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2例患者资料,胸腔镜术前均行CT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人工气胸法(简称CTSAP),统计分析人工气胸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等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32例患者CTSAP操作时间(22.3±5.1)min,首次成功率96.9%。并发症:3例胸痛,8例一过性呼吸困难加重,16例局部皮下气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CTSAP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内科胸腔镜行医用胶辅助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简称“APC plus”)联合巨型肺大疱减容术(简称“一镜加一针”)治疗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的胸膜下肺大疱(SPB)所致自发性气胸(S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采用“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治疗46例SP并多发且大小不等SPB(其中至少有1个SPB的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31~79(68.5±10.3)岁。统计术后停止漏气时间、术后1周SPB消失率及缩减程度、术后2年SP复发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SP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39例(84.78%),减少或缩小5例(10.87%),无变化2例(4.35%)。40例患者1周内停止漏气,6例患者超过1周停止漏气。11例患者完成术后3年随访,13例患者完成术后2年随访,6例患者完成术后1年随访,其中1例复发。4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PC plus”联合“一镜加一针”对HRCT显示多发且部分直径≥4 cm SPB的SP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气胸 胸腔镜检查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 胸膜下肺大疱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日照市中医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内科胸腔镜巨型肺大疱减容术前人工气胸条件下CT定位(CTLAP)的32例患者资料。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方法评价 CTLAP和胸腔镜诊断胸膜粘连的一致性。CTLAP对胸膜粘连的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80.0%,敏感度96.2%,特异度66.7%,准确度90.6%。根据CTLAP优化手术入路,使所有胸膜粘连患者避免了常规入路可能导致的进镜困难、进镜相关肺及大疱损伤等并发症,为内科胸腔镜巨型肺大疱减容术前适宜病例选择、手术入路优化及减少损伤等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科胸腔镜行巨型肺大泡(GEB)减容术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日照市中医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GEB患者,经内科胸腔镜进行GEB减容术治疗并随访,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其中,影像学评价采用自拟标准,据前后胸部CT对比分为:GE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GEB缩减≥90%);显著缩小(75%≤GEB缩减<90%);缩小(50%≤GEB缩减<75%);无变化:未达到缩小标准。结果纳入47例患者,年龄M(Q1,Q3)为63.0(55.0,67.0)岁,男性43例。出院前GEB消失或接近完全消失43例,显著缩小3例,缩小1例;呼吸困难程度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由(48.2±8.4)mmHg(1 mmHg=0.133 kPa) 降至(45.4±7.3)mmHg(P<0.05);6 min步行距离(6 MWT)由(245.6±162.4)m增至(283.5±152.2)m(P<0.05)。24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CT结果显示减容效果持续,其中3例患者术后残腔进一步缩小或闭合;呼吸困难程度、6MWT[(384.4±148.2)m]、PaCO2[(42.7±6.6)mmHg]较出院前进一步改善(P<0.05),氧合指数[(356.86±61.21)mmHg]较术前[(295.20±67.16)mmHg]、出院前[(294.50±76.69)mmHg]明显改善(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内科胸腔镜GEB减容术可消除或显著缩减影像学所示GEB容积,降低PaCO2,改善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术后6个月随访上述获益持续,并显著改善氧合指数。

  • 标签: 胸腔镜 巨型肺大泡 减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体位结合凝血酶胸腔注入对内科胸腔镜治疗大疱性肺-胸膜疾病术后持续漏气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因自发性气胸或巨型肺大疱就诊于日照市中医医院,内科胸腔镜术后经胸腔闭式引流3 d仍持续漏气者共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49~79(62.3±8.1)岁,予体位选择结合凝血酶胸腔注入(以下简称“体位加”)治疗:胸腔内注入50%葡萄糖20 ml+凝血酶5 000 U,在持续负压吸引下变换体位,找到漏气完全停止或漏气最少体位,并保持该体位24~48 h。48 h后仍有漏气者,重复以上处置。记录漏气持续时间、注药次数、肺复张情况、住院期间漏气复发及不良反应。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以M(P25, P75)表示,定性资料以例(%)表示。结果20例患者给予“体位加”干预后,漏气持续时间(1.32±0.97)d;终止漏气需注药1.0(1.0,1.0)次;20例患者漏气停止后影像学均显示肺复张良好;1例患者住院期间漏气复发;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位加”综合干预法对内科胸腔镜治疗大疱性肺-胸膜疾病术后持续漏气有效、安全,且操作简单。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肺疾病 胸膜疾病 体位 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