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刮除治疗骨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采用"O"型臂导航下磨钻刮除治疗的骨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8.4±10.9)岁(范围2~44岁);病程1周~3年,平均14.2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胫骨近端4例,胫骨远端1例,腓骨近端2例,肱骨远近端各1例。术中应用"O"型臂导航确定病灶部位,通过1~4 cm小切口剥离肌肉软组织至面,放置通道拉钩,将磨钻注册为导航识别设备,逐步磨除瘤巢表面骨质,以刮匙刮除瘤巢送病理学检查;根据导航图像用磨钻扩大磨除病灶,结束前再次"O"型臂X射线机扫描确认磨除范围。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手术前后行CT病灶扫描,进行影像学对比病灶是否有残留或复发。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结果18例手术时间40~175 min,平均89.3 min,其中建立导航图像所需时间为(18.0±4.1)min(范围13~22 min)。手术切口长为(2.7±1.1)cm(范围1~4 cm)。所有患者均达到病灶完全刮除,术后病理全部证实为骨瘤。全部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24 h患者均自主下地活动,术后第3至7天疼痛性质和症状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疼痛基本消失。18例术前VAS为(5.33±1.24)分,术后第3天为(2.79±1.32)分,术后第7天为(1.86±1.21)分,术后1个月为(0.86±0.93)分,术后3个月为(0.33±0.48)分,术后6个月为(0.09±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50,P<0.001)。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症状缓解无复发,影像学病灶无残余无复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100%。结论"O"型臂导航下小切口磨钻刮除治疗骨瘤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而高效的技术手段,术中精确定位及磨除范围大于瘤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骨瘤,骨样 手术导航系统 刮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