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西方文化是物质之实体系统,重于实存的解剖分析;中国文化是心性之功能系统,重于德性仁心之虚灵性。中西文化之异辙异途,皆源于根系之大别,与流向之不同。欲厘定中西文化形态之异,必须沉落到其深层源头发生之处,看其如何在求生活动中,怎样处理种种求生关系。人在世界中只有三种关系: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在一个民族或社会中,三种关系不能齐头并进,只能据一而兼二(这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显示了首出者之必然与神圣。据于物者,其兼性必本乎物(西方:化事为物);据于人者,其兼性必本乎人(中土:化物为事)。前者,属物之实体性文化,主于"买—卖"关系,遵奉因果律,严依数学·逻辑之精密计算与推演,达乎逻辑体系,成就了西方之科学、哲学与艺术,故有宇宙论、本体论等等之揽物弃性之诸多名目术语出场;后者,属心性道德功能性文化,主于中和关系,遵奉仁义道德律,严依"天人合一"中心性聚汇的生命空间之功能去组织、言说心性世界的活动与程序(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达乎纲目之网状形态,成就了中土文化的道德与艺术,故只有乾坤(阴阳)说、仁义说、纲目说、体用说等等之统摄心性而弃物性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只讲一个大道理的术语之产生。以上二者即是中西文化之本色本义。中西于文化的巅峰领域里,各有其突创性的成就与杰出的开拓者。故在研究《太极图说》中,有人说,中国的周敦颐,就是西方之康德,康德以先验理性超乎经验理性之上,成为西方哲学的巅峰;周敦颐以"无极而太极"之无极功能性(阴阳恒转)超乎一切粘上感性—物性的拖累、沉滞概念,成为儒道合璧的高峰。本文侧重于追溯、论述中国文化在发生源头上之特征,其"入头处",即是"天人合一"中之生命聚汇空间及其虚灵之体用论,而贯串其间的运转主轴即是中国文化

  • 标签: 物性 心性 实体 功能 无极
  • 简介:目前的学术是表层的“枝叶”叠杂而不见其“根”的学术。故提倡“根系学术”研究,是克服当前学术危机的重要方法且有深刻的意义。何谓“根系学术”?笛卡尔说:“整个哲学是一棵树,其根为形而上学,其干为物理学,其枝为其他科学”。这便是近世以来贤者所提倡的“知识谱系树”形态,任何知识系统,都存在着“根-干-枝(叶)”的生命伸展形态。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心性哲学也必然是一“知识谱系树”形态,必具“根-干-枝(叶)”的生命伸展形式。牟宗三先生是中西哲学汇通的大师,他在《历史哲学》一书开篇即指出中华民族观念之具形问题,后又在康德哲学讲演录中指出决定中华民族智慧方向《诗经》的两首诗,极具方向性意义,但所缺者则是中国观念、意识的完善表达系统与形式。笔者依据《易·系辞上》的“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检索出“象-意-言”的中国人特有的观念意识的表达系统来。于是“民族观念之具形——中华民族智慧发展的方向——中国民族观念、意识的完善表达系统”,三者鼎足而立,构成中国学术发展的“主根”。厘清这三足鼎立的“根”,关系到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与形态。中国学术又称“文史哲”不分家。文,是辞章问题;史,是考据问题;哲,是义理问题。史是扎根之基础,哲是观念之提升,文是“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已)”。三者缺一,即是蹩脚的文化、残缺的哲学。因而“民族观念之具形——中华民族智慧发展的方向——圣人之‘象-意-言’系统”,三者的贯通融合发展,形成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心性哲学的最重要特征。

  • 标签: 观念具形 智慧方向 表达系统 根系学术 生命形态
  • 简介:当今的学术事业,大而言之,要"开拓学术主航道",小而言之,是严格训练进入学术之门的"入头处",即把握好一个关键:"看得道理缜密/看得道理熟"。这是"穷理-尽性"的突破口。反思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学界的思维方式,皆是在"唯物-唯心/客观-主观/进步-反动/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左派-右派/红色-白色"之二元对立中训练出来,日久成习,人们只有以前项横扫后项的本事。今天的形势,也许改变了许多,但高校中的"黑三角"却是赫然存在,是无法清除的人生难堪。学术的希望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于能否跨越当下的门槛。

  • 标签: 学术主航道 穷理 尽性
  • 简介:对先验哲学,康德深思熟虑地作出了两大结论:一是先验哲学从理论到道德实践,都使"理性感到满足",且有不可遏止的趋势——人类未来的哲学将是先验哲学的新辉煌,其根源全是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二重奏中演奏出来;二是先验哲学由于植根于"人类心灵机能—先验原理"的深刻融合上,其根基与人类共存亡,所以"永远没有必要进行任何观点的更改、修订、或者体系形式的改变","在未来的一切年代里都是人类最高目的所不可缺少的"。康德的这种通透旷古与未来之自信,给学人们研究先验哲学大开了眼界。

  • 标签: 康德 先验哲学 纯粹理性 先验原理
  • 简介:文艺学的背景理论是哲学。在西方,每一文艺思潮的背后,必伴有相应的哲学思潮;在中国,文史哲历来不分家。从事文艺学理论研究者,必须具有较深察觉的哲学眼光。对当代青年学子,最为重要者,一是哲学入门,一是哲学选择与归缩。本文以牟宗三、李泽厚为参照系,主张从西方哲学入门,并以之作为手段;以中国哲学为归宿,为“安身立命”之所;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为求生目标,造就自己的“看家本领”.

  • 标签: 文艺学 理论研究 儒学 牟宗三 李泽厚 西方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