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零散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1

有关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零散思考

赵国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第四中学  154400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他们适应实际生活、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身为一名从事语文教育十余载的语文老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致力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掌握语言的艺术。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考,立德树人

前言: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交际能力,具有适应实际生活能力的基础学科。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从教十几年来,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上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取得了些许经验。

一、注重立德树人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明确为党、为国育人这一神圣使命。充分深入挖掘课本中的德育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通过对古代文言文和诗词等内容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引导其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综合性学习、演讲和写作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增长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向学生推荐经典文学著作,引导阅读赏析,体会作者创作意图,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表达能力和沟通的技巧。

二、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把握字词,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家的了解,以及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写作想法。课前预习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课上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查缺补漏,使其学习变得轻松,更好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

语文基础知识的夯实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字词教学,有恒心,坚持每天利用专有时间对学生强化字词训练,真抓实考,认真批改,真正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通过对字词的反复记忆,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

三、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但历届学生在刚升入初中时,阅读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它折射在各个学科中。很多学生答题时,答非所问。对于语文学科中的阅读题更是不愿做,因此语文考试中失分最多的也是阅读题。我认为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多读,读多了就自然明白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所以我每天每节课都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并在课后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我所教的杨强同学数学成绩几乎满分,可是一遇到语文阅读自动放弃。为此我多次与其谈心,与家长联系,共同帮他分析问题的所在。孩子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坚持天天做一个阅读题,写一篇心得,并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与我探讨。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他的写作水平。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取得了优秀。

四、注重建立和谐民主互助课堂

要想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改变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的局面。要让学生变不学为主动学,要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课前自学水平,老师对其学生学习中发生的

状况进行及时点拔。其次、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团结互助的

作用,将相互帮助变为学生的良好品质之一。使他们互帮互

助不仅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更体现在课堂上。第三、好的

语文课不能是枯燥无味的,而应是轻松愉悦的。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更能起到最好的效果。所以课前备课时,我经常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故事等来提高学生

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注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那样的课堂很枯燥无趣。所以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改变的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图、有声、有影像,它更加形象,更加直观。教学手段改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也更愿意和我一起学习知识。在讲解《河中石兽》这篇古文时,当时给学生翻译课文,在译到去河的上游找石兽时,学生们都很疑惑,按常理推断落入河里的物体都应到下游找,为什么这个相反。我发现单凭文字是无法让他们理解的。于是我就利用大屏幕播放了石兽是如何被水流的力量一步步推到上游的过程,再配以文字说明。这回学生不再纠结。这样的课堂即生动又形象。学生易懂,老师传授知识也轻松,所以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还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王丽. 名家语文学习谈[M].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不详.

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