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节目资料两种管理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及数据化管理的先进性、高效率,数据化管理对于资料的保存及利用有长远和发展的意义。

  • 标签: 传统管理 数据化管理 保存 利用
  • 简介:摘要: 当前,面对综合能源服务业态的林林总总,仍有太多企业分不清、看不明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模式,难以打造适合自身特点的关键技术。因此,总结凝练这些新技术与新模式的特征、辨识与之相关的关键技术,有助于厘清综合能源服务的内涵与外延,科学地应对挑战。

  • 标签: 能源互联网视域 综合能源服务 新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LNM)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NM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27例行胃癌根治术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EGC发生LNM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建立EGC的LNM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检验诊断效能并收集133例EGC病例进行外部验证该模型。结果本组EGC患者的LNM率为13.3%(32/427),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LNM率分别为1.3%(3/237)、15.3%(29/1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溃疡型、未分化型、浸润黏膜下层、有神经受侵及有脉管侵犯的EGC患者的LNM率均较高(χ2=3.408、16.379、4.808、29.804、25.305、47.120,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溃疡型、肿瘤直径>2 cm、浸润黏膜下层、存在神经受侵及脉管侵袭是发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26、2.924、11.824、13.047、7.756,均P<0.05)。预测模型P=e^x/(1+e^x),x=-4.792-1.122大体类型+1.073肿瘤大小+2.470浸润深度+2.569神经受侵+2.048脉管侵犯,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最佳界值为0.094、灵敏度为72.70%、特异度为77.20%。外部验证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值为0.840。预测模型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35%、68.96%。结论溃疡型、肿瘤直径>2 cm、浸润黏膜下层、有血管癌栓及神经侵袭是EGC患者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在术前预测EGC的LNM。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转移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386例胃癌患者,筛选出年龄≥70岁的患者,分析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386例胃癌患者中年龄≥70岁者342例(14.3%)。两组之间在性别、伴发疾病个数、NRS2002评分、PG-SG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者共981例(41.4%),其中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者413例(17.3%),出现非手术相关并发症者568例(24.0%)。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伴发疾病数目≥2个为≥70岁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HR=4.478,95%CI:1.121~7.918,P=0.006)。≥70岁胃癌组5年OS为21.1%,5年DSS为62.7%;而<70岁胃癌组5年OS、DSS分别为54.1%、70.0%,两组患者的5年O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年DSS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组织学类型为低-未分化类型(P=0.004)、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为pT4a~pT4b期(P=0.007)、存在淋巴结转移(P=0.004)、肿瘤pTNM分期为ⅢA~ⅢC期(P=0.002)和同时存在脉管瘤栓(P=0.034)是影响≥70岁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0岁胃癌患者术前伴发疾病多,增加了术后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应重点关注其共患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安全和疗效,同时年龄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胃肿瘤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生物学行为、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355例GEP-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其生物学特征、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55例患者中,男228例,女127例,年龄(58.3±10.7)岁。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胃(171例),其次为胰腺(57例)、结直肠(50例)、食管(27例)、十二指肠及空肠(20例)、肝脏(15例)、阑尾(8例)、胆囊及胆管(7例)。无功能性GEP-NENs初次就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88例)、腹胀(77例)、进食哽噎(66例)。29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消化内镜手术45例,开腹、腔镜手术250例。分级为G1 80例,G2 45例,G3 20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1年生存率为80.1%,3年生存率为59.8%,5年生存率为57.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手术方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TNM分期、病理分级、脉管瘤栓、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白蛋白水平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手术方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TNM分期、病理分级、脉管瘤栓、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GEP-NENs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GEP-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其预后影响因素规范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P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69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cT3/4N0/+M0)接受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D的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结果本组569例患者全部完成新辅助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其中59例(10.4%)患者发生P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χ2=10.091,P=0.001)、病理类型(χ2=4.110,P=0.043)、Borrmann分型(χ2=91.941,P=0.001)及治疗前cT分期(χ2=7.980,P=0.005)均与新辅助治疗后发生PD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Borrmann分型、治疗前cT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后发生PD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PD后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未发生PD患者的缩短,发生局部PD的患者选择二线治疗或手术切除对生存影响并无差异。结论病理类型、Borrmann分型、治疗前cT分期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发生PD的影响因素;PD患者的预后差。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辅助治疗 病理学,临床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急性胰腺炎(HTG-AP)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43例,女122例;年龄38~54岁,中位年龄51岁。HTG-AP组51例,BAP组414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发症等临床特征差异。两组淀粉酶、脂肪酶等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HTG-AP组平均年龄(40±2)岁,明显低于BAP组的(52±2)岁(t=-38.52,P<0.05);男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分别为90%(46/51)、31%(16/51),明显高于BAP组的72%(297/414)、12%(48/414) (χ2=7.93,14.97;P<0.05)。HTG-AP组BMI、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30.6±2.2)kg/m2、(129±8)mg/L,明显高于BAP组的(26.0±1.5)kg/m2、(58±4)mg/L(t=19.49,103.90;P<0.05)。HTG-AP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分别为16%(8/51)、22%(11/51)、16%(8/51),明显高于BAP组的3%(12/414)、1%(5/414)、2%(10/414) (χ2=18.04,56.66,21.49;P<0.05)。结论与BAP相比,HTG-AP以年轻、肥胖男性患者多发,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