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6例伴有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挛缩性瘢痕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49岁。对18处关节瘢痕进行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2~3个月1次,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瓶颈。记录每例患者治疗次数;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6个月,测量每例患者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每例患者瘢痕情况;于6例患者各1处关节瘢痕的1次治疗(共6次治疗)中,记录当次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治疗后2个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记录治疗区域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功能锻炼执行情况和其他瘢痕治疗手段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本组16例患者18处关节瘢痕接受了2(1,3)次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末次治疗后6个月受累关节活动度为56.5(39.0,128.8)°,明显高于首次治疗前的38.4(22.9,116.3)°(Z=-3.724,P<0.01),改善了17.4(8.0,24.1)°;末次治疗后6个月瘢痕VSS评分中的血管分布、柔软度、厚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Z=-2.989、-3.762、-2.814、-3.739,P<0.01),其中柔软度改善最为明显。在6次治疗中,当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5±0.6)个月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6.2(148.0,164.2)°、160.2(156.7,166.4)°,均较治疗前的151.4(145.7,155.3)°明显增加(Z=-2.201、-2.201,P<0.05),分别改善了9.1(4.4,13.0)°、13.1(8.0,15.7)°。本组患者治疗区域治疗后均未观察到水疱、感染、增生性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在治疗间隙和随访期间进行过功能锻炼,使用过压力衣/套、硅酮药物和支具。结论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能够软化瘢痕,增加相关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适用于轻度挛缩性瘢痕的临床治疗。
出处 《中华烧伤杂志》 2021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