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刮除治疗骨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O"型臂导航下磨钻刮除治疗的骨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8.4±10.9)岁(范围2~44岁);病程1周~3年,平均14.2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4例,胫骨远端1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远近端各1例。术中应用"O"型臂导航确定病灶部位,通过1~4 cm小切口剥离肌肉软组织至面,放置通道拉钩,将磨钻注册为导航识别设备,逐步磨除瘤巢表面骨质,以刮匙刮除瘤巢送病理学检查;根据导航图像用磨钻扩大磨除病灶,结束前再次"O"型臂X射线机扫描确认磨除范围。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手术前后行CT病灶扫描,进行影像学对比病灶是否有残留或复发。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结果18例手术时间40~175 min,平均89.3 min,其中建立导航图像所需时间为(18.0±4.1)min(范围13~22 min)。手术切口长为(2.7±1.1)cm(范围1~4 cm)。所有患者均达到病灶完全刮除,术后病理全部证实为骨瘤。全部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24 h患者均自主下地活动,术后第3至7天疼痛性质和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疼痛基本消失。18例术前VAS为(5.33±1.24)分,术后第3天为(2.79±1.32)分,术后第7天为(1.86±1.21)分,术后1个月为(0.86±0.93)分,术后3个月为(0.33±0.48)分,术后6个月为(0.09±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0,P<0.00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无复发,影像学病灶无残余无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100%。结论"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刮除治疗骨瘤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而高效的技术手段,术中精确定位及磨除范围大于瘤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骨瘤,骨样 手术导航系统 刮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从免疫细胞角度分析巨细胞瘤的免疫微环境,明确巨细胞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组成,在单细胞水平探索地舒单抗治疗前后巨细胞瘤的免疫改变。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初发巨细胞瘤及地舒单抗治疗后巨细胞瘤的手术病例中收取新鲜组织样本,送质谱流式细胞术分析,使用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分析将质谱流式高维数据可视化并定量,比较地舒单抗治疗前后巨细胞瘤的免疫细胞组成。选取部分未经地舒单抗治疗及经过地舒单抗治疗的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培养并获得培养上清液,用于分析上清液对各类细胞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共15例初发巨细胞瘤及3例地舒单抗治疗后巨细胞瘤经质检合格后完成质谱流式及多色流式分析,其中男7例,女11例。巨细胞瘤富含T细胞及多种巨噬细胞表型的髓系细胞,经地舒单抗治疗后巨噬细胞表型髓系细胞比例大幅度降低而T细胞比例上升,且巨噬细胞表型髓系细胞比例与地舒单抗治疗时间相关。巨细胞瘤中疑似多核破巨细胞的免疫细胞亚型以γδTCR+为特征,且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肿瘤中的CD8+T细胞绝大多数为活化的PD-1hiTIM-3+CD69+的T细胞。未经地舒单抗治疗直接手术的巨细胞瘤组织体外培养上清液能促进多种细胞系增殖,而地舒单抗治疗后肿瘤组织上清液则无该功能。结论绘制巨细胞瘤的免疫细胞谱图,探索巨细胞瘤内免疫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潜在作用,为无法切除病例长时间使用地舒单抗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狄诺塞麦 细胞微环境 免疫组织化学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