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4年,活动后乏力2个月的13岁患儿就诊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少量残余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经导管在动脉导管结扎处植入7 mm×18 mm 支架完成Potts分流术,3个月后再予球囊进一步扩张支架增加右向左分流量。随访4年患儿运动耐量改善,无晕厥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确诊的17例AAOCA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7例患儿中男14例、女3例,就诊年龄(8.7±3.5)岁,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LCA)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RCA)13例。7例患儿表现为胸痛或运动后胸痛,3例为心源性晕厥,1例表现为胸闷乏力,6例患儿无特异性症状,其中3例心源性晕厥及1例胸闷乏力患儿为ALCA。14例患儿影像学表现存在冠状动脉压迫或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解剖基础。7例患儿行冠状动脉修补术,其中ALCA 2例、ARCA 5例,另有1例ALCA患儿因心力衰竭行心脏移植。ALCA组在心血管不良事件或预后的发生比例高于ARCA组(4/4比0/13,P<0.05)。门诊规律随访6 (6,12)个月,失访1例,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心源性晕厥或心功能不全多发生在ALCA组,ALCA预后较差。ALCA及ARCA伴有心肌缺血的患儿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ul-Sten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因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Pul-Stent植入的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支架植入后的即刻疗效、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3例患儿(男19例、女14例)均成功植入Pul-Stent(经皮导管31例、开胸直视2例),共计植入35枚支架(小型19枚、中型15枚、大型1枚),左肺动脉植入23枚,右肺动脉植入12枚。植入时患儿年龄(6.8±3.1)岁,体重(21.3±8.8)kg。初始扩张球囊直径范围6~16 mm,29例(29/31,94%)经皮植入患儿使用的输送长鞘为8~10 F。支架植入后即刻,33例患儿支架植入处的肺动脉最窄直径从(4.0±1.7)mm增加到(9.1±2.1)mm(t=-21.60,P<0.001);26例经皮植入的双心室纠治术后患儿的跨肺动脉狭窄处的压力阶差由(30.5±12.3)mmHg(1 mmHg=0.133 kPa)降至(9.9±9.6)mmHg(t=12.92,P<0.001),右心室与主动脉压力比值由0.57±0.14降至0.44±0.12(t=7.44,P<0.001);5例腔肺静脉吻合术后患儿上腔静脉压力由(17.0±1.9)mmHg降低至(14.0±0.7)mmHg(t=2.86,P=0.046)。除2例患儿因其他心脏畸形再次外科手术时死亡,余31例患儿随访(5.3±1.6)年均临床稳定,经胸X线片发现1枚支架断裂。16例患儿复查心导管检查,发现1枚支架再狭窄,余支架形态良好。9例患儿行后扩张,过程均顺利,无支架断裂、移位及动脉瘤形成。8例患儿行心脏CT评估,支架内径较植入后无明显变化,未见支架狭窄及断裂。4例患儿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受伪影影响,无法准确评估内径和肺血流灌注。结论Pul-Stent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和径向支撑力,后期可进一步后扩张以适应儿童生长发育,治疗外科术后残留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 标签: 肺动脉 支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内、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1例先天性CAF患儿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2.2岁(0.1~14.0岁);中位体质量18.3 kg(3.2~55.8 kg);其中男37例(52.1%),女34例(47.9%)。按治疗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介入封堵组(30例)和外科修补组(41例),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71例患儿中,70例可闻及心脏杂音,2例有活动后胸闷胸痛表现,另有5例平素易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患儿行介入封堵术,其中22例(73.3%)术中成功关闭瘘口;41例患儿行外科手术,均成功关闭瘘口(100.0%),2组关闭瘘口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科修补术后死亡1例(2.4%),且术后随访过程中有2例(4.9%)因残余分流量渐大再行封堵术治疗。末次随访时2组治疗后存在微小残余分流者均为2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71例患儿术后存在血栓形成2例(2.8%)。结论儿童先天性CAF患者多以心脏杂音为主要体征,部分患儿因分流量大,导致肺血增多可有频繁呼吸道感染,极少数患儿因冠状动脉窃血导致心肌缺血引起胸闷、胸痛;介入封堵及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CAF均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儿童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介入治疗 手术 血栓
  • 简介:摘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婴儿中较为罕见,起搏器置入对有症状的患儿是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婴儿体重低、具有生长发育需求等,其心内膜永久起搏器置入手术难度及风险高,目前关于起搏器置入指征、置入方式等尚有争议。本文报道2例行右心室室间隔心内膜永久性单腔起搏器置入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低体重婴儿,为该类患儿行起搏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及依据。

  • 标签: 婴儿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置入 心内膜起搏
  • 简介:摘要:应国家号召,各行各业皆积极向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方向稳步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之下,电厂在锅炉运行中应用节能降耗的科学技术,可以降低电厂生产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大幅减少运行资金的投入成本,从而保证电厂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数年参与电厂锅炉运行管理经验,在查阅了大量节能降耗技术相关参考文献基础上撰写此文,在文中详细描述节能降耗技术应用意义,总结当下电厂锅炉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意见。

  • 标签: 节能降耗技术 电厂锅炉 环境污染 能源消耗
  • 简介:摘要:在电厂锅炉的正常运行过程中,煤炭的燃烧情况、煤炭的质量等很多因素都会对锅炉运行产生影响,一旦煤炭的质量较差或是出现不完全燃烧情况,大量结焦的问题就会随之产生,这不但会影响整个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会降低机组的经济性。本文从电厂锅炉结焦的原因和电厂锅炉结焦的改善对策两方面详细的讨论了如何有效处理我国电厂锅炉的结焦问题。

  • 标签: 电厂锅炉 结焦问题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1例11岁女童因“面色苍白伴乏力1个月余,加重伴呕吐2 d,晕厥1次”于2020年3月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心脏B超示全心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28%,右心房内血栓形成。传统抗心律失常即胺碘酮、地高辛、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及射频消融均失败后,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后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并逆转心室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间隔旁道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9年3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共626例患儿,对其中74例间隔旁道患儿的临床及射频消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4例患儿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7.8±3.5 )岁(10个月~13岁);体质量(27.7±14.4) kg,其中3例<15 kg。5例术前超声提示室壁矛盾运动,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69例患儿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5例患儿接受传统两维射线下标测后,最终3例接受消融。74例患儿共标测到间隔旁道74条,包括右侧间隔旁道66例,左后间隔旁道8例;显性旁道48例,隐匿性旁道26例;旁道分布于前间隔28条,中间隔18条,冠状窦10条,右后间隔10条,左后间隔8条。共72例患儿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67例消融成功,即时消融成功率为93.1%。消融功率(18.0±1.8)W,射线暴露时间(4.7±2.7) min,手术时间(151.5±58.6) min。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5例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患儿的心室运动及大小在消融后恢复正常。随访(23.8±10.8)个月,4例患儿发生预激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三维标测系统下儿童间隔旁道经射频消融安全且有效,但永久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仍不能忽视。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房室旁道 房室传导阻滞 射频消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埋藏式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病例的临床特点、植入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ICD植入的6例患儿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病因、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患儿年龄6岁5月龄~16岁2月龄,体重15.4~49.8 kg。其中3例为长QT综合征;1例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肥厚性心肌病;另1例为心脏离子通道病。所有患儿植入前均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作病史,且药物治疗无改善。ICD植入后3例患儿出现术后电风暴,分别给予氯丙嗪、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后好转,并调整ICD参数(关闭抗心动过速起搏、上调除颤阈值及除颤能量),接受心理干预;另3例患儿术后即接受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并优化ICD参数设置,按需进行心理辅导,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术后继续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密切随访。随访1个月~7年,至末次随访均存活,2例患儿曾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事件发生,ICD成功识别并除颤成功。结论ICD植入术在儿童及青少年病例中具备可操作性,且能有效预防猝死发生。术后易出现电风暴, 合适的参数设置以及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配合、心理干预等有助于降低电风暴发生率。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儿童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婴幼儿起搏导线拔除比较罕见,本病例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回拧导线内芯及导线外缘,松解导线末端与心肌组织的连接后牵拉拔除导线,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二次植入的导线参数稳定,囊袋伤口愈合良好。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 导线拔除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预后及反流发生或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 108例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及反流加重的预后和危险因素。结果24例术后新发三尖瓣轻度以上反流,发生率为2.1%;5例术前合并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患儿中4例反流较术前减轻;随访过程中患儿均未发生重度需要手术干预的三尖瓣反流。单因素分析发现介入手术时间、残余分流是介入术后新发轻度以上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封堵器大小(OR=1.48,95%CI:1.13~1.9)、残余分流(OR=6.53,95%CI:1.69~25.30)是新发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有一定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但一般不会出现需干预的后果。手术时间越长、封堵器型号越大、残余分流的存在是导致术中或术后新发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三尖瓣反流 间隔封堵器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气施工时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民用建筑中,因为电气设备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以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所以要重视民用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施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施工中电气工程中的具体方法和要求的分析,进而探讨了电气工程不同安装施工阶段的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

  • 标签: 民用建筑 建筑施工 电气施工 控制措施
  • 简介:在不断发展的建筑业市场中,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地位也在不断的得到重视。虽然建筑电气工程只是建筑工程的一部分,但是他是决定工程功能和安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机电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国标规范、行业守则、施工设计说明、一般性施工工艺的要求来进行施工才能在安全和质量得到保证。这里主要是探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电气施工如何做到保证整体质量达标,合乎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

  • 标签: 建筑电气 安全 质量 施工工艺
  • 简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智力劳动在创造价值的劳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源泉.智力劳动的特征使得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智力投资成正比,进而与其形成的智力劳动力价值成正比.因此,国家必须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智力劳动,提高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决定机制中的权重,以便更能体现按"能"取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本文尝试着从分析智力劳动力价值形成入手,得出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中的决定作用,从而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与借鉴,以激励智力劳动者,适应、推动社会改革和发展.

  • 标签: 智力劳动力 劳动力价值 价值创造 激励机制 分配制度 股票期权
  • 简介:广场舞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有效载体,它的健身价值毋容置疑,但在广场舞锻炼过程中参与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舞曲的选择较为单一、随意,舞蹈的编排动作简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相关部门对广场舞活动缺乏管理等问题.有效开展广场舞的科学锻炼,需加强广场舞锻炼风险意识,增加专业健身教练员的数量,普及运动负荷自我监测、自我诊断知识,学会正确判断运动负荷大小,研究广场舞内容、风格的多样性和形式的科学性,调适广场舞活动管理的无序现象等.

  • 标签: 广场舞锻炼 健康素质 思考
  • 简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满意度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参与程度低、对新生辅导和服务力度不够和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是造成入学教育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认识和把握大学新生的内在需求和发展规律,加大大学生参与程度、加强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意识,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提升大学入学教育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满意度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