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各级教学医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开展情况,为推动临床手术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研究团队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50家医院(包括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和省、市、县级的非直属教学医院)的300名临床医师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结果共有来自249家医院的286名医师参与了调查。目前仍然在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医院占比42.2%(105/249),主要集中在大学直属附属医院[33.3%(35/105)]和市级非直属教学医院[36.2%(38/105)],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学生主要为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74.3%(78/105)]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学生[56.2%(59/105)];而曾经开展但目前已经停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医院占比29.7%(74/249)。77名来自停止阑尾切除教学手术医院的医师认为停止开展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高的医疗风险[70.1%(54/77)]和医学生临床基础知识较差[42.9%(33/77)];对于未来大范围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93.0%(266/286)的医师表示支持,并指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增加学生担任第一助手的机会、以及提高学生腹腔镜基础技能,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保障该教学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我国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开展面临挑战,重新大范围开展阑尾切除教学手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且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为阑尾切除教学手术注入新的活力。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临床教学 手术教学 调查
  • 简介:摘要胃癌是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全国前3位的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迄今,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基石。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及其临床研究的深入,回顾2021年研究进展,胃癌外科的核心争议问题已基本解决,以单孔/减孔为代表的系列"微创新"理念与技术进一步发展,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辅助预测已深入到外科精准决策前沿,靶向和免疫转化治疗即将突破胃癌外科疗效瓶颈。当前,正在探索中的分子影像与靶向示踪引导下的精准肿瘤外科手术,有望在肿瘤边界实时在体判定、转移淋巴结示踪及可视化神经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展望未来,胃癌外科一定能够突破"大体肉眼外观"、"传统粗放经验"的百年天花板,掀起分子可视化智能精准微创外科新一轮技术革命。

  • 标签: 胃癌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分子影像 靶向示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经辅助切口圆形吻合与腔内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并完成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具备术后6个月完整随访资料的26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食管空肠吻合方式不同进行分组,采用经辅助切口圆形吻合139例(辅助切口圆吻组),腔内吻合122例(腔内吻合组),腔内吻合组中OrVilTM吻合43例(OrVilTM吻合组),Overlap吻合79例(Overlap吻合组)。与辅助切口圆吻组的基线资料比较,腔内吻合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偏大,肿瘤直径偏小,肿瘤T分期和M分期偏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Overlap吻合组基线资料比较,OrVilTM吻合组术前合并胃癌所致梗阻比例以及侵犯食管的比例均较高,T分期较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观察指标为比较辅助切口圆吻组与腔内吻合组以及OrVilTM吻合与Overlap吻合两个亚组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上述各组手术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M(IQR)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辅助切口圆吻组与腔内吻合组手术情况比较,腔内吻合组手术切口更小[5.0(1.0) cm比8.0(1.0) cm,Z=-10.931,P=0.001]、联合脏器切除比例更低[0.8%(1/122)比7.9%(11/139),χ2=7.454,P=0.006]、R0切除率更高[94.3%(115/122)比84.9(118/139),χ2=5.95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切口圆吻组和腔内吻合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4/139)和4.1%(5/1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842)。在术后恢复方面,两组的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辅助切口圆吻组比腔内吻合组更早恢复全流食和半流食[分别(5.1±2.4) d比(5.9±3.6) d,t=-2.268,P=0.024;(7.3±3.7) d比(8.8±6.5) d,t=-2.227,P=0.027]、术后更快出院[(10.5±5.1) d比(12.2±7.7) d,t=-2.108,P=0.0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辅助切口圆吻组与腔内吻合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36/139)和31.1%(38/122),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7/139)和8.2%(10/12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吻合组中,与Overlap吻合组比较,OrVilTM吻合组术中出血量较多[100.0(100.0) ml比50.0(50.0) ml,Z=-2.992,P=0.003],手术切口较长[6.0(1.0) cm比5.0(1.0)cm,Z=-3.428,P=0.001],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更久[(9.5±6.1) d比(7.2±3.1) d,t=2.367,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OrVilTM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2.5%(2/79)比7.0%(3/43)],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也低[27.8%(22/79)比37.2%(16/43)],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Ⅲ~Ⅳ级:7.6%(6/79)比14.0%(6/4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辅助切口食管空肠吻合与腔内食管空肠吻合在安全性方面相当。而腔内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较OrVilTM吻合更显安全、更具开展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优化。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OrVilTM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verlap引导管(OGT)在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8~61岁。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OGT引导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食管反流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OGT引导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均行D2淋巴结清扫,均获得R0切除,无联合脏器切除、无中转开腹和(或)中转联合开胸、无中转其他食管空肠吻合方式。5例患者肿瘤长径为3.0(2.8)cm,切口长度为5.0(2.0)cm,清扫淋巴结数目为47.0(21.0)枚,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21.0(5.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62.0(23.0)min,手术时间为295.0(75.0)min,术中出血量为50.0(60.0)mL。5例患者中,4例钉砧置入食管腔一次性成功,1例经2次钉砧置入食管腔操作完成食管空肠吻合。(2)术后情况:5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0(1.0)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0(2.0)d,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为4.0(3.0)d,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为6.0(3.0)d,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为7.0(4.0)d,住院时间为9.0(6.0)d。5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胃腺癌,分期为pT2~4aN0M0期;食管切缘均为阴性,食管近切缘距离为5.0(4.0)cm。5例患者术后均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轻度(Clavien-Dindo Ⅱ级)肺炎,经抗感染、促进排痰等保守治疗后均痊愈。无非计划二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随访情况: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食管反流。结论OGT应用于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

  • 标签: 胃肿瘤 胃上部 全胃切除术 Overlap吻合 Overlap引导管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0年12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研究组)腹腔镜胃癌外科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中16家医院收治的652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4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9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52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43例、江苏省中医院25例、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14例、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12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2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9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7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2例,女210例;年龄为(57±12)岁。患者均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652例患者中,617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35例行D2+淋巴结清扫术;348例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illroth Ⅱ吻合,218例为Billroth Ⅰ吻合,25例为Roux-en-Y吻合,61例为其他;12例行联合脏器切除;569例术中输血,83例术中未输血。6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87(155,240)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150)mL。(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652例患者肿瘤最大径为(4.5±2.0)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19,35)枚,其中>15枚570例,≤15枚8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为4(1,9)枚;肿瘤近端切缘为(4.8±1.6)cm,肿瘤远端切缘为(4.5±1.5)cm。652例患者中,肿瘤Borrmann分型为Ⅰ~Ⅱ型255例,Ⅲ~Ⅳ型334例,缺失Borrmann分型资料63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171例,低-未分化430例,缺失肿瘤分化程度资料51例;肿瘤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123、253、276例,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16、131、214、191例,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260、392例。(3)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652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间为3(2,4)d,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3,5)d,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为5(4,6)d,术后住院时间为10(9,13)d。652例患者中,6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级、Ⅲa级、Ⅲb级、Ⅳa级并发症患者分别为60、3、5、1例。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和系统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十二指肠残端瘘(3.07%,20/652)和呼吸系统并发症(2.91%,19/652)。69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转归并出院。(4)随访情况:6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0~1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4个月。29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中,255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其中远处转移、腹膜转移、局部复发、多处复发转移、其他部位复发转移分别为21、69、37、52、76例;43例术后>5年复发转移,上述指标分别为5、9、10、4、15例;两者复发转移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5.52,P>0.05)。术后≤5年和>5年复发转移患者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分别为62、193例和23、20例,两者病理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5.36,P<0.05);病理学T分期T2期、T3期、T4a期分别为42、95、118例和9、21、13例,两者病理学T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T2期、T3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52,2.08,P>0.05),两者T4a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84,P<0.05);病理学N分期N0期、N1期、N2期、N3期分别为19、44、85、107例和12、5、18、8例,两者病理学N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P<0.05),进一步分析,两者病理学N0期、N3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6.52,8.47,P<0.05),两者N1期、N2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5,1.18,P>0.05)。652例患者术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1个月,10年总生存率为46.1%,其中病理学TNM分期Ⅱ期、Ⅲ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6%、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29,P<0.05)。进一步分析,病理学TNM分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ⅢC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6%、55.8%、46.9%、37.1%、24.0%,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5.06,P<0.05)。病理学T2期、T3期、T4a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46.5%、41.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39,P<0.05)。病理学N0期、N1期、N2期、N3期患者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7%、56.2%、48.5%、26.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89,P<0.05)。(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分化程度(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N分期(N2期、N3期),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1.45,1.64,1.37,2.05,1.30,1.68,3.08,0.56,95%可信区间为1.15~1.84,1.32~2.03,1.05~1.77,1.62~2.59,1.05~1.61,1.17~2.42,2.15~4.41,0.44~0.7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1.48,1.44,1.81,95%可信区间为1.19~1.84,1.11~1.88,1.42~2.30,P<0.05),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风险比=0.57,95%可信区间为0.45~0.7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肿瘤学疗效满意。病理学TNM分期Ⅲ期、病理学T4a期、病理学N3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而病理学TNM分期Ⅱ期、病理学N0期患者术后>5年复发转移比例高。肿瘤最大径>4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病理学TNM分期Ⅲ期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是影响行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局部进展期胃癌10年总生存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CLASS研究组 腹腔镜手术 局部进展期胃癌 D2淋巴结清扫 远端胃切除 10年总生存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局部进展期胃癌肿瘤负荷大,多存在微小转移病灶,复发风险高。“D2根治术+围手术期治疗”的综合治疗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近年来,放疗、靶向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探索不断取得突破。笔者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 标签: 胃肿瘤 局部进展期 围手术期治疗 联合治疗 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04研究中19家医院收治的24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54例、莆田市第一医院3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31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7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8例、梅州市人民医院8例、福建省立医院7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例、龙岩市第一医院6例、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例、广东省人民医院3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93例,女49例;年龄为62(23~74)岁。观察指标:(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ACCI分组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X-Tile软件(3.6.1)分析ACCI分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3年无复发生存率影响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以逐步回归法纳入P<0.05的单因素指标和临床上与预后密切相关的变量。结果(1)患者年龄分布与合并症及ACCI情况。242例患者中,<50岁28例,50~59岁68例,60~69岁113例,70~79岁33例;合并轻度肝病、伴有终末器官损害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疾病、不伴终末器官损害的糖尿病分别为1、1、2、2、6、8、9例。242例患者ACCI为2(0~4)。(2)ACCI分组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比较。X-Til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ACCI=3为最佳分组临界值。根据ACCI最佳分组临界值将242例患者分为低ACCI组(ACCI<3)194例和高ACCI组(ACCI≥3)48例。低ACCI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Ⅱ级、Ⅲ级),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肿瘤病理学T分期(T1期、T2期、T3期、T4期),化疗周期分别为(58±9)岁,(22.6±2.9)kg/m2,31例,106、85、3例,(4.0±1.9)cm,104、90例,16、29、72、77例,6(4,6)个;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0±4)岁,(21.7±2.7)kg/m2,23例,14、33、1例,(5.4±3.1)cm,36、12例,3、4、13、28例,4(2,5)个;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7、1.98,χ²=22.64,Z=-3.11,t=-2.91,χ²=7.22,Z=-2.21、-3.16,P<0.05)。(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242例患者中,33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局部并发症20例,系统性并发症16例,部分患者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20例局部并发症包括腹腔感染12例,吻合口漏7例,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各2例,淋巴液漏1例。16例系统性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11例,心律失常、脓毒血症各2例,肝衰竭、肾衰竭、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尿潴留各1例。33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级、Ⅱ级、Ⅲa级、Ⅲb级、Ⅳ级分别为3、22、5、2、1例。低ACCI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局部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分别为22、13、9例;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1、7、7例;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系统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4.38,4.66,P<0.05);局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CI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比值比=2.32,95%可信区间为1.04~5.21,P<0.05)。(4)随访情况。2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1~46)个月。随访期间,53例患者死亡,13例带瘤生存。242例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3.5%。低ACCI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6(2~46)个月,随访期间,29例患者死亡,10例带瘤生存,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0.0%;高ACCI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5(1~42)个月,24、3例,47.4%;两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0.49,P<0.05)。(5)影响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症、ACCI、肿瘤长径、组织学类型、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病理学TNM分期、术后早期并发症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相关因素(风险比=2.52,3.64,2.62,0.47,2.87,1.90,1.86,21.77,1.97,95%可信区间为1.52~4.17,2.22~5.95,1.54~4.46,0.27~0.80,1.76~4.70,1.15~3.12,1.10~3.14,3.01~157.52,1.11~3.5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CCI、肿瘤病理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3.65,11.00,40.66,0.39,95%可信区间为2.21~6.02,1.40~86.73,5.41~305.69,0.22~0.68,P<0.05)。结论ACCI是影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ACCI、肿瘤病理学TNM分期、辅助化疗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年龄 术前合并症 年龄调整的Charlson合并症指数 术后早期并发症 预后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解决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建筑 给排水施工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立足在“双减”背景下,怎样让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课堂精彩起来,怎样使教学成为享受人生的过程,提出了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体验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呵护学生心灵,关注学生情感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教给学生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应该是使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

  • 标签: 双减 背景下 精彩课堂
  • 简介:摘要:给水排水管网是从事涉水相关工程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性。新技术、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工科背景下融合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管网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对当前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学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课程思政、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新形势下给水排水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 标签: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新工科 成果导向教育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胃癌治疗的核心。然而,沿袭百余年的传统开腹手术,因其存在"巨创"的缺陷,制约了胃癌外科的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发展腹腔镜微创外科,是近30年国际胃癌外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焦点,更是中国这一胃癌高发国家的时代命题。中国胃癌外科同道们围绕关键问题展开了历经近30年的系统性研究,贡献了胃癌微创解剖学新理论、胃癌微创外科新技术和进展期胃癌微创外科新证据,完成了胃癌微创外科关键技术体系的创新,推动了胃癌外科范式变革。本文简要评述,谨此纪念中国腹腔镜外科30年,向胃癌微创外科的中国力量致敬。

  • 标签: 胃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二氧化锰在利用价值很大,比如在玻璃制造过程中可以将其用于消色剂,还可以凭借其特性应用于防毒面具和电子材料制造。此外,在橡胶制造中可以增加橡胶的黏性,而化学实验中可以用作催化剂,因此对电解二氧化锰制备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解二氧化锰的主要电解工艺入手,讨论电解二氧化锰的掺杂改性,最后提出对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工艺进行展望,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 标签: 电解二氧化锰 制备技术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癌病人行腹腔镜和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02例年龄≥65岁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剔除6例病人,最终入组96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两组。病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腹腔镜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2)术中情况。(3)术后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入组病人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人96例,男66例,女30例;中位年龄为69岁,年龄范围为65~85岁。96例病人中,腹腔镜组49例,开腹组47例。(2)术中情况:两组病人均顺利行远端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50 mL(50 mL,100 mL)、(7.1±1.7)cm,开腹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 mL(100 mL,200 mL)、(19.1±1.7)cm,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79,t=-34.880,P<0.05)。(3)术后情况:腹腔镜组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全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9枚(35枚,62枚)、1.9 d(1.3 d,2.9 d)、2.6 d(2.2 d,2.9 d)、3.4 d(2.7 d,4.0 d)、5.9 d(4.7 d,7.7 d)、4.9 d(3.5 d,6.8 d)、7.7 d(6.7 d,8.9 d),开腹组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40枚(27枚,51枚)、2.5 d(1.8 d,3.3 d)、2.6 d(2.2 d,2.9 d)、3.9 d(2.9 d,5.7 d)、4.9 d(3.9 d,5.9 d)、6.3 d(4.7 d,8.9 d)、8.7 d(6.9 d,11.7 d),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54,-2.210,-2.743,-2.474,-2.906,-2.503,-2.359,P<0.05)。(4)随访情况:两组病人均获得术后30 d随访,随访期间,腹腔镜组8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b级分别为1、7、0例;开腹组13例病人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b级分别为2、10、1例,两组病人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1.135,1.973,1.054,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6.3%(8/49)和27.7%(13/47),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803,99.7%可信区间为-∞~2.4%,P>0.05),99.7%可信区间上限小于非劣效界值15%,可行中期分析,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非劣效于开腹组。结论老年胃癌病人可行腹腔镜或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手术未增加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且腹腔镜手术微创化和精细化优势更明显,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s.gov注册,注册号为NCT02246153。

  • 标签: 胃肿瘤 老年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现在的教学领域都在探究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而在各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微课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数学知识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由此,在初中数据课程教学中,为了降低教学难度,老师可以运用微课的优势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学习数学的真正用途。本文是对初中数学微课的运用与思考分析,增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 标签: 初中数学 微课 运用与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其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大、器械冲突、缺乏对抗牵引及直线视角等问题让很多外科医师望而却步。因此,有术者提出了单切口加一孔(SILS+1)的手术方法。本研究探讨运用SILS+1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进行SILS+1治疗的1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分级采用Clavien-Dindo标准,疼痛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法);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结果共有178例患者接受了SILS+1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111例(62.4%);平均年龄59岁。其中有11例(6.2%)患者中转加1~3个操作孔,1例(0.6%)患者因回结肠动脉出血中转开腹。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2±42.3)min,术中失血量为(34.6±35.5)ml,淋巴结检出数目为(33.1±17.6)枚,远切缘(10.2±5.3)cm,近切缘(14.7±17.8)cm。术后30 d内16例(9.0%)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6例为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3.4%);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3分。术后住院时间为(5.6±2.6)d。3例患者(1.7%)术后30 d内因肠梗阻和造口周围感染返院治疗。全组患者美容评分均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结论SILS+1治疗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两孔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肠外科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培训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腹腔镜技术的快速迭代需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载体的不断升级需要培训模式与时俱进;针对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衔接需要优化完善整个培训体系。因此,为适应时代需求,笔者团队在腹腔镜技术培训内容更新、培训范式创新、培训体系完善等方面力求打开新局面,为我国腹腔镜胃肠外科培训工作贡献力量。

  • 标签: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胃肠外科 培训 创新 腹腔镜技术
  • 简介:摘要临床研究是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场所,由临床医生、临床流行病学专家、统计专家等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研究工作。与药物临床研究不同,外科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存在干预措施难以标准化、难以建立严格的对照组、难以做到真正的盲法随机以及多中心难以统一准则等难点。为应对这些难点,开展临床研究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1)科学提出临床问题,需遵循PICO原则,即患病人群(P),暴露或干预因素(I),对照(C)和结局或观察指标(O)。(2)规范应用研究方法,外科新技术的评价可考虑采用2009年发表在Lancet上的IDEAL框架思路。(3)依靠专业的研究团队,包括方案设计、研究执行和专业随访。(4)确保严谨的临床数据,规范数据的采集与核查。针对我国腹腔镜胃癌开展的临床问题,2009年成立的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开展了CLASS系列研究,并带动了国内腹腔镜胃癌外科临床研究如燎原之势迅速发展起来。本文从CLASS研究开展的经验出发,总结外科临床研究开展的难点与对策,谨与同道分享本团队的一些体会。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消化道肿瘤和急腹症、腹部外伤、消化道出血患者是胃肠外科日常收治的主要病患,发病率高且病情危急,多需急诊或限期手术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兼顾这类患者的医疗需求,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胃肠外科逐渐有序恢复了日常诊疗工作。在日常诊疗工作过程中,采取了强化院前筛查、围手术期防控、医护人员防护、病区管理四大环节的管控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入院前严格执行预约制和分诊制,进行流行病学及病毒核酸初步筛查;围手术期完善胸部CT检查,再次排查新冠肺炎;减少飞沫及气溶胶传播风险,微创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降低患者易感性、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强医护人员专项感控培训,严格执行分级防护,建立胃肠外科疫情防控体系,进行应急预案现场演练;病区设置独立病房,筛查并固定陪护人员,严格执行环境及物品消毒。我们的初步实践表明,遵循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发布的工作指引,结合胃肠外科临床特点采取精准的管理策略,可以安全恢复日常诊疗,兼顾疫情防控和广大胃肠外科患者诊疗需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感染控制 胃肠外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