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从法理层面来看,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全国普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法规,未能对均等化的范围、标准、执行过程等多项事宜进行调整和规范,这是导致当前地区间、城乡间以及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立法必然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和法制保障。民主化与法制化相结合、渐进性与公正性相结合、集中化与分权化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理应成为目前我国进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应该恪守的四重要原则。

  • 标签: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均等化 立法原则
  • 简介: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当前西方国家政府治理进程中颇具影响力的前沿改革理论。从理论传承的视角来看,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和超越,两者彰显诸多共性。然而,从公共行政发展的本质来看,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在"效率"与"民主"这两大价值观之间进行取舍或者相互博弈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集合。两者更多地凸显其鲜明个性,这两种理论是在恪守不同价值取向的前提之下,有针对性地寻求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而设计不同的制度安排,最后依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知识积累。多维度辨析这两种理论之异同,对我国推行新一轮行政改革、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政府改革的成功经验意义非凡。

  • 标签: 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服务 价值取向 理论基础 制度安排 研究方法
  • 简介: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全面客观的考核评估,成为保障各级政府持续稳步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条件。尽管我国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制度在考核评估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但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机制属于典型的"体制内"评估模式,存在评估主体单一、评估内容偏颇、评估指标狭隘、评估方法滞后等问题,致使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评估制度处于软约束状态。构建多元评估主体,拓展多维评估内容,设计多项评估指标,运用多样评估方法等,成为未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的创新取向。

  • 标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评估主体 评估内容 评估指标 评估方式
  • 简介:欠发达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面临国家层面的制度困境,还遭遇地方层面的制度障碍。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比重偏低、权责分工模糊、财权事权失衡、立法层次偏低、供给标准缺失,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性制度困境。而基本公共服务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资源城市偏向定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单一、民众创收增收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制度困境。只有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制,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能顺利推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标签: 欠发达地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