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不仅累及皮肤、指甲、关节,还可同时累及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引起共病的发生。共同的致病炎症途径、相同的基因背景可能是共病发生的原因。本文就银屑病与心血管系统共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 标签: 银屑病 共病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脏纤维蛋白原储积病(fibrinogen storage disease,FSD)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FSD 4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基因测序结果,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FSD,男患儿3例、女患儿1例,年龄为3岁3个月至6岁,中位年龄为3岁4个月。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2例有家族史。肝脏活检组织学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伴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嗜酸性小体,周边围以透亮空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嗜酸性小体对抗纤维蛋白原抗体呈阳性反应。电镜下嗜酸性小体由粗面内质网腔扩张,大量管状结构排列成弯曲条束形的指纹样结构。基因测序发现2例FGG突变位于第8号外显子c.1106A>G(p.His369Arg)和c.905T>C(p.Leu302Pro),1例位于第9号外显子c.1201C>T(p.Arg401Trp)。另1例未检出致病变异。结论FSD是一种少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肝脏活检组织学显示在脂肪变性、纤维化和炎性背景中,肝细胞胞质内可见周围透亮空晕的嗜酸性包涵体,抗纤维蛋白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电镜下具有指纹样结构进一步证实FSD。FGG测序检出第8号或第9号外显子致病性突变可明确解释其表型,但未检出相关变异不能排除FSD的诊断。

  • 标签: 儿童 纤维蛋白原 外显子 肝脏纤维蛋白原储积病
  • 简介:摘要硅酮支架已应用于临床30余年,具有可现场加工、容易取出、肉芽增生较轻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气道狭窄、气道瘘。通过对硅酮支架的现场加工,可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创新及探索以扩大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本文介绍了现场套接支架或支架环技术及自制封堵支架或封堵器,前者通过外套接和内套接增加或缩小支架外径,以适应气道结构;后者通过对硅酮支架进行剪裁、缝合制成硅酮封堵支架或硅酮封堵器,主要用于封堵中心支气管管腔,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及顽固性大咯血等。随着呼吸介入学者的不断探索,将进一步优化硅酮支架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小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观察组采用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比9.30%)比较,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脑卒中复发率(4.65%)与对照组脑卒中复发率(6.98%)比较,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小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疗效明显,且能够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阿加曲班 急性缺血性小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肺部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法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法确定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时个体化PEEP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5~28.0 kg/m2。全麻后仰卧位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EEP峰值不超过10 cmH2O,以2 cmH2O进行递增和递减滴定,并采集滴定时相应的Cdyn和肺部EIT数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A组滴定时先递增后递减,B组滴定时先递减后递增。个体化PEEP确定方法:Cdyn法为最大Cdyn相应的PEEP;EIT法通过PV500 PC软件分析获得。比较Cdyn法和EIT法所确定的个体化PEEP水平和成功情况,并对其所确定的个体化PEEP进行ICC一致性分析。结果与Cdyn法比较,2组EIT法确定个体化PEEP的成功率较高,个体化PEEP降低(P<0.05)。A组:EIT法和Cdyn法滴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法与递增-EIT法的ICC值为0.761,P<0.05;递减-Cdyn法与递减-EIT法ICC值为0.763,P<0.05)。B组:EIT法和Cdyn法滴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递增-Cdyn法与递增-EIT法的ICC值为0.809,P<0.05;递减-Cdyn法与递减-EIT法ICC值为0.797,P<0.05)。结论全麻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时用EIT法和Cdyn法确定的个体化PEEP一致性良好,然而EIT法成功率较高,其个体化PEEP水平较低。

  • 标签: 电阻抗 体层摄影术 肺顺应性 呼吸,人工 正压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空腹血脂异常判定标准在北京社区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检验科于2018年1至10月招募社区体检者839名(男性292名,女性547名),年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0(54, 66)岁,同时检测空腹和标准餐后4 h血脂谱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配对非参数检验比较空腹和餐后4 h血脂水平,空腹血脂分层下的餐后4 h血脂水平变化和餐后血脂异常百分比分别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与空腹相比,餐后4 h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载脂蛋白A1(ApoA1)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轻微降低,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升高0.27 mmol/L、甘油三酯(TG)升高0.7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或Z值分别为10.26, 22.94, 24.22, 4.71, 16.61, 26.92, -23.58, -19.35, P<0. 05)。参照国外非空腹血脂异常截断值标准,空腹合适水平组TC、LDL-C、HDL-C、non-HDL-C、TG和RLP-C分别有10.0%、16.6%、10.1%、12.3%、30.0%和34.9%的人群处于餐后血脂异常升高水平。TC、LDL-C、non-HDL-C和HDL-C的餐后4 h变化程度均随空腹水平的升高而增加(F值分别为9.50, 6.18, 8.07, 3.86, P<0.01),最大变化程度TC≤3.5%、LDL-C≤6.8%、non-HDL-C≤2.9%、HDL-C≤6.3%;RLP-C的餐后4 h变化程度随空腹水平的升高而减少(50.8% vs. 33.2%, F=10.40,P<0.01),TG的餐后4 h变化程度随空腹水平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51.3% vs. 57.9% vs. 39.2%,F=19.05,P<0.01)。在空腹血脂异常分层标准基础上建立餐后4 h血脂异常浓度截断值为TC≥5.1 mmol/L、LDL-C≥3.2 mmol/L、HDL-C≤0.9 mmol/L、non-HDL-C≥4.0 mmol/L和RLP-C≥1.0 mmol/L,TG边缘升高和升高组截断值分别为≥2.2 mmol/L和≥3.4 mmol/L。结论初步建立社区人群餐后TC、LDL-C、HDL-C、non-HDL-C和RLP-C的异常浓度截断值,可应用于体检人群常规血脂谱评价;建议餐后TG采取不同水平的异常浓度截断值进行分层管理。

  • 标签: 空腹血脂 餐后血脂 血脂分层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患者肌肉活检病理学特点,对出现炎细胞浸润者进行形态计量分析并与多发性肌炎(PM)患者进行比较,以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0例FSHD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学资料,按有无炎细胞浸润分为非炎性浸润组(16例)和炎性浸润组(14例);应用Image-Pro Plus生物分析软件对FSHD患者炎性浸润组与多发性肌炎患者肌肉病理进行形态计量分析比较。结果30例FSHD中14例可见肌膜内及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尤其以血管周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形态计量分析显示:炎细胞浸润FSHD组肌纤维表面积、密度、直径、炎细胞浸润、再生和坏死肌纤维与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润FSHD组肌间质总面积明显大于P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肌肉病理形态计量分析示FSHD患者炎细胞浸润组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多于PM组,从病理上鉴别二者,可为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肌营养不良,面肩肱型 多发性肌炎 肌肉病理 形态计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HBO)对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饲养1周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BO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HBO组大鼠均采取高脂饮食联合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喂养,构建大鼠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HBO组进一步采取HBO处理。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检测血清中血脂、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处理30 d后,HBO组脑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AI)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BO组大鼠TG、TC及AI明显降低,而HDL-C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HBO组TNF-α、IL-1β及IL-6水平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SOD及GSH-Px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P<0.01)。经HBO处理后,SOD和GSH-Px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P<0.05)。结论HBO处理可改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水平,并抑制其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

  • 标签: 高压氧 脑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血管征(SVS)阴性在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病因分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63例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入研究,比较63例患者中SVS征阴性患者与SVS征阳性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明确影响SVS征阴性的独立因素。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患者与非LAA患者SVS征阴性率的差异,评估SVS征阴性预测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63例患者中SVS征阴性患者共32例,阳性患者共31例。与SVS征阳性组患者比较,SVS征阴性组患者高脂血症发病率更高,入院时NIHSS评分、房颤发病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入院时NIHSS评分是影响大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患者SVS征阴性的独立因素。41例LAA患者中SVS征阴性25例,阴性率为61.0%;22例非LAA患者中SVS征阴性7例,阴性率为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0,P=0.027)。SVS征阴性预测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敏感性是60.98%(95%CI:44.50%~75.80%),特异性是68.18%(95%CI:45.13%~86.14%),阳性预测值是78.12%,阴性预测值是48.39%,准确性是63.49%。结论SVS征阴性对LAA性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磁敏感血管征 大动脉闭塞 脑卒中 病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在气管腺样囊性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行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的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8例,对比治疗前后气促指数、管腔直径、管壁厚度、管壁周围病灶的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11枚(直筒型支架2枚,L型支架2枚,Y型支架7枚,共使用粒子243颗)。支架置入后2周内出现移位2例,后重新置入并固定,未再移位。中位支架置入时间为2.9(2.3,3.0)个月。治疗后的气促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0.1和3.4,t=8.881,P<0.01);复查支气管镜,1例气道腔内肿瘤残余,其余7例气道腔内肿瘤完全消失,气道黏膜光滑、苍白、部分瘢痕形成(呈放疗后改变);复查胸部CT,病变处管腔直径显著扩大(分别为13.1和3.3 mm,t=-7.839,P<0.01),管壁厚度明显缩小(分别为4.3和14.4 mm,t=7.620,P<0.01),7例管壁周围病灶完全消失,1例病灶缩小>50%。中位随访时间为28.0(24.8,31.5)个月,1例2年内复发,2年无复发6例。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气道覆膜支架能有效扩张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气道、缓解气促症状,同时具有内放疗作用,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观察。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支架 气管肿瘤 癌,腺样囊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状态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参考区间,为餐后血脂代谢异常的判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369名,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标本,随后进食符合本地膳食习惯的标准早餐,并于进食后4 h再次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使用AU582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餐后4 h的血清TG水平。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之间餐后TG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餐后与空腹TG之间的对比采用两个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依照CLSI EP28-A3c文件的相关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95%置信区间,以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45~59岁和≥60岁两组餐后4 h TG中位数分别为1.65(1.25,2.13)mmol/L和1.58(1.25,2.00)m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0,P>0.05);餐后4 h TG水平在45~59岁组的男性1.69(1.22,2.31)mmol/L和女性1.63(1.26,2.12)mmol/L间无统计学差异(Z=-0.179,P>0.05),在≥60岁组的男性1.64(1.22,2.06)mmol/L和女性1.53(1.28,1.99)mmol/L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6,P>0.05);与空腹TG中位数1.05(0.87,1.29)mmol/L对比,餐后4 h血清TG中位数1.61(1.25,2.09)mmol/L明显升高(Z=-16.449,P<0.01),餐后-餐前差值中位数为0.52(0.30, 0.85)mmol/L;餐后4 h血清TG的参考值区间为0.82~3.02 mmol/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群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的参考值区间。

  • 标签: 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 健康人群 中老年人 参考值区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太原太钢总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氮平。利用HAMD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病情,利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HOQOL-100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研究组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生接诊疑似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应及时采用HAMD量表明确病情,一旦确诊则推荐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实施抗抑郁治疗,有利于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积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米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