孙竹林为师学艺,9岁登台,十五六岁即誉满三晋,驰名京津,被誉为'山

  • 标签: 想起丁果仙
  • 简介:程玉英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广大观众爱戴的老一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是与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等晋剧名家并列的晋剧一代宗师。她192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自幼家境贫寒,11岁拜晋剧著名须生'说书红'高文翰为师学艺,12岁登台演出。先学须生,后攻青衣,16岁就以她独具特色的'嗨嗨腔'享誉晋剧舞台。她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在晋剧舞台上度过了80多个春秋。在8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她怀着对

  • 标签: 大师程玉英 怀念晋剧 晋剧大师
  • 简介:王宝钗是广大观众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晋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她虽身为女性,但性格泼辣、开朗,颇具男子气概。她爱岗敬业、视戏如命、学习刻苦、演戏认真,至今已在晋剧舞台上从艺70多年。我与她相识较早,曾看过她的不少演出剧目,在我的印象中,王宝钗在艺术上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其一,悟性高,戏路宽,文武双全,善于刻画人物。1939年王宝钗出生于山西介休。一个喜爱戏曲艺术的农民家庭。介休是西周古晋国名士介子推

  • 标签: 名家王宝钗 小生名家 晋剧小生
  • 简介:由王辉、马肇录、梁培卿编剧,杨学君导演,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晋剧新编历史剧《日昇昌票号》作为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绽放首届山西艺术节。我看了演出,觉得很成功。它是近十多年来山西省晋剧院演出的所有剧目中最好的新创剧目,可以代表山西省晋剧院的艺术水平。这出戏早在十多年前就写出来了,当时的剧名叫《汇通天下》,曾由平遥县晋剧团首演。开排时,我曾到现场表示祝贺。后来,山西省晋剧院排演了这出戏,我又带病观看了演出,觉得效果很

  • 标签:
  • 简介: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是文物大省,也是戏曲大省,民间艺术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作为一个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山西人,特别是对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山西人来说,对山西的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文化概貌,应当有所了解。作为戏曲人才,就应该对山西的戏曲概况有所了解。我在山西文化系统工作了大半辈子。我对

  • 标签: 戏曲文化 文化知识 知识讲
  • 简介:看了由郑怀兴编剧、曹其敬、徐春兰导演、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于成龙》很兴奋,很受教育。这是一部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都很成功的新创剧目。我首先表示祝贺。下面我谈几点感受。一、这出戏对于成龙这个热门题材的处理以及对于成龙这个热门人物的塑造,另辟蹊径,不走老路,不落俗套,与众不同,很有新意。重点写的是于成龙罢官后仍然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心系百姓、勇于担当的故事。与以往在戏剧舞台

  • 标签: 于成龙 郑怀兴 新编历史剧 剧本创作 剧目建设 玉贞
  • 简介:何谓小戏?有两种说法:一说小戏即小剧种;一说中国戏曲形成前出现的汉代角抵戏《东海黄公》、北齐歌舞戏《踏摇娘》等也谓之小戏。本文所论之小戏,是指小剧种。"小戏"是相对"大戏"而言的。对此,热爱中国戏曲的观众早有一种习惯性的称谓。在山西省,人们习惯将蒲剧、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等"四大梆子"剧种称为"大戏"。而将那些以演二小(小丑、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主的小剧种称为"小戏"。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古老文

  • 标签: 戏曲形成 踏摇娘 角抵戏 晋北道情 中国戏曲 晋南眉户
  • 简介:山西戏曲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是公认的戏曲大省,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摇篮"。早在宋金元时期,山西就是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的活动中心。明清两代,这里又是梆子戏的重要发祥地。因此,山西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国内外许多戏曲专家学者历来都把山西看作考察与研究中国戏曲历史的宝地。山西戏曲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多一广"。三多,就是戏曲文物多,戏曲剧种多,戏曲名家多;一广,就是流布区域广,几乎流遍全国。一、戏曲文物多山西地上地下都发现有大量珍贵的戏曲文

  • 标签: 中国戏曲史 元杂剧 宋金元时期 曲文 山西人 牛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