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陈伟群

惠州市惠城区妇幼保健院,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

邮编:516000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门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60例儿科门诊患者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经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对比护理依从率、纠纷发生率指标。结果:护理依从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人数对比对照组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纠纷事件,保证儿科患者的护理依从率,推动门诊就诊期间的护理质量上升。

【关键词】护患沟通艺术;儿科门诊护理;护理效果

儿科门诊是医疗机构比较重要的科室,每日收治的儿科患者较多,患儿病情存在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在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变化下,人们对于疾病诊治期间的护理质量更加重视。一旦患儿患病家属也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导致护理依从性下降,增加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常规情况下,人类思想反馈的重要过程是沟通过程,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1]。传统门诊护理多见于简单宣教,无法保证患者的护理需求。护患沟通艺术是医疗领域比较新颖的内容,在门诊护理中可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保证护理措施合格率,提升护理满意度[2]。本文选择60例儿科门诊患者研究,记录护理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 60例儿科门诊患者,随机分组,30例对照组有男性14例,16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5岁,平均(3.22±0.21)岁;实验组年龄在2-4岁,平均(3.14±0.31)岁,30例实验组患者男性有13例,17例女性患者,年龄以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家属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无精神障碍性疾病;(3)肝功能正常;(4)肾功能正常;(5)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疾病;(2)凝血功能异常;(3)患有先天性疾病;(4)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护理:本组患儿经过简单的语言教育、抚触护理等。

(2)实验组-护患沟通艺术:①接诊期间:待家属及患儿进入门诊后需保持和蔼的态度进行沟通,在就诊期间更关注患儿的病情体征变化;对于年龄较小无法自述的患儿需耐心听取家属阐述;沟通期间注重站在患儿的角度考虑问题,采取开放式交流的形式,更便于家属及患儿理解。②配合指导:大部分患儿在门诊期间的恐惧感较强,无法保持良好的配合;护理人员需依据患儿的年龄、性格特征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取拥抱、抚摸的方式增加信任感;对于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采取语言宣教、行为指导等护理,更注重对患儿的精神鼓励。③注意事项:在护理服务期间需采取了解需求的方式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需求,并在门诊护理期间注意风险因素,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护理依从率:统计患者的非常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例数。

(2)护理纠纷发生率:记录护理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 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2检验;用(±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护理依从率

    护理依从率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依从

一般依从

不依从

护理依从率

对照组

30

16

5

9

70.00%

实验组

30

22

7

1

96.67%

X2

-

-

-

12.6133

P

-

-

-

<0.05

2.2护理纠纷发生率

    发生护理纠纷人数对比对照组多于实验组,P<0.05。

2 两组资料护理纠纷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发生护理纠纷人数

发生率

对照组

30

7

23.3%

实验组

30

1

3.3%

X2

-

4.1538

P

-

<0.05

3、讨论

临床报告提出,儿科门诊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服务窗口,也是护患关系、医患关系维持的重要纽带。家属及患儿到院后首先接触的就是门诊护理服务,一旦护理不当不仅会诱发护理纠纷,也会增加家属的不信任感,使得患儿的配合度下降,无法保证良好的病情处理干预。此外,儿科门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每日收治的患儿具有多样化,日常护理工作压力较大,若是护理效果不理想,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下降较明显。同时,,门诊的护理质量可直接决定患者对医院的印象,从而影响到医院在社区中的良好形象。基于此,门诊护理质量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而如何寻找到质量提升的有效方式成为当前各大医疗机构关注的重点。常规情况下,门诊护理人员多经过传统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简单宣教、情绪指导、饮食指导以及穿刺护理等,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护患沟通是医学领域比较新颖的护理内容,这一护理模式在传统护理方案上注重护患沟通艺术,保持亲和的沟通态度,尊重患者的隐私,了解患者门诊就诊的需求,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进行指导培训,保证门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在本文研究结果中,护理依从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人数对比对照组多于实验组,P<0.05。由此可见,比较常规护理,实施护患沟通艺术护理后患儿的护理依从率较高,可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保证护理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同时,在儿科门诊实施的护患沟通技巧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采取差异化护理,保证患儿良好的配合度,提升患儿的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4]

综上所述,对儿科门诊患儿实施护患沟通艺术课有效减少护理纠纷以及护理风险时间的发生,保证护理有效性以及可行性,提升门诊患儿的护理依从性,保证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贾金侠,齐海晞,付晓娟.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雾化吸入护理中的干预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2023,52(8):628-631.

[2] 蒋百花. 加强护患沟通对化解儿科门诊护理纠纷及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0):4436-4437.

[3] 应睿孜.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门诊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9,17(13):1568-1570.

[4] 翟玉萍,李雅春. 护患沟通联合健康教育在儿科门诊预分诊中的作用研究[J]. 我和宝贝,2019,9(10):83-84.