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以进展期为主。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对于无法手术的Ⅳ期胃癌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可以使部分病例肿瘤降期,从而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从而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REGATTA研究结果证实,姑息手术+化疗不能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新辅助腹腔+静脉化疗可以使部分伴有腹膜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降期,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PHOENIX研究方案,有望提高伴有腹膜转移Ⅳ期胃癌病例的转化手术率。以紫杉醇为基础的三药化疗可以使部分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降期,获得手术机会,从而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率,已成为Ⅳ期胃癌转化治疗的基石。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安全可靠,可以作为Ⅳ期胃癌转化治疗的备选方案之一,为细胞毒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免疫治疗时代,免疫药物联合应用及一线应用已是业内共识。针对晚期Her-2阳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例,化疗+抗Her-2靶向药+抗PD-1单抗的四药联合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开辟了Ⅳ期胃癌转化治疗的新时代。胃癌是异质性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以Yoshida分型为代表的Ⅳ期胃癌分类法是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未来应该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制定更合理的Ⅳ期胃癌分类方法,据此制定Ⅳ期胃癌个体化精准转化治疗方案,有效提高Ⅳ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 标签: 胃肿瘤 Ⅳ期 转化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2~4aN0-3M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 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 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胃癌D2根治术后分别有24例(4.9%)和17例(3.4%)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367)。围手术期化疗组中位OS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65个月比45个月,HR:0.74,95% CI:0.62~0.89,P=0.001);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PFS也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56个月比36个月,HR=0.72,95% CI:0.61~0.85,P<0.001)。亚组OS和PFS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能从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均P<0.05);45岁以上年龄(P<0.05)和正常体质量(P<0.01)患者获益明显,cTNMⅡ期和Ⅲ期患者有获益趋势或者显著获益(P<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获益不明显(P>0.05);胃体、胃窦部位肿瘤获益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得分匹配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阿帕替尼作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中获得阳性结果,提示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时间前移,可能会让这部分患者获益更多。因此,本研究探讨对于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帕替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胃腺癌且含有至少一种不可切除因素的Ⅳ期胃癌,不可切除因素包括肝转移、腹膜转移、卵巢转移、cN3伴广泛融合、第16组淋巴结转移以及累犯周围脏器。排除标准:Her2阳性患者以及因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化疗者。根据上述标准,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腹膜/卵巢转移(腹膜/卵巢转移组)患者,予以紫杉醇+替吉奥+阿帕替尼方案进行转化治疗(紫杉醇50 mg/m2静脉注射,20 mg/m2腹腔注射,第1、第8天,3周1疗程;替吉奥60 mg,每日2次,第1~14天,3周1疗程;阿帕替尼500 mg/d);另外34例非腹膜/卵巢转移(非腹膜/卵巢转移组)患者,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方案转化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2,替吉奥60 mg每日2次,第1~14天,3周1疗程;阿帕替尼500 mg/d)。经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评估为可根治手术的患者,停用1个疗程阿帕替尼同时追加1个疗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化疗效果、手术情况及生存情况,包括化疗后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和客观缓解率(ORR)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率以及R0手术切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OS)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腹膜/卵巢转移组中位化疗6(4~9)个周期,非腹膜/卵巢转移组中位化疗5(3~7)个周期。经转化治疗后,68例患者中PR 42例,SD 7例,PD 19例,ORR为72.1%(49/68)。46例患者转化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手术转化率67.6%(46/68)。R0手术切除率93.5%(43/46),术中清扫淋巴结(56.0±14.8)枚,手术时间(227.0±42.5)min,术中出血(162±44)ml,术后住院时间(13.0±2.9)d。手术组1年OS为97.8%,未手术组1年OS为5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取联合阿帕替尼的转化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胃肿瘤 转化治疗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