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迷彩涂层的未来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光学迷彩涂层的未来趋势

刘东硕

武警士官学校学员十三队 浙江杭州310012

关键词:光学迷彩;伪装效果;涂料;隐身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军事和民用领域对隐形技术和伪装材料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光学特性,光学迷彩技术可以模拟周围环境,从而实现隐蔽效果,是一种先进的伪装手段。这项技术的关键是研发具有特定光学特性的涂层,可以有效地散射和吸收光线在不同环境下。利用光学特性模拟周围环境,隐藏物体使其在视觉范围内不可见的技术被称为隐形技术。在未来的军事环境中,独立作战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策略之一,对于掌握战场主动权、成功完成任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篇文章总结了光学迷彩涂层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目前的主要障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光学迷彩技术发展历程

受到蝴蝶等动物身上斑纹的启发,早期的迷彩斑点常呈现为不同颜色的色块或条纹状图案,属于模仿迷彩的一种类型。1972年,美军展开的多色斑,斑点状白细胞示踪剂(PBS)可通过直接用针眼观察。1974年,军方决定在军事装备上应用醇酸型伪装涂料实施四色迷彩伪装。1977年,完成了四色迷彩斑点图案设计,使军事装备趋于完善。1983年,通过合作试验,美军和德军发现,三色大斑点图案不论是远距离还是近距离都具有良好的伪装效果。1988年,美军成功设计出413种三色迷彩斑点图案,可适用于834种装备进行迷彩伪装[1]。美国陆军规定所有的战斗装备都需要喷涂标准的三色迷彩图案,其中广泛使用的伪装涂料是一种能耐受化学战剂的脂肪族聚氨酯伪装涂料。从那时起,三色变形迷彩作为迷彩伪装斑点图案的技术核心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随着侦察和制导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迷彩伪装的标准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进入21世纪后,迷彩斑点图案自动生成技术和迷彩伪装涂料配制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快速采集和分类背景,并实现自动化喷涂。迷彩伪装的制作方式正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从传统的手工制作和机械化制作迈向新的阶段。

二、光学迷彩涂层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普通材料的热惯量较小,一般采用在目标表面涂覆颜色和亮度特性特定的低发射率涂料,并与相应的高发射率和中发射率涂料配合使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抵抗光学监视并在红外热图上产生交错的斑点,这样可以破坏目标的正常红外图像规律,使探测器难以识别目标,达到红外伪装的效果[2]。因此,要使光学兼容红外伪装涂料达到效果,需要在保持涂料在光学波段颜色和较低反射率的基础上,调整涂料在红外波段的发射率,形成具有梯度发射率的涂料系统[3]

三、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光学迷彩涂层技术旨在利用特殊涂层让物体在人眼可见的光谱范围内隐形或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这一项技术主要依赖于反射和散射原理,通过采用金属和非金属涂层,以及陶瓷、塑料、玻璃等材料,通过调整其结构、形状和密度来操控光线的反射和散射。光伪装涂层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计算机资源。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受到了对光线方向、角度和强度的高要求的限制[4]。此外,光学迷彩技术必须应对雷达、红外线探测器等多种侦测技术。

尽管存在这样的难题,光学迷彩涂层技术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军事领域:

士兵穿上迷彩服,这种服装可以很好地隐蔽他们的身形。这类军装以与周围环境相近的颜色和图案为特色,让士兵更容易地隐蔽于环境之中,降低被敌人发现的风险。士兵在不同环境中作战时,会选择不同颜色的迷彩服,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提高隐蔽性,迷惑敌人,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5]

军事装备和车辆的迷彩喷涂不仅限于士兵的服装,而是经常进行。迷彩不仅通过改变装备和车辆的颜色,还可以加入斑点、条纹等图案,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战场上的重型装备常常会进行迷彩喷涂,以减少其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例如坦克、装甲车和步兵战车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来隐藏自己。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有可能会研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技术来实现光学迷彩效果。随着军事、航空航天和民用领域对隐身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光学迷彩涂层技术有望在未来在这些领域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四、当前面临的核心技术瓶颈

目前,光学迷彩涂层技术存在几个主要的技术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前的光学迷彩涂层虽然在特定频段上表现出色,但要实现在宽频带范围内的隐身效果却十分困难。这限制了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应用。

目前,光学迷彩涂层要达到理想的隐身效果,需要材料性能高、稳定性好的材料,然而现有的材料通常具有低吸收率、稳定性差等问题。而且主要是油性涂料体系,其中存在大量溶剂,可能导致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伪装涂料在多频段方面存在兼容性问题,缺乏稳定性。高光谱侦察设备的对抗困难主要是因为制备这些结构的工艺复杂,难以实现批量生产[6]

光学迷彩涂层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隐身性能,但现有的涂层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有待改进,例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变化会影响隐身性能。为了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技术限制,科研人员正在持续不断地寻找新的材料、工艺和设计方案,以提升光学迷彩涂层的隐身性能、稳定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未来,隐身效果可能会更加高效,因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会使智能调控等手段变得更加先进。

在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方面,我们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国外的理论与做法,以推动中国传统工艺更好的与国际市场接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要,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步加强[7]

如何实现对雷达和微波等多种探测手段的隐身效果是当前技术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微波探测技术广泛采用红外隐身涂料,这种涂料制作简单,施工方便,耐用且成本低廉,在隐身材料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的目的是通过降低目标在红外波段的亮度,以及掩盖或改变红外热像仪中设备的形状,来减少目标在红外热像仪中被发现和识别的机会,从而主要用于红外热像仪的侦察。红外隐形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目标在不同区域的辐射亮度差异来形成热迷彩效果,因此关键是开发低发射率的树脂胶黏剂。橡胶、聚乙烯和醋酸乙烯共聚物这类具有环状结构的材料在红外透明性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制备红外涂料的胶黏剂。

五、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未来的光学迷彩技术将变得更加高效、智能,以及更具多样性。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克服许多挑战,例如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实现宽频段伪装效果,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综合来看,促进光学迷彩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跨学科合作研究和创新思路。未来的研究需致力于创新多功能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加深对自然界生物伪装机制的认识,以推动隐形技术和伪装科学的革命性发展。未来战争将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多域化和精确打击等特点,并会受到技术革新、政治博弈、军事战略和作战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国的军队必须持续适应和迎接这些变化和挑战,以提升他们的作战能力和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M],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许卫东, 肖菲菲, 刘 珩, 杨 鑫 光学兼容红外伪装涂料研究进展[J],陆军工程大学学报第2卷 第3期 Vol.2No.3 4-6

[3]雍城西.数码迷彩伪装评价及其在迷彩纹理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2023年6月

[4]《地面军用目标伪装涂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蒋晓军 卢言利 朱国荣[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

[5]邱贞慧 彭著良 孙元宝 费逸伟 魏贤勇-《表面技术》[J]- 2005现代伪装涂料的研究进展

[6]张振英 王斌《军用隐身涂料技术的研究进展》[J]《2006现代涂料与涂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