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相比传统Overlap在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为18~80岁;(2)术前病理证实为胃腺癌;(3)施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采用Overlap法行食管空肠吻合;(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6)随访资料完整。排除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者、急症手术者、非R0切除者以及存在远处转移者。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接受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32例采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吻合的共同开口(改良吻合组),57例采用传统Overlap吻合法(共同开口改用倒刺线关闭,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中转开腹情况、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正中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进食比例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吻合组比较,改良吻合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6(19~62)min比36(20~50)min,Z=-2.546,P=0.011]和术后住院时间[7(6~12)d比9(7~42)d,Z=-4.202,P<0.001]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TNM分期为Ⅲ期和Siewert Ⅱ型及新辅助化疗等亚组分析中,两组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吻合组,其中SiewertⅡ型患者改良吻合组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也少于传统吻合组[26(19~62)min比38(21~50)min,Z=-2.10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采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共同开口安全可行,且具有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倒刺线 褥式内翻缝合 腹腔镜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是目前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然而,IPAA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与储袋相关的外科并发症,如吻合口漏、储袋狭窄和储袋瘘管形成等,这些并发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特殊性,错误的诊断和不当的治疗往往会导致储袋失败而需转行永久性造口。而储袋不典型增生是发生储袋内癌变的高危因素,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有可能造成癌变。因此,充分认识储袋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及储袋不典型增生,对其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目前储袋手术外科并发症及不典型增生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和论述,以供参考。

  • 标签: 储袋 并发症 不典型增生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吻合口漏 储袋狭窄 瘘管形成 松弛储袋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简介:摘要全结直肠切除(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已成为外科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UC合并癌变以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标准术式。IPAA术后除了常见手术并发症外,还可能出现一系列与储袋相关的炎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储袋炎、储袋克罗恩病(CD)和直肠残端封套炎等,从而影响患者的手术恢复和生活质量,其中储袋炎是UC患者IPAA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累计发病率可达50%。随着我国IPAA手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面临着储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困扰,而不同类型的储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储袋炎性疾病及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汇总及论述。

  • 标签: 储袋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储袋克罗恩病 封套炎 储袋易激综合征 储袋排空障碍 全结直肠切除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重要内容。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数学实践活动课强调知识的统整与综合运用,在助长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生成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其价值也越发得到彰显。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高效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初中数学 实践活动课 实施策略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有终生复发的倾向,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干细胞,对IBD具有重要的肠道修复和保护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旁分泌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而细胞外囊泡(EVs)是其旁分泌的主要物质之一。本文就EVs特性及MSCs来源EVs在治疗IBD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应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运用丰富的教学工具,结合新奇的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数学习题结合实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教水平质量,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所提高,实现增加教育成果,达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 作者: 唐健 叶玲娜 高翔 曹倩 娄晓盈 黄艳 姜支农 练磊 胡品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655;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杭州 310016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病理科,广州 51065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病理科,杭州 310016 ,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州 51065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全小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3例UC相关全小肠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以"ulcerative colitis"、"pan-enteritis"、"enteritis"、"溃疡性结肠炎"、"小肠炎"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2004年1月至2019年5月的文献,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结果纳入3个病例均为UC患者,分别在结肠切除术后14 d、10 d和2个月出现了腹痛、呕血、造口排量增大、造口排血性液体等症状,经过影像学、内镜、病理检查后诊断为UC结肠切除术后全小肠炎,其中1例激素治疗后死亡,1例激素治疗后好转,1例激素治疗无效转换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后好转。共检索到9篇UC相关小肠炎的报道。结论UC相关全小肠炎多发生在结肠切除术后,属于临床急重症,早诊早治尤其重要。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切除术 小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