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海马体积改变之间的相关。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入院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DNF;西门子Skrya3.0T超导磁共振机测量其海马体积。结果 血清BDNF与海马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BDNF与海马体积改变之间存在关联,可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 标签: 1 精神分裂症 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6例伴有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挛缩瘢痕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49岁。对18处关节瘢痕进行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2~3个月1次,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瓶颈。记录每例患者治疗次数;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6个月,测量每例患者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每例患者瘢痕情况;于6例患者各1处关节瘢痕的1次治疗(共6次治疗)中,记录当次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治疗后2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记录治疗区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功能锻炼执行情况和其他瘢痕治疗手段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组16例患者18处关节瘢痕接受了2(1,3)次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末次治疗后6个月受累关节活动度为56.5(39.0,128.8)°,明显高于首次治疗前的38.4(22.9,116.3)°(Z=-3.724,P<0.01),改善了17.4(8.0,24.1)°;末次治疗后6个月瘢痕VSS评分中的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Z=-2.989、-3.762、-2.814、-3.739,P<0.01),其中柔软度改善最为明显。在6次治疗中,当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5±0.6)个月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6.2(148.0,164.2)°、160.2(156.7,166.4)°,均较治疗前的151.4(145.7,155.3)°明显增加(Z=-2.201、-2.201,P<0.05),分别改善了9.1(4.4,13.0)°、13.1(8.0,15.7)°。本组患者治疗区域治疗后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在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进行过功能锻炼,使用过压力衣/套、硅酮药物和支具。结论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能够软化瘢痕,增加相关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适用于轻度挛缩瘢痕的临床治疗。

  • 标签: 瘢痕 激光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未治疗HIV-1感染者蛋白酶-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基因型耐药发生水平和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于2019—2020年募集北京市新确诊或新入组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进行pol基因片段和整合酶基因扩增和测序。系统进化分析判断病毒亚型,通过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解析耐药突变和药物耐受程度。结果在募集到的168例病例中,93.6%通过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最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1_AE(41.0%)和CRF07_BC(30.3%),独特重组型占16.1%。6个病例携带蛋白酶-逆转录酶监测耐药突变,传播耐药发生率为3.7%;1个病例治疗基线携带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K65R突变,同时伴有整合酶基因区主要突变T66I(0.6%),对艾维雷韦高度耐受、对拉替拉韦低度耐受。结论北京市未治疗HIV-1感染者中HIV-1传播耐药发生率低,应加强包括整合酶基因在内的基因型耐药监测。

  • 标签: 人免疫缺陷病毒 基因型耐药 传播性耐药 整合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自我护理教育对烧伤患者出院后抗瘢痕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烧伤治疗的9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行延续自我护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抗瘢痕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及瘢痕发生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瘢痕发生率、瘢痕面积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患者出院后对其开展延续自我护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抗瘢痕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降低患者瘢痕发生率。

  • 标签: 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 烧伤 抗瘢痕行为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因AIS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且在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患者资料,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所有患者分成OSAHS组和单纯AIS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临床资料、血液学指标包括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指标、PSG参数、神经功能评分量表包括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出院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另外,根据mRS评分将OSAHS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OSAHS组112例,单纯AIS组89例。OSAHS组的非快眼动睡眠1+2期(N1+N2)比例、觉醒指数、氧减指数(ODI)、脉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均显著高于单纯AIS组,而N3期比例、夜间最低脉氧饱和度(LSaO2)均显著低于单纯AIS组(均P<0.05)。两组脑卒中病灶分布(皮质、皮质下、脑干、小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SAHS组发生多部位脑卒中者占比更大(P=0.032)。两组入院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SAHS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P=0.004)和出院mRS评分(P=0.010)均明显高于单纯AIS组。OSAHS患者中预后良好组74例,预后不良组38例,预后不良组的入院NIHSS评分和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AIS合并OSAHS患者具有睡眠结构紊乱、夜间低氧更严重、发生多部位卒中的比例高、出院时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差、炎症指标NLR高的特点;其中预后不良者睡眠效率更差,入院NIHSS评分高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泵流量和动静脉瘘血流量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实施维持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9例患者分成两组,针对A组39例患者实施低流量的干预,针对B组40例患者实施高流量的干预,对比两组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和心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透析治疗后对比的心容量、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等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给予血泵高流量干预对于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相对较高。

  • 标签: 血泵流量 动静脉瘘血流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8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单一用药组(阿奇霉素)和联合用药组(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总有效率以及用药副反应(皮疹、腹泻、腹痛)总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用药总有效率(95.45%)高于单一用药组(70.45%)(P0.05)。结论:阿奇霉素+头孢类药物联合应用后,观察用药效果、用药副反应,改善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整体治疗水平、预后水平提升。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头孢类药物 阿奇霉素 疗效 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