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R弹性成像(MRE)测得肝、脾弹力值及其联合模型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4例慢性肝病患者,行腹部MRE检查,测量肝、脾弹力值(kPa)。所有患者经肝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肝纤维化分期(F0~F4)。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肝、脾弹力值在不同纤维化级别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肝、脾弹力值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肝、脾弹力值及两者联合模型分别诊断肝纤维化(≥F1)、显著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肝、脾弹力值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058、32.890,P均<0.001)。肝、脾弹力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89、0.69,P均<0.001)。肝弹力值诊断≥F1、≥F2、≥F3的AUC分别为0.91、0.97、0.93,脾弹力值分别为0.81、0.82、0.85,肝弹力值的AUC均高于脾弹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3、4.085、2.314,P=0.022、<0.001、0.021)。肝、脾弹力值诊断F4的AUC均为0.95。肝、脾弹力值联合模型诊断≥F1、≥F2、≥F3和F4的AUC分别为0.92、0.97、0.93和0.96,与对应肝弹力值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E测得肝弹力值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优于脾弹力值。肝脾弹力值联合诊断模型略提高早期纤维化诊断效能,但与肝弹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弹力值有望用于肝硬化的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拟观察利伐沙班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栓发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应用利伐沙班(69例)、低分子肝素钙(68例)、未应用抗凝剂治疗(30例)的167例IMN患者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凝血及血小板情况,血栓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治疗2周后PT及治疗2、4周后D-二聚体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4周后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4周后PT、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9,7.383,P<0.05)。未应用抗凝剂组血栓风险增加,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新发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6例;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7例;未予抗凝组发生皮下淤血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伐沙班预防IMN血栓,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钙 特发性膜性肾病 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