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在农村,多数父母因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导致了小学生的心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所以,农村学校的校长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农村学校的校长,既要在班级里团结同学,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教学成效。本文也以此通过分析和探讨如何通过走近小学生的心灵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农村小学 班主任 工作
  • 简介:摘要:企业物资采购为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行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传统的采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想要做到不断的盈利,在采购物资的时候需要做到均衡发展,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采购成本降到最低。本文以企业工程项目物资成本管控的重要性、意义为基础,重点是讨论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物资采购以及成本控制的举措,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一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企业 物资采购 成本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行近端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胃食管反流
  • 简介:摘要局部进展期胃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D2)范围是胃癌外科治疗最重要的质控指标。超出标准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否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仍存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不属于D2淋巴结清扫范围,但是对伴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例,新辅助化疗后采取D2+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No.14v)被认为是区域淋巴结,No.14v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接受D2+淋巴结清扫,其预后明显优于仅接受D2根治术的患者。No.14v不包括在D2淋巴结清扫范围内,但是对临床诊断No.6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推荐采取D2+淋巴结清扫。脾门淋巴结(No.10)也不属于D2淋巴结清扫范围,当肿瘤浸润胃大弯侧,可以采取D2+脾切除或No.10淋巴结清扫。胰头后组淋巴结(No.13)同样不属于D2范围,但是远端胃癌侵犯十二指肠时,其转移率明显增高,也建议采取D2+淋巴结清扫。清扫肝总动脉后方淋巴结(No.8p),可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但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在围手术期治疗和微创时代,建议对cT3~4N1M0病例采取腹腔镜D2淋巴结清扫,对cT3~4N2~4M0期病例采取SOX新辅助化疗+D2手术+术后SOX辅助化疗模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团队的经验,采取开放或腹腔镜D2+手术。

  • 标签: 胃肿瘤,局部进展期 D2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范围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手术治疗中明显增加。由于Siewert Ⅱ型AEG解剖的特殊性和生物学特性,目前其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尚未达成共识,也是胃肠外科与胸外科争议的核心。腹腔镜微创技术可能更有利于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新辅助化疗后AEG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安全、可行,机器人手术可能是未来微创外科发展方向。笔者重点探讨Siewert Ⅱ型AEG的微创手术治疗策略,也期待更多针对Siewert Ⅱ型AEG外科临床研究指导手术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治疗 外科手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加,为了保障电厂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各电厂还要积极引入继电保护装置,及时发现电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借此降低故障所造成的损耗。但是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靠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电厂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继电保护系统运行可靠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以及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的可靠性。

  • 标签: 地方电厂 继电保护 管理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食管胃吻合与双通道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7例,女25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25~81岁。172例病人均行消化道重建,其中83例行食管胃吻合,设为食管吻合组;89例行双通道吻合,设为双通道吻合组。病人均由胃部肿瘤科主诊医师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消化道重建由主刀医师决定行食管胃吻合或双通道吻合。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电话或线上App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进行第1次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采用反流性食管炎问卷调查、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判断病人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2月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食管胃吻合组病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4例、9例、0,2枚(0~15枚),(12±4)d;双通道吻合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65例、15例、9例,3枚(0~28枚),(11±3)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887,Z=-1.058,t=3.284,P<0.05)。(2)随访情况:17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食管胃吻合组和双通道吻合组病人随访期间胃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分别为58例和14例、10例和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51.743,7.219,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双通道吻合更适用于胃大弯侧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或位置偏下肿瘤;双通道吻合与食管胃吻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且术后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癌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双通道吻合 食管胃吻合
  • 简介:摘要包括早期胃癌在内的胃上部1/3胃癌发病率在我国、韩国和日本呈上升趋势。早期胃癌行功能保留手术应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生命质量。近端胃切除术能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部分胃组织,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术后生命质量。但是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括约肌和His角丧失,病人出现反酸、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影响术后生命质量。为提高手术疗效,临床医师选择不同消化道重建方法抗反流。目前消化道重建方法种类较多、争议较大。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现状,探讨各种重建方法的优劣。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腺癌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和EB病毒感染的情况,并探讨MMR状态和EB病毒感染状态与胃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复核患者的MMR免疫组织化学和EB病毒编码区(EBER)原位杂交的肿瘤组织切片,分析MMR及EBER表达状态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蛋白病理检测结果,包括MMR状态、微卫星不稳定(MSI)表达情况、是否有EB病毒,以及MMR完整(pMMR)组和MMR缺陷(dMMR)组胃腺癌患者MMR、EBER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86例胃腺癌病例,包括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98例。其中男性613例(69.2%);中位年龄60(22~83)岁。831例(93.8%)为错配修复完整(pMMR);55例(6.2%)为错配修复缺失(dMMR)。在dMMR病例中,47例(85.5%)为MLH1和PMS2双缺失,1例(1.8%)MSH2、MSH6双缺失,4例(7.3%)PMS2蛋白单独缺失,2例(3.6%)MSH6蛋白单独缺失,1例(1.8%)MSH2蛋白单独缺失;51例(5.8%)PMS2缺失,47例(5.3%)MLH1缺失,3例(0.3%)MSH6缺失,2例(0.2%)MSH2缺失。在具有EBER病理结果的871例胃腺癌患者中,43例(4.9%)为EBER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dMMR与本组胃腺癌患者女性(χ2=10.962,P=0.001)、肿瘤位于胃窦(χ2=9.336,P=0.020)、Lauren分型为肠型胃癌(χ2=9.718,P=0.018)、肿瘤浸润深度为T3(χ2=25.866,P<0.001)以及TNM分期为Ⅱ期(χ2=15.470,P=0.002)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Her-2免疫组织化学评分无关(均P>0.05);EBER阳性与本组胃腺癌患者男性(χ2=9.701,P=0.002)、肿瘤位于胃底和胃体(χ2=17.964,P<0.001)、伴淋巴样间质的癌(χ2=744.073,P<0.001)以及肿瘤低分化(χ2=13.739,P=0.010)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Her-2免疫组化评分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本组病例中,dMMR的病例均为EBER阴性,EBER阳性的病例均为pMMR。结论胃腺癌dMMR病例与EB病毒阳性病例没有交叉,提示不同分子分型的胃癌具有不同的发生发展机制;dMMR或EBER阳性与Her-2阳性在某些病例中可以重叠;根治术后的胃腺癌患者如为女性、肿瘤位于胃窦、TNMⅡ期、T3以及Lauren分型为肠型,应检测MMR状态;如为男性、肿瘤位于胃底和胃体、伴淋巴样间质的癌以及肿瘤低分化,应检测EBER分子表达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胃肿瘤 错配修复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围手术期化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3家医院胃癌围手术期化疗及手术+辅助化疗病例的真实世界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胃腺癌,临床分期cT2~4aN0-3M0(AJCC第8版);(2)行D2胃癌根治手术;(3)至少完成1周期的新辅助化疗;(4)至少完成4周期辅助化疗[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或Cape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接受过放疗;(3)资料数据不全者。将入组患者中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者纳入围手术期化疗组,将单纯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纳入手术+辅助化疗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控制和减小选择性偏倚。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倾向评分匹配后的总生存时间(OS)和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O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末次有效随访时间或患者死亡时间;PFS定义为第1次新辅助化疗时间(手术+辅助化疗组自手术时间)至患者首次影像学诊断进展时间或死亡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OS和PFS。结果纳入病例2 045例,其中手术+辅助化疗组1 293例,围手术期化疗组752例。倾向评分匹配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各492例患者资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治疗前肿瘤分期、肿瘤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手术+辅助化疗组相比,围手术期化疗组患者的全胃切除术比例更高(χ2=40.526,P<0.001),切除肿瘤最大直径更小(t=3.969,P<0.001),转移淋巴结数目少(t=1.343,P<0.001),侵犯脉管(χ2=11.897,P=0.001)和神经(χ2=12.338,P<0.001)的比例更低。围手术期化疗组和手术+辅助化疗组胃癌D2根治术后分别有24例(4.9%)和17例(3.4%)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367)。围手术期化疗组中位OS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65个月比45个月,HR:0.74,95% CI:0.62~0.89,P=0.001);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PFS也长于手术+辅助化疗组(56个月比36个月,HR=0.72,95% CI:0.61~0.85,P<0.001)。亚组OS和PFS森林图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都能从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均P<0.05);45岁以上年龄(P<0.05)和正常体质量(P<0.01)患者获益明显,cTNMⅡ期和Ⅲ期患者有获益趋势或者显著获益(P<0.05);印戒细胞癌患者获益不明显(P>0.05);胃体、胃窦部位肿瘤获益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真实世界研究 倾向性得分匹配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阿帕替尼作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中获得阳性结果,提示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时间前移,可能会让这部分患者获益更多。因此,本研究探讨对于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中,联合应用阿帕替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病理确诊为胃腺癌且含有至少一种不可切除因素的Ⅳ期胃癌,不可切除因素包括肝转移、腹膜转移、卵巢转移、cN3伴广泛融合、第16组淋巴结转移以及累犯周围脏器。排除标准:Her2阳性患者以及因存在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化疗者。根据上述标准,对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4例腹膜/卵巢转移(腹膜/卵巢转移组)患者,予以紫杉醇+替吉奥+阿帕替尼方案进行转化治疗(紫杉醇50 mg/m2静脉注射,20 mg/m2腹腔注射,第1、第8天,3周1疗程;替吉奥60 mg,每日2次,第1~14天,3周1疗程;阿帕替尼500 mg/d);另外34例非腹膜/卵巢转移(非腹膜/卵巢转移组)患者,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阿帕替尼方案转化治疗(奥沙利铂130 mg/m2,替吉奥60 mg每日2次,第1~14天,3周1疗程;阿帕替尼500 mg/d)。经多学科联合会诊后评估为可根治手术的患者,停用1个疗程阿帕替尼同时追加1个疗程化疗后行手术治疗。分析患者化疗效果、手术情况及生存情况,包括化疗后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和客观缓解率(ORR)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率以及R0手术切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总体生存率(OS)和客观缓解率(ORR)。结果腹膜/卵巢转移组中位化疗6(4~9)个周期,非腹膜/卵巢转移组中位化疗5(3~7)个周期。经转化治疗后,68例患者中PR 42例,SD 7例,PD 19例,ORR为72.1%(49/68)。46例患者转化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手术转化率67.6%(46/68)。R0手术切除率93.5%(43/46),术中清扫淋巴结(56.0±14.8)枚,手术时间(227.0±42.5)min,术中出血(162±44)ml,术后住院时间(13.0±2.9)d。手术组1年OS为97.8%,未手术组1年OS为5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晚期胃癌患者采取联合阿帕替尼的转化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胃肿瘤 转化治疗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以进展期为主。近年来,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对于无法手术的Ⅳ期胃癌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可以使部分病例肿瘤降期,从而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部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从而获得了长期生存的机会。REGATTA研究结果证实,姑息手术+化疗不能改善Ⅳ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新辅助腹腔+静脉化疗可以使部分伴有腹膜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降期,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PHOENIX研究方案,有望提高伴有腹膜转移Ⅳ期胃癌病例的转化手术率。以紫杉醇为基础的三药化疗可以使部分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降期,获得手术机会,从而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率,已成为Ⅳ期胃癌转化治疗的基石。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等化疗药物安全可靠,可以作为Ⅳ期胃癌转化治疗的备选方案之一,为细胞毒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免疫治疗时代,免疫药物联合应用及一线应用已是业内共识。针对晚期Her-2阳性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例,化疗+抗Her-2靶向药+抗PD-1单抗的四药联合一线治疗的成功探索,开辟了Ⅳ期胃癌转化治疗的新时代。胃癌是异质性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以Yoshida分型为代表的Ⅳ期胃癌分类法是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未来应该结合基因检测等手段,制定更合理的Ⅳ期胃癌分类方法,据此制定Ⅳ期胃癌个体化精准转化治疗方案,有效提高Ⅳ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 标签: 胃肿瘤 Ⅳ期 转化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癌D2根治术已成为标准治疗,基于ACTS-GC试验和CLASSIC试验的结果,胃癌D2根治术+辅助化疗成为当前标准治疗策略。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R0切除率,但有关新辅助化疗的方案选择、最佳疗程等方面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回顾近年来胃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胃肿瘤 药物疗法,联合 临床方案 局部进展期 新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来源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直径>2 cm的原发性胃GIST;接受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未接受术前靶向药物治疗。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解放军总医院(32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8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75例)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8例)共计85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4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13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最近邻匹配法对开腹组与腔镜组的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4;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比较长期预后。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分别纳入293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径以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者比例高[<100 ml比例:52.9%(155/293)比36.2%(106/293),Z=-12.857,P<0.001],术后进食时间[(4.0±0.2)d比(5.3±0.9)d,t=1.505,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4.8±1.0)d比(6.5±1.0)d,t=1.847,P=0.008],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6±0.3)d比(10.5±0.3)d,t=4.235,P<0.001]。按照解剖部位进行亚组分析:(1)胃贲门部及幽门部: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胃底部: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进食时间早[(4.0±0.2)d比(4.5±0.2)d,t=0.512,P=0.038]、引流管拔除时间[(5.1±0.4)d比(6.4±0.6)d,t=0.517,P=0.044]和术后住院时间[(8.0±0.5)d比(11.1±0.9)d,t=0.500,P=0.002]明显缩短,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胃小弯侧: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00 ml比例:58.1%(43/74)比33.7%(25/74),Z=7.632,P=0.034]、胃管拔出时间[(2.7±0.2)d比(3.2±0.3)d,t=0.503,P=0.007]、术后排气时间[(2.8±0.1)d比(3.4±0.2)d,t=0.532,P=0.030]、术后进食时间[(3.6±0.2)d比(4.3±0.2)d,t=0.508,P=0.020]、引流管拔除时间[(4.2±0.4)d比(5.7±0.5)d,t=0.508,P=0.020]及术后住院时间[(8.3±0.6)d比(10.7±0.3)d,t=0.502,P=0.006]均优于开腹组。(4)胃大弯侧: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00 ml比例:52.7%(39/74)比36.5%(27/74),Z=7.681,P=0.032]、胃管拔出时间[(2.6±0.2)d比(3.6±0.2)d,t=0.501,P=0.001]、术后排气时间[(2.7±0.2)d比(3.4±0.2)d,t=0.501,P=0.016]、术后进食时间[(3.6±0.2)d比(4.7±0.2)d,t=0.500,P=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4.0±0.5)d比(5.9±0.4)d,t= 0.508,P=0.002]及术后住院时间[(7.5±0.3)d比(9.5±0.1)d,t= 0.500,P=0.001]均优于开腹组。按肿瘤大小进行亚组分析:(1)肿瘤长径2.0~5.0 cm组:腔镜组的排气时间[(2.9±0.1)d比(3.5±0.1)d,t=0.500,P=0.001]、术后进食时间[(4.5±0.1)d比(5.0±0.2)d,t=0.501,P=0.013]、引流管拔除时间[(4.8±0.3)d比(6.0±0.3)d,t=0.511,P=0.008]及术后住院时间[(8.1±0.4)d比(10.1±0.3)d,t=0.513,P=0.001]均优于开腹组。(2)肿瘤长径5.1~10.0 cm组:腔镜组术后进食时间[(4.0±0.2)d比(4.7±0.2)d,t=0.506,P=0.015]、引流管拔除时间[(4.6±0.4)d比(6.4±0.5)d,t=0.501,P=0.004]、术后住院时间[(8.2±0.3)d比(10.9±0.6)d,t=0.500,P=0.001]均优于开腹组。两组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腔镜组和开腹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1.6%(P=0.734),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8%和90.8%(P=0.6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肿瘤>2 cm胃GIST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对于非胃大弯侧及胃底体前壁、直径≤ 5 cm的GIST行腹腔镜手术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途径已被大家广为熟悉并备受关注,但因其须遵循的条目繁多、且需患者高度依从,故并未普及。日本学者提出的非特殊准备胃癌根治术后ERAS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可选择方法,本研究对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国临床进行验证。方法非特殊准备胃癌根治术后ERAS管理主要措施为:(1)术前经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2)对患者行康复教育;(3)不常规行术前肠道准备;(4)术前常规放置鼻胃管减压,术后最快24 h内拔除;(5)适量补液;(6)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7)按需放置腹腔引流;(8)术后疼痛管理采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及口服药物;(9)术后48 h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每日离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10)术后饮食管理,期间辅以肠外营养;(11)术后24 h左右开始拔除导尿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科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入选标准:年龄≤75岁、术前经检查未发现有远处转移、术后组织病理诊断确定胃腺癌以及具备完善的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材料;排除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胃切除史、术中探查发现有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恶性腹水、术后1个月内死亡以及残胃癌患者。依据患者意愿,选取围手术期管理方式。有123例患者遵从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提出的非特殊准备ERAS方式(非特殊准备组)进行围手术期管理,80例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主要结局指标(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排粪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入院率)和次要结局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非特殊准备组与传统方法组主要结局指标相比,首次排粪时间[(3.6±1.1)d比(4.8±1.4)d,t=3.134,P=0.003]、首次流质饮食时间[(2.6±0.9)d比(5.5±1.6)d,t=15.105,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9±0.5)d比(4.1±1.1)d,t=8.543,P<0.001]均较早,术后住院时间[(9.6±2.3)d比(12.9±2.3)d,t=5.020,P<0.001]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非特殊准备组胰漏[6.5%(8/123)比16.3%(13/80),χ2=4.964,P=0.026]、淋巴漏[1.6%(2/123)比13.8%(11/80),χ2=11.887,P=0.001]、腹腔积液[2.4%(3/123)比10.0%(8/80),χ2=4.032,P=0.045]和胃瘫[0.8%(1/123)比7.5%(6/80),χ2=4.657,P=0.031]的发生率均较低。但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肺感染以及肠粘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次要结局指标中,非特殊准备组的术中失血量[(80.4±24.4)ml比(100.5±19.4)ml,t=3.134,P=0.003]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4.4±0.3)分比(5.3±0.8)分,t=2.504,P=0.037]均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特殊准备的胃癌根治术后ERAS方案有效、安全,对于中国胃癌手术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手术径路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3年2月至2011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42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2例,女80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21~85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随访情况。(3)AEG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5)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6)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7)Siewert Ⅲ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情况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442例患者均行AEG根治术,其中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204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238例。患者行D2淋巴结清扫术391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51例。(2)随访情况:4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6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442例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为2~1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2%、42.0%、30.0%。(3)AEG根治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Lauren分型、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因素(χ2=4.028,4.885,19.435,17.014,34.449,9.707,11.86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风险比=1.255,0.486,1.454,95%可信区间为1.024~1.539,0.325~0.728,1.096~1.928,P<0.05)。(4)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204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患者中,121例Siewert Ⅱ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0.4%、37.8%;83例Siewert Ⅲ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9.3%、31.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5)。(5)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238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患者中,183例Siewert Ⅱ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8%、23.8%;55例Siewert Ⅲ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6%、29.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05)。(6)Siewert Ⅱ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304例Siewert Ⅱ型AEG患者中,121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0.4%、37.8%;183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8.8%、23.8%。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06,P>0.05)。(7)Siewert Ⅲ型AEG根治术后生存情况:138例Siewert Ⅲ型AEG患者中,83例行经腹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9.3%、31.8%;55例行经胸腹联合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37.6%、29.3%。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P>0.05)。结论病理学TNM分期、淋巴管侵犯、软组织浸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因素。Siewert分型、手术径路均不是影响AEG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不同Siewert分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径路AEG根治术后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腺癌 Siewert分型 手术径路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发病率逐年上升,外科治疗是其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其解剖部位、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AEG的外科治疗在手术径路的选择、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安全的保证、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新辅助治疗在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仍存在较多争议,需更多的随机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笔者就目前存在争议的Siewert Ⅱ型AEG在微创时代的外科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阐述。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腺癌 Siewert Ⅱ型 治疗 外科手术 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