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减少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进行的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例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声撕1例;无抽搐发生,无手术后出血,无死亡病例;随访56例,占本组病例的58.33%,未发现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结论甲状腺手术操作细致及手术细节上的改进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手术 治疗
  • 简介:郭丰和李千所在的医院是个大医院。院长快要退休了,热门人选就是他们两个。他们两个虽然职称都一样,但最具优势的是郭丰。郭丰是现任副院长,外科权威人称郭一刀。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事实。

  • 标签: 手术 灵魂 副院长 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27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9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5例。术后按CMF(CerbB-2阳性则用CAF)方案进行化疗并加放疗,对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结果随访6-48个月,全部患者无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经疗效判定,优良51例,优良率达86.4%。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确切,且美容效果满意。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 简介:摘要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且病理证实为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EUS表现,病理类型和分布,以及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11例患者经EUS-FNA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胰腺肿瘤,其中肾脏来源4例,肺来源4例,结肠、乳腺、膀胱来源各1例。EUS主要呈均匀低回声表现(10/11),周围边界不清晰(6/11)。近半数患者(5/11)可在转移灶附近发现淋巴结肿大。转移灶诊断与原发肿瘤发现的时间跨度从6 d至27年不等。EUS-FNA可有效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

  • 标签: 超声检查,介入性 诊断 胰腺肿瘤 继发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的现状,分析护理服务感知对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10—12月河南省3所三级综合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父母500名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服务Servqual测评量表、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探讨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6份,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476名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均分为(3.99±0.56)分,应对方式总分为(92.25±9.3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总分与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r=0.27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应对方式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一般资料后,护理服务感知量表中保证性和移情性是围手术期患儿父母应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儿父母护理服务感知影响其应对方式,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儿父母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度,从而帮助患儿父母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

  • 标签: 儿童 父母 围手术期 护理服务质量 应对方式
  • 作者: 李颀 张震 肖萍 马亚 闫淯淳 姜茜 李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超声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遗传室,北京 1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先天性巨结肠初次根治术后因中远期并发症而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的37例因先天性巨结肠初次根治术后发生中远期并发症而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其中,男29例,女8例,男女比为3.625∶1;再次手术年龄为(3.8±2.4)岁,范围为9个月至12岁;初次根治手术年龄范围为4 d至6岁(本院4例,外院33例)。初次手术采用单纯经肛门根治术6例,腹腔镜辅助根治术16例,开腹手术15例。肛门直肠手术技术:外院患儿中,32例采用Soave-like技术,1例采用心形吻合技术;本院4例均采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transanal rectal mucosectomy and partial internal anal sphincterectomy,TRM-PIAS)。再次手术原因:病变段残留19例,吻合口瘢痕狭窄5例,各种瘘管形成8例(直肠阴道瘘2例,高位复杂肛瘘4例,直肠舟状窝瘘1例,直肠尿道瘘1例),拖出肠管扭转3例,回盲部卡压梗阻1例,过长的肌鞘狭窄1例。再手术所采用的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肛门直肠手术技术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TRM-PIAS法。本研究将术后随访时间满1年的24例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将12例结肠肛管吻合患儿作为组一,将12例回肠肛管吻合患儿作为组二;同样选取两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将既往经一次腹腔镜辅助根治手术的常见型和短段型的3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作为对照组一,将既往经一次根治手术的33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作为对照组二。将组一和对照组一,组二和对照组二,分别进行对比以评估预后。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根治手术34例(结肠肛管吻合20例,回肠肛管吻合12例,结肠肛管吻合+回肠瘘口还纳2例);分期手术3例(根治术后3~6个月关瘘)。其中腹腔镜手术12例;腹腔镜松解直肠后转开腹手术14例;开腹手术11例。手术时间范围为120~240 min;出血量范围为5~20 ml;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7~14 d。短期并发症为粘连肠梗阻1例,吻合口裂开1例。组一发生污粪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组二的污粪发生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组二发生小肠结肠炎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其余各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一和组二患儿在术后均无吻合口狭窄、直肠黏膜脱垂、瘘管复发、尿潴留和尿失禁发生。结论对于先天性巨结肠初次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效果较满意。

  • 标签: 巨结肠,先天性 并发症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发生延迟性术后肠麻痹(PPOI)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行部分肠管切除术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POI将患者分为PPOI组和非PPO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排除相关性较强的变量。取单因素分析中P<0.05且有临床意义的变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变量的截断值,将其转换成二分类定性资料,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14例患者,男性202例,女性112例;年龄(39 ± 14)岁。89例(28.3%)患者发生PPOI,设为PPOI组;没有发生PPOI者225例(71.7%),设为非PPOI组。与非PPOI组比较,PPOI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128(99,166) min比110(85,141) min,P = 0.006],术中使用的阿片类药物总量更多[2.9(2.4,3.3) MME/kg比2.7(2.4,3.1) MME/kg,P = 0.011,MME为吗啡毫克当量],术中输液量更多(P = 0.009),晶体液用量更多(P = 0.007),术中单位体质量液体平衡(IOB/BW)更高[18.8(14.1,25.5) ml/kg比16.4(12.5,20.7) ml/kg,P = 0.005],术后3 d内白蛋白最低值更低(P = 0.019),术后白蛋白最大变化量更高(P = 0.024),术后3 d内血钾最低值更低(P = 0.007),术后第1天补液量更多(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长(P<0.001)。相关性分析中,术中输液量和IOB/BW(r = 0.689,P<0.001)、术中输液量和晶体液用量(r = 0.986,P<0.001)之间相关性较强,因此术中输液量和晶体液用量未纳入多因素分析。ROC曲线的截断值:手术时间为123.5 min,阿片类药物总量为2.84 MME/kg,IOB/BW为21.08 ml/kg,术后3 d内白蛋白、血钾最低值分别为29.15 g/L、3.75 mmol/L,术后白蛋白最大变化量为7.25 g/L,术后第1天补液量2751.5 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手术时间≥123.5 min(OR = 2.162,95%CI:1.260 ~ 3.710,P = 0.005)、IOB/BW≥21.08 ml/kg(OR = 3.184,95%CI:1.817 ~ 5.581,P<0.001)、术后白蛋白最大变化量≥7.25 g/L(OR = 1.948,95%CI:1.110 ~ 3.419,P = 0.02)和术后第1天补液量≥2751.5 ml(OR = 2.845,95%CI:1.630 ~ 4.966,P<0.001)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患者若存在手术时间长、IOB/BW高、术后白蛋白变化大和术后第1天补液量多等因素较易发生PPOI,控制IOB/BW和术后第1天补液量是降低PPO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克罗恩病 延迟性术后肠麻痹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 术中单位体质量液体平衡 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