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 标签: 动词重叠式 语法意义 唐诗 现代汉语 单音节动词 动量
  • 简介:黎锦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言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他在汉字改革,古今汉语语法研究和辞书编纂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人所共知的。但他还是近代汉语研究热心的首倡者之一,这一点好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早在本世纪的二十年代末,黎锦熙先生就撰写了两篇有关近代汉语研究的文章,先后刊登在三家报刊上。一篇是《中国近代汉语研究提议》,连载于1928年10月的《新晨报副刊》,又揭载于《国语

  • 标签: 近代汉语研究 黎锦熙 近代语研究 语言研究 古今汉语 辞书编纂
  • 简介:<正>洪迈《夷坚志》支戊卷五《任道元》条:"淳熙十三年上元之夕,北城居民相率建黄籙大醮于张君者庵内,请任为高功。"黄丕烈校:"者"字疑误,吕本作"张道者庵"。这一例中的"者"确实有些眼生,故黄氏疑误而吕本径改。这是由于这种用法的"者"在先秦两汉以及后来的八家派古文中确属罕见。但是,即在秦汉典籍中,这种用法的"者"字也不是绝无仅有的。吕叔湘先生说:"在历史上,‘者’很早就有兼并‘之’字的趋势。"举例有《战国策》的"闻弦者音烈而高飞"、《汉书艺文志》的"农家者流"等。同时指出,唐宋口语中出现的"底"字,实际上兼有"之"、"者"二字的作用,只是文人为避俗就雅,笔下仍往往作"者"。举有寒山诗"麦地占他家,竹园皆我者"等例(《汉语语法论文集》新版

  • 标签: 十三年 疑误 汉书艺文志 先秦两汉 汉语语法 用法
  • 简介:<正>"往"作为时间词,一般都指过去。《论语》有"往者不可諫,来者犹可追"的话,楚辞有《惜往日》的篇名。"往者"、"往日"之类,至今仍然沿用,不过"往"在古代汉语中也间或可以指称未来。如下例:(1)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鐉,则三之,可损不可增。(《东坡志林》卷一"记三养")(2)每日但食花草,数旬以往,不觉寒饥。(《夷坚志补》卷二十一"利路知县女")(3)陈又再徙张泾汇,孙屋复空,而安安犹无恙。今方一岁,未保其往也。(《夷坚志》支丁卷六"陈六官人")

  • 标签: 古代汉语 时间词 未来 楚辞 论语 指称
  • 简介:<正>辞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尺。修订本《辞源》《辞海》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相继出书,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一大辉煌成就。这些辞书一经问世,修订工作也随即开始。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人无完人,书无完书。大型语文辞书的修订工作当然是多方面的,不过就辞书的内容来说,重点应该抓什么,这同大型语文辞书的编辑方针密切相

  • 标签: 语文辞书 汉语大词典 修订本 汉语大字典 新词新义 修订工作
  • 简介:《墨子·公输》的一处校勘问题王《墨子·公输篇》:“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句中“三事”二字是否有误,现代诸家选本的看法和处理办法颇不一致。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374页正文作“三事”,注云:“应...

  • 标签: 《战国策》 《墨子》 “三吏” 《公输》 孙诒让 《神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