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列汀对初治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来自全国9家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患者病程<3年,未曾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FPG)<10.0 mmol/L。纳入患者接受12周的西列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情况。以标准餐试验检测早相胰岛素分泌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变化以评估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功能改变。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相关性。结果患者经西列汀治疗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63±0.58)%,较基线值(7.70±1.22)%下降了(1.0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P<0.01);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6.33±0.92)、(8.44±1.62)mmol/L,比基线的(7.71±1.70)、(13.27±2.74)mmol/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1、-11.41,均P<0.01)。经过12周治疗,钳夹技术测定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升高,由治疗前的4.39(3.34,5.82)mg·kg-1·min-1升至5.71(4.34,6.48)mg·kg-1·min-1;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由2.42(1.09,4.42)mU/mmol升至5.17(3.44,8.56)mU/mmol;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也较治疗前升高,上述3个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前后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12周后血糖结局与基线HbA1c水平呈正相关(β=0.192,P=0.001),与基线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β=-0.070,P=0.03)。结论西列汀治疗12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HbA1c降低,不仅显著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且改善了其胰岛素敏感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岛素敏感性 葡萄糖钳夹技术 胰岛素分泌 西格列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1例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总结文献,探讨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患者因阴道脓性分泌物就诊,影像学提示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刮宫标本示破碎组织内见大片泡沫样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子宫全切除标本示右侧壁灰褐色肿物,深达子宫肌层,镜检见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至子宫壁深肌层,周边可见少量残存的子宫内膜,黄色肉芽肿性病变波及子宫浆膜面、卵巢及宫旁组织。黄色肉芽肿性子宫内膜炎为女性生殖系统极其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学特征是大量泡沫样组织细胞伴多种炎细胞浸润,但在影像学和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处理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结核病有复燃趋势,高龄老年人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近期我科成功救治高龄多部位复发性结核病例,本例为80岁女性患者,以高热、气短入院,乙型流感病毒咽拭子检测阳性,但病毒感染控制后患者仍反复发热;多项肿瘤标记物升高,肺CT显示肺内渗出及粟粒性结节呈加重趋势,颅内多发病变伴强化,胸椎旁占位并有脊髓受压表现,存在多系统受累。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好转。

  • 标签: 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加孔机器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通外科于2019年9月18日成功实施的1例经脐单孔加孔机器人直肠上段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70岁男性患者临床资料。体质指数22.1 kg/m2,术前检查示:直肠上段肿瘤距离肛缘14 cm,大小为2.5 cm×1.5 cm×1.0 cm,中分化腺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提示肿瘤浸润。结果手术顺利,无中转,腹部无辅助切口,标本系膜完整。手术时间165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中无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直肠上段溃疡型中分化腺癌,TNM分期ⅣA期(T4N2b);术后恢复顺利,第1天下床活动,第7天拔除尿管,第8天出院。结论经脐单孔加孔机器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 单孔加一孔 机器人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联合体化护理对剖宫产患者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的影响。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联合体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实施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相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观察组角色转换表现相比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维度联合体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可实现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地调节,促进产后角色转换。

  • 标签: 一体化护理 剖宫产 心理状态 角色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医护患体化心理护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0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医护患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医护患一体化 心理护理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医护患体化心理护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0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医护患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医护患一体化 心理护理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WWP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90088、rs4247109)与急性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潜在的关联性,探寻引起DEACMP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氧化碳中毒(ACMP)昏迷抢救成功患者,共235例DEACMP患者和429例ACMP患者,ACMP患者均随访90 d以上且未发生DEACMP。采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外周血DNA提取;运用Sequenom分型检测技术分析WWP2基因多态性与DEACMP的遗传易感性。DEACMP患者入院后每3 d评估次《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智力和生活能力受损程度。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derg平衡定律用拟合优度χ2检验,两组患者基因关联性分析采用2×2四表或2×3列联表χ2检验,共显性遗传模式用2×3列联表χ2检验。结果rs3790088位点包含226例DEACMP患者和414例ACMP患者,rs4247109位点包含234例DEACMP患者和428例ACMP患者。DEACMP和ACMP患者各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与ACMP患者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组后,DEACMP与ACMP患者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遗传模式(共显性遗传、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下rs3790088和rs4247109位点基因型与DEACMP发病无关联(P>0.05)。结论WWP2基因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90088、rs4247109)和DEACMP的发病尚无法确定存在遗传相关性。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多态性,单核苷酸 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部后正中入路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治疗低位骶丛损伤致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4月,收治1例骶骨骨折伴排尿功能障碍21 d患者,右下肢足部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减退,小便失禁;X线片及CT提示骶骨粉碎性骨折;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排尿无力、膀胱逼尿肌弱动伴低顺应性及外括约肌过动;在全身麻醉下行骶丛神经损伤探查术,术中予电生理检测,见左侧第5腰神经(L5)损伤,神经根变细,肌电测定部分损伤;S1瘢痕粘连,严重损伤。右侧L5基本正常;S1紧张,神经牵拉致严重损伤。双侧S2~S4完全损伤、缺损,右侧S2~S4、左侧S4近端、远端均未探及,左侧近端S2、S3在根袖部存在,经体感诱发电位传导(SEP)检测,通路正常,术中探查左侧S2、S3远端至骶前孔,在盆底肌内找到其远侧断端,予行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结果该患者手术时间为4.5 h,术中出血量约1 800 ml,输血量为1 600 ml。术后患者般情况良好,伤口期愈合。患者术后6个月可以逐渐自行排尿;术后8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提示,排尿功能基本恢复;患者的逼尿肌收缩功能恢复,肛门外括约肌协调;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顺应性好转,基本恢复了正常的排尿功能;患者下肢肌力得到了部分改善。依据VAS疼痛评分标准,患者疼痛评分由术前8.0分降为术后3.8分,SF-36评分明显改善,满意度评分7.2分(满分10分)。结论利用骶部后正中入路腓肠神经移植修复术治疗低位骶丛损伤致排尿障碍,可能是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术式。

  • 标签: 骶丛损伤 腓肠神经 移植 排尿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机器人在低位直肠癌经肛操作独具优势,同步联合单孔加孔腹腔镜手术经腹操作可与机器人经肛组相互配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本文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于2019年9月11日行1例单孔加孔腹腔镜经腹同步联合机器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乙状结肠肛管吻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71岁男性,体质指数24.08 kg/m2,活检示直肠腺癌,肿瘤下缘据肛缘3 cm, MRI显示为T2N1期;术前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顺利,机器人经肛对接15 min,经腹、经肛同步进行手术时间共计117 min。术后第6天出院。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TNM分期为Ⅰ期(pyT2N0cM0期)。随访至术后7个月,暂未发现复发、转移。实践证明单孔加孔腹腔镜经腹同步联合机器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低位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经腹 机器人手术 腹腔镜手术,单孔加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