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0
/ 3

以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熊朝晖

云南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以节能与发展新能源工业为主体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中的有关问题。首先阐述了节能和新能源行业的开发历史与意义,接着讲述了世界以及我国节能和新能源行业的情况,并介绍了节能与开发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接着,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其定义和意义。随后,分析了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包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

关键词:节能和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1.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

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一方面,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推动了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能源需求的增长和传统能源的短缺,也促进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将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其快速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也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2.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全球范围内,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策的重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了对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投入。目前,全球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节能技术不断升级。全球各国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能源互联网加速发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机国家,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截至2022年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2.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7.3%,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比重。可再生能源发展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1亿千瓦,连续17年稳居世界首位。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65亿千瓦,连续13年稳居世界首位。2023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继续占据全球大部分份额,其中太阳能产业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在太阳能领域,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4%。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同比增长约22%。与此同时,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发电量也同比增长约17%,占据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份额的约40%。在风能领域,中国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8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3%。其中,陆上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0%;海上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同比增长约22%。中国的风能发电发电量也同比增长约15%,占据全球风能发电市场份额的约30%。在水能领域,中国的水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1%。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同比增长约9%;中国的水能发电发电量也同比增长约12%,占据全球水能发电市场份额的约25%。除此之外,中国的新能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发电技术不断突破,发电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积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3.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家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新兴产业,具有前瞻性、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些产业通常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和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3.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定义了它们在国家经济中的角色,还突显了它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首先,这些产业具备卓越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它们通常涉及未来技术、市场需求和社会趋势,具备长期性、方向性和引领性,能够引导国家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这意味着它们有能力应对未来挑战,预测并塑造未来发展方向。其次,这些领域通常伴随着高技术含量和强大的创新能力的要求。高度先进的技术门槛、长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使它们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的引擎。例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都在不断地推动着创新的边界。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它们通常构成未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增长的潜力。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迅猛增长都是明证。最后,这些产业不仅在自身领域取得快速进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协同效应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吸引国际投资,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综合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引领未来、推动创新、促进增长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

4.1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节能和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分,并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政府将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并为其提供支持。这些产业也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1)对提高能源效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作用。

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能源短缺和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在这一背景下,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紧迫需求。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提高国家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中国一直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大投入,不断推进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传统能源产业受到资源储备的限制和环境污染的困扰,迫切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则为中国提供了实现经济结构向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国可以逐渐减少对高碳排放的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还有助于改善国内环境质量,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4.2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特点

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和特点:市场前景广阔: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能源供给结构的调整,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在一些能源紧缺的地区,政府已经大力扶持节能和新能源产业,市场潜力非常大。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绿色和低碳生产方式的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变化,传统的化石能源正在逐渐枯竭,必须加快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不仅是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科技进步:发展节能和新能源产业需要各种新技术的支持,而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整个科技领域的发展。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将带动各个相关领域的创新[3]

5.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5.1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保持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要任务。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尽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会错失发展机会,影响国家长期发展。

5.2分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1)政策支持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策略和措施,其中政策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有力的政策举措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政策支持可以通过产业政策的明确和完善来实现。政府应该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以明确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关于市场准入、税收优惠、产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明确方向和法律依据。税收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也是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供研发费用的税收抵免、推出创新型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举措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科研资金、科技创新基金等机构,为企业提供项目资助,鼓励他们进行前瞻性的技术研究和创新。这种投入可以涵盖多个领域,从新材料的研发到新能源的技术突破,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推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倡导并支持产、学、研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可以促使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让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学术界的智慧和资源。产学研合作可以通过建立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来实现。这些合作机构可以成为创新的孵化器,促进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3)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政府在这一领域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政策,以满足新兴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这包括技术研发人员、工程师、经理、市场营销专业人员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研究基金、创新项目资助等方式来鼓励人才培养。其次,建立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机制非常关键。这一机制可以促使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例如,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企业也可以提供实习机会,以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人才。政府可以发挥协调作用,推动这些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此外,引进高端人才也是关键的一环。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引才计划和政策,吸引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和领先技术的专业人才加入新兴产业领域,为其注入新鲜的思维和创新的能量。高端人才的引进可以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4)市场拓展

市场拓展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市场拓展,从而推动新兴产业的壮大。首先,政府可以出台产业规划和政策,明确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包括制定战略性规划、产业政策、财政激励措施等。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政府可以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其次,政府可以积极支持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这包括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以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政府还可以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国际化。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速市场的发展。

6.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是我国进一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措施,更是着眼未来,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抉择。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我国应把节能与新能源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导产业来抓。这是因为:一是能源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以低碳为中心的科技经济竞争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重要方向;二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为应对气候变化又做出了重大的自主减排承诺,这些因素决定了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当今中国更为重要和迫切;三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可再生能源蕴量丰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周元,孙新章.以节能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4.

[2]霍国庆,聂云阳,李维维.后发地区政策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以大同市新能源产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6.

[3]李明珊,姜竹秋.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以新能源产业为例[J].软科学,2023,37(1):8.

作者简介

熊朝晖(1975年05月13日-);男;汉族;湖南凤凰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能源产业政策及双碳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