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舒适护理效果分析

刘璐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重庆 400700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的舒适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行股动脉穿刺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35例,对照组(舒适护理)34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疼痛情况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股动脉造影术后采取舒适护理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股动脉穿刺造影术;术后舒适护理效果

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了老年化社会,脑卒中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1]。急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患者的脑部动脉血管发生了堵塞,突然出现供血供氧量不足,导致患者的脑部神经出现坏死、软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是介于内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学科,通过微导管技术或穿刺技术,其创伤小、疗效好迅速成为了治疗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的新方式[2]。脑血管介入穿刺术大多经股动脉进行穿刺,但术后穿刺点周围易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因此,对行股动脉穿刺造影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护理方式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的舒适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行股动脉穿刺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35例,男19人,女16人,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7.99±5.32)岁;对照组(舒适护理)34例,男20人,女14人,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3±5.22)岁。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脑梗死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异常;(2)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3)有认知障碍功能者。对比两组上述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患者行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叮嘱患者绝对卧床24h,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及神经功能症状等;拔除鞘管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30min,然后用10块无菌纱质布料或医用绷带遮盖伤口,弹力绷带用8字加压包扎法加压,进行加压包扎处理时绷带接触面的皮肤用毛巾间隔开,可有效减少绷带过紧带来的不适感,用1kg盐袋对穿刺点进行施压6h,6h后拆除弹力绷带;术侧肢体禁止活动24h,期间注意采取保暖措施,随时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肿大、出血等情况;24h后,引导患者开始小幅度的肢体放松,循序渐进从小幅度帮助运动到自主活动再过渡到下床活动;仔细观摩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情绪波动,对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及安抚;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到1.5L以上;整个过程耐心与患者沟通并询问患者舒适感受。

1.3观察指标

1.3.1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穿刺处肿胀、假性动脉瘤等情况。

1.3.2疼痛情况和舒适度比较: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3](NRS)评价患者术后6h、12h、24h的疼痛情况,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利用舒适状况量表[4](GCQ)评估患者的舒适度,采用4级评分法,总分28~112分,分值越高,患者舒适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均以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组别

穿刺处出血

穿刺处肿胀

假性动脉瘤

总发生率

观察组(n=35)

1(2.85)

2(5.71)

0(0.00)

3(8.57)

对照组(n=34)

3(8.82)

5(14.70)

2(5.88)

10(29.41)

χ2

1.001

1.529

2.120

4.898

P

0.317

0.216

0.145

0.026

2.2两组疼痛情况和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两组心理状况比较[±S/]

组别

n

NRS

GCQ

术后6h

术后12h

术后24h

观察组

35

3.14±0.61

2.98±0.57

1.87±0.40

104.58±7.55

对照组

34

4.21±0.73

3.84±0.62

2.75±0.48

94.65±8.64

t

8.466

7.708

10.600

6.523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通道变窄或出现血块堵塞,导致供血缺乏或血流中断,患者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5]。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属于有创检查,在术后若不精心护理,出现并发症将直接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对患者术后进行舒适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和提升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点部位出血、肿胀、假性动脉瘤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卧床恢复期时,严密地监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异常状况;在禁止活动恢复期间对患者开展心理辅导,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穿刺点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穿刺部位渗血、血肿情况;指导患者适当的开展康复训练。有相关研究显示[6],股动脉穿刺造影术后采取舒适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股动脉造影术后采取舒适护理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梁江, 张苏明.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 15(02):73-74.

[2]戴正泽, 徐格林.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衍进[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6(12):617-620.

[3]张艾兴, 严笑, 李睿,等. 数字评分法测量建立口咽部区域敏感图的试验研究[J]. 广东医学, 2019, 40(12):1667-1672.

[4]李陈娇, 王斌全. 鼻腔填塞术后病人舒适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护理研究, 2020, 34(16):2858-2861.

[5]童为燕, 吴文俊, 秦杰. 经皮股动脉穿刺术后两种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对比[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24(07):419-421.

[6]刘美英. 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评估与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 8(02):141-142.

作者简介:刘璐1988.11重庆云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脑卒中患者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