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为上颌磨牙区的即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上颌磨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患者41例(共41个牙位),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为(49.7±1.8)岁(18~66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术中切开翻瓣,微创拔牙,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记录种植体完全就位时的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并检测ISQ值后行牙冠修复。永久修复后12个月拍摄锥形束CT。评价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存留率和完成修复后12个月的成功率;术后即刻、6个月以及永久修复后12个月种植体的颊腭侧、近远中跳跃间隙大小及术后即刻和6个月种植体ISQ值。结果41例患者共植入41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存留率为100%(41/41);完成修复后12个月种植修复成功率为100%(41/41)。种植体植入时扭矩为(42.77±0.79)N·cm。术后即刻种植体颊侧和腭侧跳跃间隙分别为(3.15±0.16)和(2.86±0.18)mm,近远中跳跃间隙分别为(2.94±0.19)和(3.77±0.21)mm,术后6个月及牙冠修复后12个月随访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跳跃间隙。术后即刻与6个月种植体的ISQ值[分别为(74.78±0.59)和(80.20±0.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P<0.001)。结论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和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后即刻种植可行,牙槽骨与种植体能实现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牙种植 即刻种植 上颌磨牙 翻瓣术 骨结合 非埋入式愈合
  • 简介:摘要 : 护理人员从事的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负荷和难度,因此在亚健康的人群当中,护理人员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从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论是生活工作的方式、还是人际的交往,又或者是工作的压力及对应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护理人员亚健康状况的出现。护理人员是社会运作的重要组成单位,因此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也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就将对护理人员亚健康的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对应的缓解措施。

  • 标签: 护理人员 亚健康 影响因素分析 缓解措施
  • 简介:【摘要】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影响手术操作编码质量因素的分析与研究,科学合理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致力于手术操作编码工作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手术操作编码 质量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职业特勤人员屈光不正的检出率,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 394名特勤人员按照职业不同分为飞行员、空中战勤人员、潜艇艇员和潜水员、舰员,比较不同职业特勤人员屈光不正的检出率。结果2 394名特勤人员屈光不正的检出率为8.98%(215/2 394),空勤人员检出率(4.37%)低于海勤人员(3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舰员屈光不正的检出率最高(37.50%),飞行员的检出率最低(1.85%),与空中战勤人员、潜艇艇员和潜水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海勤人员屈光不正的发生率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加强海勤人员的视力保健。

  • 标签: 特勤人员 屈光不正 检出率 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应激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缓解职业紧张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于2017年2~ 5月,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护理员257人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孤残儿童护理员的一般人口学信息,采用职业紧张指数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tor, OSI)调查职业应激反应及职业应激因素,共发放问卷257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回收率为91.83%。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职业应激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得分为(43.99±6.83)分,心理健康得分为(36.09±4.59)分,抑郁症状得分为(17.31±2.44)分;在工作满意感方面,工作单调性、逻辑性与负荷变化为贡献因素(P<0.05),任务策略、任务控制为负面因素(P<0.05);在心理健康方面,提升机会、参与决策、自尊感、技术利用度、环境控制、时间管理、任务策略与同事支持为正相关(P<0.05),抱负与角色冲突为负相关(P<0.05);在抑郁方面,工作投入、参与决策、提升机会与行为特征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应激状况不容忽视,职业应激反应较严重,应针对性减少职业应激因素,增强个体紧张应对能力。

  • 标签: 职业应激 影响因素 孤残儿童护理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者痰液标本中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筛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菌株,同时通过分析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8月至11月临床各科送检的合格痰标本159份,经过分离培养及革兰染色初步鉴定后,将肠杆菌科细菌采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K-B法对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159份痰标本中共分离鉴定出61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最高(54.1%),其次是大肠埃希菌(34.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上述两种细菌均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物和头孢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菌株,临床治疗首选亚胺培南。但目前临床上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应引起重视,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肠杆菌科 ATB鉴定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综合综合干预,探讨其对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高危儿,其中30例高危儿进行综合干预为研究组,30例高危儿未进行综合综合干预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时期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组,对比三组患者2年后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经过综合干预后的研究组患儿在24月时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言语、个人社交以及平均等DQ评分与健康新生儿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未进行综合干预的对照组高危儿在24月时各项DQ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患儿(P<0.05)和健康组儿童(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

  • 标签: 综合干预 高危儿 神经心理 发育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孤残儿童护理员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2至5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整群抽样选择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在职孤残儿童护理员236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职业应激指数量表》(OSI量表)和《职业枯竭问卷》(MBI)调查孤残儿童护理员的职业应激和职业枯竭状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应激因素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南京市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发生率为67.37%(159/236);职业枯竭发生率与行为特征、家庭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在职业枯竭3个维度中,情感耗竭发生率与任务控制、工作单调性呈正向关联(P<0.05),与角色模糊和工作满意感呈负向关联(P<0.05);人格解体发生率与工作单调性、同事支持呈负向关联(P<0.05)。结论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枯竭较为严重,职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对职业枯竭的发生有影响。

  • 标签: 护理 孤残儿童 职业应激 枯竭 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某三甲中医院儿科呼吸道标本分离流感嗜血杆菌375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β-内酰胺酶。运用WHONET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低龄段儿童为主,症状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冬春季节常见。375株流感嗜血杆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99.8%,对氯霉素有很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5.1%。对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分别为71.2%、53.1%。对氨苄西林有较高耐药率,耐药率为84.6%,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4.2%。结论 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和选择用药的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数据经验性用药,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调整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儿童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糖尿病患者80例,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随机分组,即研究组和常规组,各组病例数均是40例,两组均按常规护理模式提供基础护理,以此作为基础,研究组患者施予全程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后血糖指标、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以及心理状态(SDS、SAS)。结果:经护理,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标、餐后2h血糖指标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和常规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明显,P均<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比常规组低,组间指标比较有差异,P均<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强化其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疾病,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护理 全程健康教育 糖尿病 血糖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用于儿童牙髓无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门诊接受牙髓无痛治疗的10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观察组采用复方阿替卡因浸润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牙体 牙髓无痛治疗 复方阿替卡因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的舒适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行股动脉穿刺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35例,对照组(舒适护理)34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股动脉造影术后采取舒适护理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股动脉穿刺造影术 术后舒适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脑出血病患治疗中辅以系统护理,对肺部感染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是2021.01至2022.03在我院ICU治疗的脑出血病患共计62例,采取数字奇偶法均分为2组,治疗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比对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及再次脑出血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ICU平均入住时间及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治疗中以系统护理进行干预,可减少病患发生肺部感染风险,缩短其入住ICU时间的同时,还能够增加病患对于医疗服务认可度,适宜基层医院借鉴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ICU 系统护理 肺部感染 满意度 并发症 施护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甲乐治疗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限定2020.03-2021.05收集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资料共计60名,基于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名。常规组予以甲状腺片,实验组予以甲状腺片+优甲乐,对比两组TSH、FT3、FT4水平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FT3、FT4水平更高,TSH水平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用优甲乐可改善甲状腺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 标签: 妊娠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 优甲乐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因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肿瘤患者肾功能不全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患者9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否

  • 标签: 抗肿瘤治疗 肾功能不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口颌面痛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20年9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病科就诊,根据临床症状和临床检查诊断为TMD口颌面痛者,共纳入患者3 425例,其中男性1 158例,女性2 267例,中位年龄为32岁。分别采用χ²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方式、疼痛部位、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影像诊断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段、病程区间的分布特点,以及疼痛方式、疼痛部位、影像诊断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程区间的分布差异,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 425例患者中,29.1%(997/3 425)伴关节弹响,40.1%(1 373/3 425)患者开口受限。开闭口和(或)侧方和(或)前伸疼痛以及其他疼痛不伴有触痛者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伴有触痛者则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1);56岁以上者触痛合并开闭口和(或)侧方和(或)前伸疼痛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P<0.01)。单侧TMJ疼痛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双侧TMJ疼痛和双侧TMJ合并单/双侧肌痛≤15岁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P<0.05);单侧TMJ疼痛病程≤1个月者显著多于其他病程区间(P<0.01),双侧肌痛及双侧TMJ合并单/双侧肌痛者病程>3年者多于其他病程区间(P<0.01);单侧TMJ疼痛者的疼痛方式以开闭口和(或)侧方和(或)前伸疼痛者中较多(P<0.01),单侧肌痛和双侧肌痛者以触痛较多(P<0.01)。间隙变化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骨质增生和骨质吸收均为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间隙变化和发育问题均为16~35岁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P<0.05);骨质增生、骨质吸收及囊性变均为56岁以上者显著多于其他年龄段(P<0.01);间隙变化在病程≤1个月者显著多于其他病程区间(P<0.001),骨质增生在病程>3年者显著多于其他病程区间(P<0.01)。结论TMD口颌面痛患者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多在发病半年内就诊,其疼痛方式、疼痛部位、TMJ影像特征在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一定规律性。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口颌面痛 肌痛 关节痛 临床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接收治疗恶性肿瘤患者5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况与护理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 恶性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的106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叙事能力量表、共情能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调查,分析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结果106名临床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总分(149.38±21.03)分,共情量表总分(108.89±16.32)分,GSES得分(24.31±5.17)分。临床护士医学叙事能力与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7、0.569,P均<0.001),共情能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518,P<0.001)。结论临床护士的医学叙事能力、共情能力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三者呈正相关,提示应该加强对临床护士的培训及管理,促进其各项能力水平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医学叙事能力 共情能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颌系统功能锻炼(stomatognathic system functional exercise,SSFE)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的临床疗效,为TMJOA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至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病门诊,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开口受限为主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临床检查及锥形束CT检查诊断为TMJOA的患者60例(64侧关节),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42.6±2.5)岁(33~47岁)。将患者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共分为试验组(30例,34侧关节)和对照组(30例,30侧关节),试验组采用SSFE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上颌进行压膜式全牙列垫治疗。记录每位患者初诊时、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时的颞下颌关节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自然开口度、自然开闭口型和最大开口度(maximal mouth opening,MMO),并对初诊时、治疗后3、6个月的髁突骨质变化进行锥形束CT影像学比较。结果治疗后2周、3个月和6个月试验组VAS值[(2.90±1.42)、(0.90±0.37)和(0.87±0.2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94)、(4.17±2.09)和(3.73±2.21)分](F=42.93,P<0.001)。试验组所有患者在SSFE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和特征性的异常开闭口型,SSFE治疗后2周、3及6个月患者开口度分别为(38.69±6.40)、(41.98±5.08)和(43.73±3.76)mm,开闭口型均自然正常;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3及6个月复诊开口度分别为(36.85±6.33)、(37.82±5.85)和(38.40±5.75)mm,特征性异常开闭口型仍存在。试验组患者的开口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F=25.20,P<0.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82.4%(28/34)髁突骨质发生良性改建,17.6%(6/34)髁突骨质无改变;对照组患者髁突骨质均无明显改变。试验组治疗后3、6个月时锥形束CT评分[(2.43±1.74)和(1.70±1.2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50)和(4.10±1.37)分](F=27.20,P<0.001)。结论SSFE可有效缓解TMJOA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异常的特征性下颌运动,促进髁突骨质的正常改建和修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特征性异常下颌运动 运动治疗 口颌系统功能锻炼 压膜式全牙列垫 髁突改建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四君子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 94 例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常规组实施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对所选患者调查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组,并且其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 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四君子汤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 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