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甘油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到的脂质异常之一。许多单基因疾病已经确定能够引起严重的甘油,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甘油升高是由多种影响微小的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继发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酒精滥用和各种常用药物。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纠正这些继发因素、优化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非常重要。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重度甘油患者胰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中度甘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本综述着重探讨了甘油的多种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原因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同时对甘油各种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支持证据进行了回顾,并且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分步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甘油(hypertriglyceridemia,HTG,亦称高甘油)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异常脂代谢类型,可加速CKD进展,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剩留风险密切相关,但肾科医师对于如何管理CKD合并HTG缺乏共识,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鉴于此,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特点,围绕HTG病理生理,HTG对CKD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影响,HTG诊断、治疗以及特殊人群管理等内容制定了此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CKD患者HTG管理的专家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为我国CKD患者HTG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慢性肾脏病 治疗 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甘油(HTG)之间的相关关系,为HTG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我院3429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等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297例被检人员中,共检出HTG10740例,检出率为31.31%;在体重正常(或消瘦)、超重及肥胖人群中,HTG的检出率分别为16.48%、46.05%和60.91%,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或消瘦)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与HTG检出率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r=0.984,P〈0.01);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结论超重与肥胖是发生HTG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体质量指数 肥胖
  • 简介:CHD危险性随TG水平升高而增加,甘油患者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富含甘油的脂蛋白CM、VLDL的TG向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LDL、HDL转移

  • 标签: 关系再 再认识 冠心病关系
  • 简介:摘要我国甘油性胰腺炎(HTGP)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且HTGP患者病情有易重症化和易复发的临床特点。HTGP患者在发病早期需紧急降脂治疗以阻止病情进展,在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清甘油(TG)水平以防止病情复发。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证据并结合笔者临床实践,介绍HTGP早期降脂药物选择、血液净化(包括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的指征、饮食和营养治疗的要求以及患者出院后血脂的控制策略,为临床医生管理HTGP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胰岛素 低分子肝素 降脂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甘油性急性胰腺炎(HTG-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以甘油升高、代谢紊乱及多脏器功能障碍为显性特征。发病机制的探讨多集中于游离脂肪酸、胰腺微循环障碍、钙超载、氧化应激、基因多态性等方面。有研究指出,甘油是继胆道疾病之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因素,对其反复发病、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及后期休养恢复等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提出此概念到研究阶段都未能系统性地明确其发病机制,导致临床治疗缺乏精准性。基于此,亟待探讨甘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权威专家指南,就甘油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发病机制、治疗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甘油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甘油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水平变化以及甘油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水平在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可以显著降低甘油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甘油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甘油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水平变化以及甘油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水平在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可以显著降低甘油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油(HTG)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Ⅲ(cpoCⅢ)含量情况,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接诊的HTG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相关血清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cpoB)、载脂蛋白CⅢ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l(cpoAl)、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组患者相关指标分析可知,载脂蛋白CⅢ与血尿酸、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加强载脂蛋白CⅢ的检测,除了能准确与直观地掌握患者脂质代谢情况,同时还能为甘油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依据,值得大力研究。

  • 标签: 高甘油三脂血症 载脂蛋白CⅢ 血清 分析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甘油已成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第二大原因。研究发现,甘油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包括复发)、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以及后期胰腺修复均具有明确的影响。然而,当前甘油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多集中于游离脂肪酸、胰腺微循环障碍、钙超载、氧化应激、基因多态性等方面。在临床诊疗方面,也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代茶饮治疗甘油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 代茶饮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血脂控制是甘油性胰腺炎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目前国内外的急性胰腺炎指南对其无统一推荐意见,导致临床治疗较为混乱。笔者结合目前相关文献及研究进展,对甘油性胰腺炎急性期的血脂控制原则,常用的降脂治疗方法、现状以及建议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甘油性胰腺炎急性期的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 标签: 胰腺炎 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治疗性血浆置换 静脉注射胰岛素 血脂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油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旨在加强对甘油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类型及其诊治的认识。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高甘油组为15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组为35例。结果高脂血症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重症性急性胰腺炎,且其病死率显著高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甘油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易发生多器官衰竭,同时淀粉酶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明显降低。结论甘油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等原因,更易导致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甚至死亡,应对此类患者加强饮食、减重、降脂的控制。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胰腺炎 临床诊治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甘油(HTG)病人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例HTG病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浓度及病人血脂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HTG病人sICAM-1和sVCAM-1浓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sICAM-1和sVCAM-1浓度均与甘油(TG)呈正相关(r=0.523,0.485,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HTG病人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 标签: 辛伐他汀 高甘油三酯血症 细胞粘附分子
  • 简介:摘要通过运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试剂盒RⅢ沉淀剂,对甘油病人的乳糜血清进行沉淀、离心处理,获得清晰上清液,以利于血糖测定,避免浊度影响。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乳糜微粒 血糖 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甘油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1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依据,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探讨重症甘油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相对值、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在HTG-AP的发生中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 标签: 重症 高甘油三酯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绵阳地区糖尿病病人群血清尿酸水平和甘油关系。方法2010年,绵阳市涪城区采用非随机整群选样和群内性别年龄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获得981名糖尿病人群的相关资料。本研究对该981人的血尿酸水平和甘油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男女两性中,随着UA水平的增加,甘油患病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证实了UA水平和甘油的患病相关。

  • 标签: 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尿酸 糖尿病
  • 简介:目的:评估国产苯扎贝特治疗甘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纳入研究的甘油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苯扎贝特组(59例),非诺贝特组(55例)及对照组(18例)。苯扎贝特组男4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4±15.4)岁;非诺贝特组男4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5±15.5)岁;对照组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2.7±16.0)岁。苯扎贝特组给予苯扎贝特200mg,3次/d口服;非诺贝特组给予非诺贝特100mg,3次/d口服;对照组非药物治疗,疗程均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苯扎贝特组和非诺贝特组TG、TC、L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3.16±0.60)、(5.25±0.56)、(2.76±0.45)和(3.13±0.55)、(5.28±0.52)、(2.82±0.41)mmol/L,治疗后分别降至(2.42±0.43)、(4.93±0.47)、(2.55±0.44)和(2.43±0.43)、(4.97±0.47)、(2.48±0.4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9±0.18)、(1.10±0.16)mmol/L,治疗后分别升至(1.23±0.13)、(1.22±0.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分别为(3.10±0.40)、(5.22±0.42)、(2.81±0.57)mmol/L,均明显高于苯扎贝特组(P〈0.05,尸〈0.01),而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诺贝特组(P〈0.05,P〈O.01);HDL—C水平为(1.10±0.13)mmol/L,明显低于苯扎贝特组和非诺贝特组(均P〈0.05)。2个药物治疗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扎贝特组和非诺贝特组中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分别有11�

  • 标签: 苯扎贝特 高甘油三酯血症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