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2017年,选择甘肃省儿童碘营养适宜地区凉州区和临泽县作为调查点,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20 ~ 49岁男性进行调查,各为52人。采集1次随机尿样测定尿碘;采集空腹血样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同时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凉州区、临泽县成年男性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0.2、161.0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地成年男性均无甲状腺肿大;血清TSH中位数分别为1.85、1.61 mU/L,血清FT3、FT4均值分别为5.19、5.16,16.58、16.30 pmol/L,地区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地总体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为6.7%(7/104),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为主(6/7)。其中凉州区、临泽县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分别为5.8%(3/52)、7.7%(4/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地总的抗体阳性率为12.5%(13/104),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5%(7/52)、11.5%(6/5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总的TgAb、TMAb同时阳性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9/13,其中凉州区、临泽县抗体同时阳性者的占比分别为7/7、2/6。单纯抗体阳性(不伴有甲状腺激素和TSH异常)人数占总的抗体阳性人数的11/13。结论甘肃省碘营养适宜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碘营养适宜,但该人群甲状腺功能存在潜在患病风险,应加以关注,定期开展检查。

  • 标签: 尿液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甘肃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市)的87个监测单位进行碘缺乏病调查。采集8 ~ 10岁儿童和孕妇随意1次尿样和家中食用盐盐样,测定尿碘和盐碘含量;在其中40个监测单位,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结果共调查8 ~ 10岁儿童17 772名,尿碘中位数为197.4 μg/L,14个市(州)尿碘中位数范围为160.6 ~ 233.4 μg/L,不同性别、年龄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共对8 269名儿童进行甲状腺容积检查,甲状腺肿大率为1.4%(118/8 269),不同性别、年龄儿童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共调查孕妇8 605名,尿碘中位数为178.6 μg/L,14个市(州)尿碘中位数范围为156.5 ~ 275.0 μg/L,不同孕期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共调查儿童和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26 377份,盐碘中位数为24.71 mg/kg,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44%、93.59%;有23个县(区、市)单项指标未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结论甘肃省碘缺乏病处于持续消除状态;碘盐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地区间防治措施不平衡。

  • 标签: 缺乏症 尿 盐类 甲状腺肿大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范围,准确掌握饮茶型地氟病患者信息,为推广低氟砖茶和开展患者救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 - 2020年,根据《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2019)》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相关情况,选择甘肃省12个历史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县(市)作为调查点,对全部具有饮用砖茶习惯的村进行横断面调查(包括调查村饮用水氟含量、茶氟含量、人群茶氟摄入量、8 ~ 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和尿氟含量、成人氟骨症病情和尿氟含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覆盖12个县(市)的125个乡(镇),共调查860个村的8 625户居民。采集饮用水水样1 672份,村级水氟含量范围为0.01 ~ 1.81 mg/L,筛查出水氟含量> 1.0 mg/L的村6个;共采集各种茶样3 664份,总体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范围为31.88 ~ 1 643.40 mg/kg;有1 076份茶样氟含量≤300 mg/kg,砖茶氟含量合格率为29.37%(1 076/3 664)。12个县(市)有92个乡(镇)的496个村仍在饮用砖茶,村砖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1.21 kg,成人日均茶氟摄入量为1.57 mg/d。在玛曲县、阿克塞县、天祝县和肃南县4个县发现有13个乡(镇)的31个村成人日均茶氟摄入量> 3.5 mg,涉及常住人口5 272户15 272人。在上述31个村检出氟斑牙患者65例,氟斑牙检出率为3.50%(65/1 856),主要为极轻和轻度病例;采集儿童尿样326份,尿氟中位数为1.44 mg/L。对2 189名成人进行了氟骨症病情临床调查,有明确氟骨症临床症状和(或)体征的123名患者进行了骨和关节的X线检查,检出X线氟骨症病例7例,检出率为0.32%(7/2 189),其中轻度4例、重度3例;采集成人尿样83份,成人尿氟中位数为1.83 mg/L。确定中度病区村2个,分别是天祝县安远镇野狐湾村和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确定轻度病区村4个,分别是天祝县抓喜秀龙镇代乾村、大红沟镇西顶村、旦马乡土塔村和阿克塞县阿克旗乡安南坝村。结论甘肃传统的饮茶型地氟病流行区大部分已达到控制水平,但局部地区茶氟暴露风险依然存在,亟待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 标签: 氟化物中毒 氟斑牙 氟骨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大骨节病现症患者状况,为开展大骨节病患者精准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甘肃省大骨节病病区,以病区县(区)为单位开展大骨节病现症患者个案调查、临床检查及X线拍片检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诊断分度、病情信息、手术及药物治疗情况等。结果共确诊大骨节病现症患者23 909例,分布在7个市(州)的37个县(区),Ⅰ、Ⅱ、Ⅲ度患者分别占64.04%(15 312例)、26.12%(6 244例)、9.84%(2 353例);患者以50岁以上(90.74%,21 694例),汉族(97.15%,23 228例),农民(99.25%,23 729例)为主。患者以多个部位关节增粗变形(89.30%,21 350例),疼痛(87.04%,20 810例)为主,且关节增粗变形、疼痛均多见于指关节、膝关节、踝关节,3个关节增粗变形分别占89.97%(21 512例)、78.18%(18 692例)、63.81%(15 257例),疼痛分别占80.66%(19 285例)、78.75%(18 828例)、64.50%(15 422例);83.83%(20 044例)的患者有关节休息痛,82.63%(19 757例)的患者有关节运动痛,76.03%(18 177例)的患者有关节晨僵。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占1.97%(470例)。长期药物治疗(全年用药超过6个月)的患者占47.78%(11 424例);每年药物治疗费用以500元以下为主,占57.72%(13 800例)。结论甘肃省大骨节病现症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应提高对成人大骨节病患者的重视度并加强管理与救治力度。

  • 标签: 大骨节病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径线与容积特征,为规范儿童甲状腺容积B超检查和制定儿童甲状腺容积正常参考值提供基础依据。方法甘肃省8~10岁儿童甲状腺B超检查与尿碘测定资料来自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预防控制所。以甲状腺B超测量数据为基础,非参数检验法分析甲状腺各径线与容积的特征及关系。结果8、9、10岁儿童(n = 500、503、496)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6.62、167.16、178.78 μg/L。儿童甲状腺左右叶长、宽、厚以及容积均属偏态分布,左右叶间长、宽、厚以及容积各测量值均呈正相关(r = 0.76、0.85、0.72、0.88,P均< 0.001);甲状腺6条径线及容积值,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年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均值分别为2.6、2.9、3.2 ml,中位数分别为2.5、2.7、3.0 ml,第97百分位数(P97)分别为4.4、4.9、6.5 ml,10岁组高于国家现行标准(6.0 ml);县级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8~4.1、1.8~4.3、1.9~4.4 ml,各年龄组县级儿童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甘肃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P97值较国家标准相比略有变化;甲状腺容积参考值应依年龄制定,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可使用统一参考值。

  • 标签: 儿童 甲状腺容积 B超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掌握甘肃省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饮茶型地氟病)的流行范围、地理特征和受威胁人群等基础资料。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按照《2019年饮茶型地氟病流行现状调查方案》和前期掌握的甘肃省各市(州)居民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选择有饮用边销茶习惯人群分布的甘南州、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4个市(州)的12个县(市)作为调查地点。调查内容包括各县(市)温度、海拔、乡(镇)数、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以村计)数、所辖人口数、民族构成、生产方式、边销茶饮用情况、茶氟含量等。茶氟含量检测参照《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并进行氟含量超标与否(> 300 mg/kg为超标)的评价。结果调查地点年平均温度范围为0.2 ~ 12.7 ℃,除舟曲县外,其余11个县(市)年平均温度均< 10 ℃;平均海拔高度范围为1 200 ~ 4 874 m,海拔高度> 3 000 m的县有6个(玛曲、天祝、肃北、肃南、阿克塞、碌曲)。12个县(市)总人口数为1 051 843人,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少数民族492 597人,占46.83%(492 597/1 051 843);其中,藏族474 620人,裕固族10 152人,蒙古族4 660人,哈萨克族3 165人。在125个乡(镇)的860个村进行了边销茶饮用情况调查,调查率为79.48%(860/1 082),村边销茶饮用率为57.67%(496/860),户边销茶饮用率为42.41%(3 658/ 8 625);从生产方式来看,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5个牧业县和半农半牧的天祝县的村和户边销茶饮用率均> 95%。共检测茶样3 664份,茶氟含量均值为481.33 mg/kg,有2 588份茶样氟含量> 300 mg/kg,占70.63%(2 588/3 664)。结论甘肃省仍存在大量饮用边销茶的人群,主要分布在阿克塞、肃北、玛曲、碌曲、肃南等低温、高海拔牧业县,受饮茶型地氟病威胁最大的民族为藏族。

  • 标签: 民族 生产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甘肃省不同类型生态区居民生活饮用水碘水平,为因地制宜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5 - 7月,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将甘肃省划分为荒漠区、河西走廊戈壁区、黄土高原丘陵区、秦岭中山峡谷区、甘南高原草原草甸区、黄土高原沟壑区6个生态区,每个生态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择1个县,每个县以乡镇为单位采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水碘含量测定。结果共在6个生态区的527个乡镇采集水样4 037份,水碘范围为0.10 ~ 97.60 μg/L,中位数为2.10 μg/L;其中,6个生态区的水碘中位数均< 40 μg/L,不同生态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 007.440,P < 0.01);统一集中、部分集中和分散供水水样分别为157、2 263、1 617份,水碘中位数分别为1.61、2.42、1.83 μg/L,不同供水方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37.164,P < 0.01)。按供水方式分层,同一供水方式不同生态区间水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32.628、580.630、391.070,P均< 0.01);按生态区类型分层,荒漠区、河西走廊戈壁区、秦岭中山峡谷区、甘南高原草原草甸区不同供水方式间水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 2.770,H = 6.369、9.936、12.666,P均< 0.05)。结论甘肃省6个生态区均为碘缺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区及不同供水方式间水碘含量分布均有所不同。应定期开展水碘含量和供水设施运转状态调查,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碘缺乏病防治措施。

  • 标签: 饮用水 生态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兰州市甲状腺疾病患者构成及临床特征,为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职业、甲状腺疾病分型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情况。结果共收集375例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14人、女性261人,分别占30.4%和69.6%。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分别占12.3%(46/375)、22.9%(86/375)、10.4%(39/375)、7.5%(28/375)、5.9%(22/375)、40.0%(150/375)和1.1%(4/375)。不同性别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年龄段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职业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3.6%(17/39)、79.5%(31/39)和89.7%(35/39),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FT4和FT3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5%(52/86)、44.2%(38/86)和2.3%(2/86),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患者以FT3升高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为主。结论兰州市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女性和年龄≥50岁人群高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低龄化倾向,应加大甲状腺疾病的体检和筛查。

  • 标签: 甲状腺 临床特征 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